三嵕岭在镇的东北方向,约五六公里的样子,三嵕岭上有一三嵕庙据说是建庙时间说法不一,有说不晚于唐,有说宋元风格明显。早就想去看看了。该处离镇上不远,本想步行而去,上午焦厂长过来了,骑摩托带我一起前行。 焦厂长乃本地人,地理情况熟悉,但没有去过“三嵕岭”,问路之时来到一个叫祁寨的村庄,一看建筑就知也是一个历史沉淀较深的村落,村东、村西各有一阁:“白衣阁”、“奶奶阁”。


好心的老乡告我等,村里有一古庙“三教庙”,老乡帮我等找到看守寺庙的焦先生,我进去游览一番,该寺现在已颓废,近年无有维修,建成年代不详细,道光、咸丰、光绪、宣统年间均有重修,有碑记为证。殿堂里供有释迦牟尼佛、山中老爷、孔夫子、二三先锋爷等,与三教寺名也算相符啊!出得寺来,看庙人告我等前不远有一“祁贡”墓,祁贡何许人也,其为道光年间的两广总督,乃一大名人,此处不得不看。
于是我们又骑车前行到孝义村北的山坡上,远远望去有四个碑亭被围在一个院落里,后来得知,祁贡墓早年早已被盗被毁,现只剩下四通石碑,还有院外一个石柱旗杆,看那情形,当年这里是一个面积不小的陵园。四通石碑已成文物了,四座碑亭,由东向西一字排开,分别为“恩旨”“御赐碑文”“御赐祭文”“传文”。各自是福、禄、泰、华。





游罢此处接着前去此行的目的地“三嵕岭”,不巧的很,庙门紧闭,找不到拿钥匙的人,只好在外边拍了几张照片。
回来的路上游兴未尽,去哪再看看呢,正好到一个叫官庄的村边,呵呵,村里有一深宅大院,那气派不亚于苏庄的老宅子,因此村叫官庄,想必是此宅院的主人过去是当官的。该院分前后两院,中间似有过厅,现已不存,前院的配房是东西各三间二层,后院的上房中间三间两边还各有两个跨间,配房东西二层三间,此宅的特点与苏庄见到的不同,它的窗户全是木板,见不到里边的窗棱。




好心的老乡告我等,村里有一古庙“三教庙”,老乡帮我等找到看守寺庙的焦先生,我进去游览一番,该寺现在已颓废,近年无有维修,建成年代不详细,道光、咸丰、光绪、宣统年间均有重修,有碑记为证。殿堂里供有释迦牟尼佛、山中老爷、孔夫子、二三先锋爷等,与三教寺名也算相符啊!出得寺来,看庙人告我等前不远有一“祁贡”墓,祁贡何许人也,其为道光年间的两广总督,乃一大名人,此处不得不看。
于是我们又骑车前行到孝义村北的山坡上,远远望去有四个碑亭被围在一个院落里,后来得知,祁贡墓早年早已被盗被毁,现只剩下四通石碑,还有院外一个石柱旗杆,看那情形,当年这里是一个面积不小的陵园。四通石碑已成文物了,四座碑亭,由东向西一字排开,分别为“恩旨”“御赐碑文”“御赐祭文”“传文”。各自是福、禄、泰、华。





游罢此处接着前去此行的目的地“三嵕岭”,不巧的很,庙门紧闭,找不到拿钥匙的人,只好在外边拍了几张照片。
回来的路上游兴未尽,去哪再看看呢,正好到一个叫官庄的村边,呵呵,村里有一深宅大院,那气派不亚于苏庄的老宅子,因此村叫官庄,想必是此宅院的主人过去是当官的。该院分前后两院,中间似有过厅,现已不存,前院的配房是东西各三间二层,后院的上房中间三间两边还各有两个跨间,配房东西二层三间,此宅的特点与苏庄见到的不同,它的窗户全是木板,见不到里边的窗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