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12日漏签0天
泰坦尼克吧 关注:119,134贴子:1,172,240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41回复贴,共3页
  • ,跳到 页  
<<返回泰坦尼克吧
>0< 加载中...

“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乘客以及民国时关于泰船的消息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御用文人lm
  • 误撞冰山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商务印书馆《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中的《铁达尼邮船遇险记》


  • 御用文人lm
  • 误撞冰山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百年前的今天,1912年4月15日,英国皇家邮轮“铁达尼号”(R. M. S. Titanic,现在通译为“泰坦尼克”,鉴于本文多引民国文献,故仍延续民国时的译名“铁达尼”)因撞击冰山而沉没。一百年来,与铁达尼相关的讨论从未停止过:生还者在获救之初即开始讲述灾难中的遭遇,并被连篇累牍地登载于报刊;十数个以Titanic命名的网站提示着今日热衷钩沉铁达尼故事的人相当多,铁达尼迷(Titanic Buffs)以多如牛毛著称。不过,正如哈佛大学史家Steven Biel所陈,百年来人们关注铁达尼的基调是卡梅隆(James Cameron)式的灾难加浪漫,而不那么在乎“历史的真实”[Steven Biel, “Review: Titanic by James Cameron”,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 vol. 85, no. 3 (Dec. 1998),pp. 1177-1179]。他本人撰述的《铁达尼灾难的文化史》,恰从历史记忆角度诠释了铁达尼形象在美国社会的建构,是少有出自史学研究的佳作(Steven Biel, Down with the Old Canoe: 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Titanic Disaster, New York & London: W. W. Norton & Company, 1997)。


2025-08-12 13:12: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御用文人lm
  • 误撞冰山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今日华语世界对铁达尼似乎只有一种印象,即卡梅隆导演的电影《铁达尼号》。电影的桥段还被编入教材(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组编著《初中语 文》第6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但学术界对此无人问津。很少有人知道铁达尼上中国乘客的故事,更不必说有关他们的各种传闻触动着文化、种 族的敏感神经。1936年,题为《铁达尼上的国耻》的文章就是一例。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多位乘客在铁达尼遇险时的表现,但其结尾提到:


  • 御用文人lm
  • 误撞冰山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在妇孺乱哭乱喊的混乱声中,男子大多颇为镇静。救生艇放到海中去时,大家都没命向救生艇冲去,船上职员为维持秩序计,在大挥拳头之余,并向天空放了三枪,情形才和缓下来。可是在这时候,丢尽中国人面子的事发生了。……“四个中国人鬼鬼祟祟地躲进一只救生艇的船底去。”


  • 御用文人lm
  • 误撞冰山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这是《哈柏士杂志》上所说的。中国人不惯遵守秩序的精神,在这里完全表现无遗。这是我们的奇耻大辱。
  中国又多了一个国耻!(洪鹄《铁达尼上的国耻》,《西风》第二期,1936年10月1日,147页)
  这份文献对国耻的言说,正是近代中国读书人“主动投入西方‘文化霸权’之下的‘自我东方主义’”的一种表征(罗志田《见之于行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近代中国史学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51-252页)。这种倾向往往虚实结合,易趋偏执,并左右后来人的判断。而把文献放置到相对广阔的背景中,将有助于认知此类话语的意义。因之,本文将考实中国乘客在铁达尼灾难中的经历、事后各种有关中国乘客的传闻及其产生的微妙的历史影响。由于这些材料稀少而分散,还不能重建每一个细节。因此,本文部分数据来自“E-考据”(黄一农《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64-65页),而互联网提供的知识图谱(knowledge map)本身就值得研究。


  • 御用文人lm
  • 误撞冰山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中国最先报道铁达尼失事的是4月17日《申报》的一条译电:
  有汽船两艘,俱接白星汽船铁唐里克号之无线电音,谓该船与冰山互撞,现将沉没,船中女子已入救生艇。(柏林)(《申报》1912年4月17日,2版)
  次日,《申报》要闻登载了铁达尼事故,并介绍了铁达尼的基本信息,Titanic又被译为“铁台里克”( 《英国大商船遇灾详记》,《申报》1912年4月18日,2-3版)。这些消息大多转自电报发送的英美报纸。4月19日,《申报》再发译电一则:
  铁台里克船上之办事人异常可敬。盖当事危之际,照料妇孺登救生艇,然后船长及多数办事员均与船同尽。(伦敦)(《申报》1912年4月19日,2版)


  • 御用文人lm
  • 误撞冰山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铁达尼沉没后,妇女小孩优先登艇、有序组织乘客登艇,以及船长、船员包括乐队随船沉没成为各类报纸努力表彰的主题。《纽约时报》就在头版用副标题提示“妇女与小孩优先”,并登载了船长史密斯(E. J. Smith)的大幅照片(The New York Times,April 16, 1912. p. 1)。《申报》亦转引乘客皮斯莱的叙述,用大字显示“妇女安然入艇”、“未见紊乱秩序”及“镇定如恒”等内容(《再纪英国大商船遇难详情》,《申报》1912年4月21日,2-3版)。
  然而,据目击者的叙述,中国乘客在遇难时的表现却颇显格格不入。4月22日的《申报》,在提及发报员、船长以及其他乘客坚守职责或坦然面对死亡之后,笔锋一转:
  铁台里克号遇难时之情状,传说纷纭,莫衷一是。或谓颇为镇静,或谓秩序极乱。内有数客,因争欲入艇,几将发狂。戈登夫人最后入艇,据称,船上之客有欲奔跃入艇内者,为船长以手枪驱回。轰倒数人,秩序始复。艇将离船,尚有一人意图跃入,即遭击毙,堕尸艇中。


  • 御用文人lm
  • 误撞冰山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接着就出现了有关中国乘客的报道:
  有华人六名,潜伏于救生艇底,直至诸艇升至卡配西亚号后,始经人寻出。内有二人因搭客迭坐其上,压烂而毙。(《再纪英国大商船遇难详情(续昨)》,《申报》1912年4月22日,3版)
  《申报》这篇报道当然又是选载欧美报纸而成。甚至这里先强调有秩序,紧接着讲述中国乘客的无秩序的结构安排,都与《纽约时报》非常相似:
  大多数幸存者都像对待船员那样,高度赞赏男性乘客的作为。然而,据另外的幸存者说,在船的其他地方,场面相当混乱暴力。几个中国司炉工抢在妇女登入前,涌进救生艇。并试图霸占至少一个座位,甚至扒掉周围一位乘客的救生衣。(“Survivors' Tales from the Titanic”,《纽约时报》,1912年4月19日,2版)


2025-08-12 13:06: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御用文人lm
  • 误撞冰山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这种解释当然看到了中国文化中某些现象,但问题在于这种规则与妇孺优先相比,被视为非常不好的价值标准。
  与《申报》一样,商务印书馆发行的《少年》杂志在最新一期讲述了铁达尼灾难,起头一段就提到:
  当此危险之时,明知死在目前,仍能谈笑从容,彼此相让。不但上等人如此,下至工人水手也能如此。令人不暇为之伤感,倒起了一片可敬可爱之心。此便是铁达尼船在大西洋遭难一事的总批评。(《记铁达尼船载大西洋沉没事》,《少年》第十一册,1912年5月1日,2页)
  《少年》杂志自谓作“教育之补助”(《少年杂志缘起》,《少年》第一册,1911年2月1日,1页),实际上这只是铁达尼灾难作为国人“教材”的开始。1913年,商务出版的《新国文》就把铁达尼灾难编入教材,而且连续两课共五课时,直到1924年商务版《新撰国文教科书》还原封不动地沿用下来〔《铁达尼邮船遇险记》(一)、(二),缪天绶编纂《高小新撰国文教科书》第一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年9月六十五版,41-43页〕。与前述今日教科书不同的是,当时课本乃记铁达尼遇难本事。第一课记撞击冰山前的故事,第二课则分别记述船长、乐队、船员在沉没前的行为举止:
  是役也,船员无不以死守职,秩序井然。旅客之舍身救人者,不可胜数。妇女亦镇定,罕闻啜泣声,间有依恋其夫,誓不愿行者,船员亦听之,不相强也。〔《铁达尼邮船遇险记》(二),《高小新撰国文教科书》第一册,43页〕
  前引《少年》杂志有段落即云:“此时妇女们亦有依恋丈夫,愿与同命而不肯先上小船者,船员亦听之。”(同上引《少年》第十一册,6页)对比文字内容与所载铁达尼遇难图片可知,前者乃藉由后者加工而来,也一如既往地强调秩序井然与乘客视死如归的精神。这在与之配套《新国文教授法》中也可以看到,编者将两课授课目的分别写成“述铁达尼之规模宏敞”与“述遇险后之情形,使学生知临难时之处置”,并尤其让教师提示学生:
  男子退后,妇孺登艇,死生存亡在呼吸间,而能穆然退让,不违船长之命令,欧人守法,可见一斑。
  以及“不肯苟且偷生”、“舍身尽职”云云。(谭廉编纂《高小新国文教授法》第一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13,17-19页)


  • 相思形色露
  • 沉入深海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天朝的人。。。诶。。。


  • 御用文人lm
  • 误撞冰山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附:课本原文
第十五《铁达尼邮轮遇险记》(一)
铁达尼者,世界最巨之邮船也。修八百余尺,广九十余尺。船中有花园、球场、练艺所、泅泳池、电器浴室、凡百咸具,富丽绝伦。世称为“海上之宫殿”。
是船新制自英国,所费一百十七万镑,中华民国元年四月十日自英国之沙桑布启航度大西洋,前往美国之纽约。世界人士,欲由英度美者多守候是船,以极游观之乐。
舟行后,天气晴明,水波不兴。旅客非常愉快。未数日,竟为冰山所触。全船沉没。时十四日夜半也。
是日铁达尼叠得无线电报,知有大冰山,在航路之北方,船长下令警备沿航路之南而进。夜将半时,忽觉全船震荡,旅客不以为意嬉游如故。盖坚信制造之坚固、设备之周至,必无意外事也。
第十六《铁达尼邮轮遇险记》(二)
船既遇险,船长督率船员百计救护。既知无可为,乃发令下小艇。小艇既备,又令男子退后,妇孺登艇,男子闻令即退。穆然无有喧哗者。妇孺既毕登,男子以次登艇。时船已就沉,其不及艇者,或植立船上,或跃入海中,无有出怨语者。
时船中电登(灯)照耀,俨如白昼,乐工奏曲,不改常度,久之,乃易欢愉之调而为庄重之歌。歌曰:“上帝乎吾将近汝”。洎船沉,歌声乃随之俱沉于海底。船中有邮局职员五人,因救护邮件以身殉之。
是役也,船员无不以死守职,秩序井然。旅客之舍身救人者不可胜数,妇女亦镇定,罕闻啜泣声。间有依恋其夫誓不愿行者。船员亦听之,不相强也。当遇险时频发无线电报以求救援。加伯德邮船得电,飞至,天已黎明。乃悉援小艇诸人,十八日抵纽约,被难之亲故迎迓者千余,医师、看护夫集街间,默无人语气象。计船中二千二百人,得拯救者仅七百余人云云。


  • 御用文人lm
  • 误撞冰山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另附《铁达尼上的国耻》原件,《西风》第二期,1936年10月1日



  • 御用文人lm
  • 误撞冰山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P.147



  • 御用文人lm
  • 误撞冰山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正文内容取自《上海书评》系列,附件内容取自网络共享。
不知道泰吧还有几个网友记得我这个无名小卒呢。
向泰坦尼克号致敬,这艘船引导了我兴趣爱好的;向卡梅隆导演致敬,这恐怕是一部影响了我一生的电影;向吧主【邮轮研究者】致敬,那年我和他在这个贴吧相识相知;向我们的青春致敬,那时的我们青春年少。虽然我们很久没联系过了,但是我忘不了同为小孩子的我们在泰坦尼克吧、在QQ上深夜的长谈。
大船沉没了,往事却永远不会消逝。正如历史本身,重复的,永远是老故事。



2025-08-12 13:00: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twj970508
  • 舍命船员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这个很新鲜 啊 顶了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41回复贴,共3页
  • ,跳到 页  
<<返回泰坦尼克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