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人网
家好,我是Ken,之前写的那篇91年生命接触演唱会的评析,很多朋友都很喜欢,所以抽空写了这篇96年演唱会的评测,让大家等了这么久,很抱歉!现在这场演唱会的评测还没有完全完成,只有1/4多一点,但是已经有9000多字了,比原来的91年的评析全部还要多,但是,请大家相信,这里面所有的文字,都是我自己的一个一个打出来的,绝对原创,我是听了BEYOND10年的老粉丝了,我可以自信的告诉你们,我比这个论坛里95%以上的歌迷更了解BEYOND的音乐,而且他们也引导我去创作自己的音乐,所以做这些事情,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家能够更好的去欣赏,品味BEYOND的留给我们的音乐财富,做一名高级的BEYOND乐迷。
好了,不多说了,下面是具体的评析文章,请仔细观看
这个是作者的话 不过想想还是一起发上来
在失去家驹3年之后的96年,BEYOND再次踏足红磡圣地,举行一连四场名为BEYOND得精彩 Love&Basic的演唱会,马上我会带大家去领略这场充满国际化和艺术性的音乐会。
上一次BEYOND红磡演出是在91年生命接触演唱会,那时BEYOND正值事业黄金时期,而且有家驹在,整场演唱会水准颇高,详情可以参考我之前发过一篇关于此演唱会的评析。从93年家驹逝世,到96年,近3年时间内,BEYOND发了两张国语专辑和两张粤语专辑,专辑风格开始变的硬朗和多彩,BEYOND进入无家驹时代。3年4张专辑,算是比较多产的了,而且这一期产生了不少经典和高水准的作品,此场演唱会中大多都有表现。
在评析开始之前,我想澄清两个概念,音乐会和演唱会。小时候看到电视里经常报道“音乐会”这几个字眼,大多都跟古典和交响有关,很少提到“演唱会”这个词,而且那时候比较排斥“音乐会”这几个字,因为在电视上的“音乐会”中,几乎看不到我想看的那些明星偶像,看不到刘德华,看不到张学友,所以就感觉“音乐会”这三个字好土气,“演唱会”多时尚,都是明星。但随着慢慢正大,慢慢接触音乐,才知道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轻重。演唱会,更多的是偏向表演,偏向偶像的个人力量和号召力。音乐会,更多的是偏向艺术,意在向观众展示歌者和演奏者对音乐甚至艺术的阐述,是感情的流溢。在认识BEYOND之后,我慢慢感觉“音乐会”这个词渐渐取代了“演唱会”在我心中的地位,在欣赏了BEYOND96年演出之后,更加坚信了我这个改变,那种演出,是真正在向歌迷的心中灌输音乐的营养,因此,我更愿意把BEYOND的演出称之为“音乐会”第一次接触这场演出,是在高一寒假的时候,那时候才接触BEYOND半年时间,跟大多数歌迷一样,在无数的音像店搜索着一切我们可以找到的BEYOND声画资源,绝不放过任何一盘卡带或者VCD。我那个时候就是,只要看到音像店,就会进去寻找BEYOND的专辑,即使全部都是盗版。我会仔细的翻看每一盘我找到的磁盘,那时候大多是BEYOND一些精选集,很多歌凑在一起的拼盘,如果看到一盘卡带里,即使只有一首歌是我没有听过的,或者遇到以前听过的歌的不同版本,我也会毫不犹豫的把这盘卡带买下来,VCD也是如此。这场演唱会就是这个时候进入我的生活。
总体评价:这场音乐会,我最想用来形容的三个字是”国际化”,从演奏,表演还有灯光,舞台设计都颇具国际风范,很大牌的感觉。从音乐性上来讲,这场音乐会要胜于91年的生命接触,遗憾的地方是演唱上面,没有人可以胜得了家驹,家强的嗓音那时候还处于迷茫状态,贯中的嗓音最赞,世荣可以忽略,三子的器乐演奏上,也都有所突破,各自也都将SOLO环节融入单独的作品中,且颇具水准。曲目安排上,家驹时期的作品和三子时期作品基本一半一半,后者居多,奇怪的时候,在出版方面,曲目的安排CD版本和Video版本出入较大,CD里保留了一些VCD中没有的作品,而VCD中的光辉岁月却没有出现在CD中,不知为何。
曲目:
Opening
家好,我是Ken,之前写的那篇91年生命接触演唱会的评析,很多朋友都很喜欢,所以抽空写了这篇96年演唱会的评测,让大家等了这么久,很抱歉!现在这场演唱会的评测还没有完全完成,只有1/4多一点,但是已经有9000多字了,比原来的91年的评析全部还要多,但是,请大家相信,这里面所有的文字,都是我自己的一个一个打出来的,绝对原创,我是听了BEYOND10年的老粉丝了,我可以自信的告诉你们,我比这个论坛里95%以上的歌迷更了解BEYOND的音乐,而且他们也引导我去创作自己的音乐,所以做这些事情,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家能够更好的去欣赏,品味BEYOND的留给我们的音乐财富,做一名高级的BEYOND乐迷。
好了,不多说了,下面是具体的评析文章,请仔细观看
这个是作者的话 不过想想还是一起发上来
在失去家驹3年之后的96年,BEYOND再次踏足红磡圣地,举行一连四场名为BEYOND得精彩 Love&Basic的演唱会,马上我会带大家去领略这场充满国际化和艺术性的音乐会。
上一次BEYOND红磡演出是在91年生命接触演唱会,那时BEYOND正值事业黄金时期,而且有家驹在,整场演唱会水准颇高,详情可以参考我之前发过一篇关于此演唱会的评析。从93年家驹逝世,到96年,近3年时间内,BEYOND发了两张国语专辑和两张粤语专辑,专辑风格开始变的硬朗和多彩,BEYOND进入无家驹时代。3年4张专辑,算是比较多产的了,而且这一期产生了不少经典和高水准的作品,此场演唱会中大多都有表现。
在评析开始之前,我想澄清两个概念,音乐会和演唱会。小时候看到电视里经常报道“音乐会”这几个字眼,大多都跟古典和交响有关,很少提到“演唱会”这个词,而且那时候比较排斥“音乐会”这几个字,因为在电视上的“音乐会”中,几乎看不到我想看的那些明星偶像,看不到刘德华,看不到张学友,所以就感觉“音乐会”这三个字好土气,“演唱会”多时尚,都是明星。但随着慢慢正大,慢慢接触音乐,才知道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轻重。演唱会,更多的是偏向表演,偏向偶像的个人力量和号召力。音乐会,更多的是偏向艺术,意在向观众展示歌者和演奏者对音乐甚至艺术的阐述,是感情的流溢。在认识BEYOND之后,我慢慢感觉“音乐会”这个词渐渐取代了“演唱会”在我心中的地位,在欣赏了BEYOND96年演出之后,更加坚信了我这个改变,那种演出,是真正在向歌迷的心中灌输音乐的营养,因此,我更愿意把BEYOND的演出称之为“音乐会”第一次接触这场演出,是在高一寒假的时候,那时候才接触BEYOND半年时间,跟大多数歌迷一样,在无数的音像店搜索着一切我们可以找到的BEYOND声画资源,绝不放过任何一盘卡带或者VCD。我那个时候就是,只要看到音像店,就会进去寻找BEYOND的专辑,即使全部都是盗版。我会仔细的翻看每一盘我找到的磁盘,那时候大多是BEYOND一些精选集,很多歌凑在一起的拼盘,如果看到一盘卡带里,即使只有一首歌是我没有听过的,或者遇到以前听过的歌的不同版本,我也会毫不犹豫的把这盘卡带买下来,VCD也是如此。这场演唱会就是这个时候进入我的生活。
总体评价:这场音乐会,我最想用来形容的三个字是”国际化”,从演奏,表演还有灯光,舞台设计都颇具国际风范,很大牌的感觉。从音乐性上来讲,这场音乐会要胜于91年的生命接触,遗憾的地方是演唱上面,没有人可以胜得了家驹,家强的嗓音那时候还处于迷茫状态,贯中的嗓音最赞,世荣可以忽略,三子的器乐演奏上,也都有所突破,各自也都将SOLO环节融入单独的作品中,且颇具水准。曲目安排上,家驹时期的作品和三子时期作品基本一半一半,后者居多,奇怪的时候,在出版方面,曲目的安排CD版本和Video版本出入较大,CD里保留了一些VCD中没有的作品,而VCD中的光辉岁月却没有出现在CD中,不知为何。
曲目:
Op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