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相:陶瓷显微结构由非晶态固体构成的部分。它存在于晶粒与晶粒之间,起着胶黏作用。陶瓷坯体中的一部分组成高温下会形成熔体(液态),冷却过程中原子、离子或分子被“冻结”成非晶态固体即玻璃相。
玻璃相在陶瓷体中的分布可以是间断的,也可以是连续的。陶瓷配料中微量添加物或杂质的存在,在高温下有助于玻璃相的形成。其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如有时希望玻璃相能在较低温度下形成,促进传质,有助于降低烧成温度,使制品致密;有时希望出现高温熔体,可抑制晶粒长大或在适当温度下保温,促进晶粒长大或形成第二晶相。研究添加物的种类,数量,控制玻璃相的数量及分布是很有意义的。近来发现陶瓷体可以出现不同组成的玻璃相即玻璃分相。
在陶瓷中玻璃相都有或多或少的存在,但在紫砂中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一是较强的玻璃相影响了紫砂的透气性,二是较强的玻璃相使紫砂壶表面出现强烈的“贼光”,严重影响了紫砂壶应有的观感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