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论坛风起云涌,某位仁兄的高见雷倒一片,引起了很多群众的热烈围观。认真看了所有相关帖子,发现大家争论的最多的就是翡翠的价格问题。在这里俺作为一个刚踏入浩瀚翡翠文化的爱好者,通过不断的接触和思考,也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两年的想法和经验,希望能帮助菜鸟们正确认识,并也请老鸟和前辈们多加指点,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喜欢翡翠的朋友能够爱的踏实、走的更远。
其实这是一个对于每一个爱上翡翠的朋友都会面临的问题,但从一开始就发现,不止我们这里,在其他论坛也是,一旦涉及到翡翠的价格问题,很多人讨论起来都会比较敏感或者比较模糊,这正是因为翡翠作为商品的特殊性决定的。
这里先来探讨几个观点。
观点一:翡翠玉石说白了就是一堆石头,一文不值
首先看看商品的价格从何而来,是怎么确定的。这里马上令我回想起初中课程中似乎提到过的一些内容:什么是商品?什么是商品的价值?什么是商品的价格?以及商品交换、货币产生等基本原始概念。(由于过于枯燥及深奥,此处省略XXXX字,需要进一步了解的朋友可以自行网上搜索一下,有详细的说明)这里只说结论:1、商品的价格是一种从属于价值并由价值决定的货币价值形式;2、作为商品包含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我们想,无论软玉还是硬玉,都是从深山中人工开采出来的,并经过一道道工序变成成品,包含了从业者的辛勤劳动;另外我们的祖先经过漫长的岁月,在解决生存问题后,对装饰性美的追求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而源远流长的玉文化也是这种追求的一种载体,于是有了玉的需求,所以翡翠是商品,有价格体现。
观点二:黄金有价玉无价
翡翠作为商品,在流通中一定是有价格的,否则就不能作为商品。但是由于翡翠是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形成的,每一块翡翠都是独一无二的,相对于其他单晶珠宝确实很难有统一的价格。所以这句话的含义应该这么理解,玉的无价是体现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对象等多种因素的差别中,表现出来的价格的差异性。可这也是阻碍翡翠在全球发展的重要原因,没有公认衡量标准的制定,没有完整的交易体系,这样确实也只能在一部分文化传统能接受的国家流行。但翡翠界的前辈如欧阳秋眉、摩等很早也认识到这点,除了进行翡翠的基本研究工作外,很多精力也逐渐转移到制定翡翠的等级分类标准上来。经过几代翡翠前辈们的不断探索和总结,这样才有了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种、色、水、底、工、裂等几项初步完善的翡翠综合评判指标,以及每项指标再细分的一些标准。等级标准的划分有助于翡翠价格体系的建立,在外部环境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好的翡翠自然比差些的价格要高。
所以我们决不能简单的认为玉无价就是这个行业的特色,商家当然也不能当作商品虚开高价的藉口,翡翠不但应该有价,更应该有明确的价格区间。当然每个市场都不会一成不变,这个区间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变,管中窥豹或者墨守成规都是不可取的。
前面唠叨了这么多,估计很多观众都不耐烦了,再唠叨下去板儿砖该飞过来了,赶紧进入正题,谈谈翡翠的价格吧。
翡翠的价格有两种计算方式,第一种是根据成本推断价格,这也是最根本的计算方式。翡翠生产的第一道工序是开采。翡翠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瑰宝,这千变万化的灵石令无数爱好者痴迷,可是这后面的血泪史却鲜为人知。早期翡翠在深山中的开采是纯人工的方式,每年只有几个月的开采时间,当时虽然人工成本很低,但开采速度极慢。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开采方式以及重型机械的运用,虽然令开采成本提高了很多,但是平均下来单位成本还是有所降低。但仅就开采而言,开采成本大致包括承包矿洞、机械设备、人员投入、计划外支出等几大块,要详细计算基本不可能做到,而且根据每家开采公司的背景、规模、技术手段等不同,差异也非常显著。这仅仅是第一道工序而已,就已经决定了价格的差异,后面原石的拍卖费用、加工的费用、成品销售等各环节的费用也会千差万别,所以从各环节成本累计来推断一块成品的基本成本,几乎也是不可能的。采用这种方法的只有最资深的翡翠从业人员,熟知每年翡翠矿山的产量、质量的好坏、原石拍卖的价格,制作翡翠成品各环节大概的费用,是真正的翡翠行家。
其实这是一个对于每一个爱上翡翠的朋友都会面临的问题,但从一开始就发现,不止我们这里,在其他论坛也是,一旦涉及到翡翠的价格问题,很多人讨论起来都会比较敏感或者比较模糊,这正是因为翡翠作为商品的特殊性决定的。
这里先来探讨几个观点。
观点一:翡翠玉石说白了就是一堆石头,一文不值
首先看看商品的价格从何而来,是怎么确定的。这里马上令我回想起初中课程中似乎提到过的一些内容:什么是商品?什么是商品的价值?什么是商品的价格?以及商品交换、货币产生等基本原始概念。(由于过于枯燥及深奥,此处省略XXXX字,需要进一步了解的朋友可以自行网上搜索一下,有详细的说明)这里只说结论:1、商品的价格是一种从属于价值并由价值决定的货币价值形式;2、作为商品包含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我们想,无论软玉还是硬玉,都是从深山中人工开采出来的,并经过一道道工序变成成品,包含了从业者的辛勤劳动;另外我们的祖先经过漫长的岁月,在解决生存问题后,对装饰性美的追求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而源远流长的玉文化也是这种追求的一种载体,于是有了玉的需求,所以翡翠是商品,有价格体现。
观点二:黄金有价玉无价
翡翠作为商品,在流通中一定是有价格的,否则就不能作为商品。但是由于翡翠是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形成的,每一块翡翠都是独一无二的,相对于其他单晶珠宝确实很难有统一的价格。所以这句话的含义应该这么理解,玉的无价是体现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对象等多种因素的差别中,表现出来的价格的差异性。可这也是阻碍翡翠在全球发展的重要原因,没有公认衡量标准的制定,没有完整的交易体系,这样确实也只能在一部分文化传统能接受的国家流行。但翡翠界的前辈如欧阳秋眉、摩等很早也认识到这点,除了进行翡翠的基本研究工作外,很多精力也逐渐转移到制定翡翠的等级分类标准上来。经过几代翡翠前辈们的不断探索和总结,这样才有了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种、色、水、底、工、裂等几项初步完善的翡翠综合评判指标,以及每项指标再细分的一些标准。等级标准的划分有助于翡翠价格体系的建立,在外部环境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好的翡翠自然比差些的价格要高。
所以我们决不能简单的认为玉无价就是这个行业的特色,商家当然也不能当作商品虚开高价的藉口,翡翠不但应该有价,更应该有明确的价格区间。当然每个市场都不会一成不变,这个区间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变,管中窥豹或者墨守成规都是不可取的。
前面唠叨了这么多,估计很多观众都不耐烦了,再唠叨下去板儿砖该飞过来了,赶紧进入正题,谈谈翡翠的价格吧。
翡翠的价格有两种计算方式,第一种是根据成本推断价格,这也是最根本的计算方式。翡翠生产的第一道工序是开采。翡翠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瑰宝,这千变万化的灵石令无数爱好者痴迷,可是这后面的血泪史却鲜为人知。早期翡翠在深山中的开采是纯人工的方式,每年只有几个月的开采时间,当时虽然人工成本很低,但开采速度极慢。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开采方式以及重型机械的运用,虽然令开采成本提高了很多,但是平均下来单位成本还是有所降低。但仅就开采而言,开采成本大致包括承包矿洞、机械设备、人员投入、计划外支出等几大块,要详细计算基本不可能做到,而且根据每家开采公司的背景、规模、技术手段等不同,差异也非常显著。这仅仅是第一道工序而已,就已经决定了价格的差异,后面原石的拍卖费用、加工的费用、成品销售等各环节的费用也会千差万别,所以从各环节成本累计来推断一块成品的基本成本,几乎也是不可能的。采用这种方法的只有最资深的翡翠从业人员,熟知每年翡翠矿山的产量、质量的好坏、原石拍卖的价格,制作翡翠成品各环节大概的费用,是真正的翡翠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