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升空吧 关注:288贴子:2,435
  • 1回复贴,共1

二战美军鱼雷资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MK7/12/13/21/24/25/32各型鱼雷,是美国海军纳入其装备系列、构成MK1~MK50完整鱼雷系列中的机载反舰鱼雷,是航空鱼雷系列中的早期型号,其中前3个型号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研制的MK1~MK15鱼雷系列中的空舰鱼雷,MK7是美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研制的第一个空舰鱼雷,MK12空舰鱼雷是过渡型号,MK13是美国海军于1930年开始研制的、MK7空舰鱼雷的后继型,曾在1945年4月7日击沉日本最大战舰——8万吨的“大和”号,3种型号均为采用热动力蒸汽轮机的大型直航式鱼雷。 

  早期型号中的后4个型号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制的MK16~MK33鱼雷系列中的航空鱼雷,MK21为大型空舰鱼雷,由西屋电气公司作为主承包商于1943年4月开始研制,共制造19条样雷,空投试验证明雷体强度合格,但蓄电池工作不可靠,52次水中航行表明转弯性能未达到预定指标,1945年初停止研制。MK24为中型空潜鱼雷,由通用电气公司作为主承包商于1943年开始研制,用8条样雷进行200多次试验,1945年服役,共生产5000多条。该鱼雷是美国海军装备使用的第一个航空反潜鱼雷,为保密将其代号为第94号,又称之为F设计方案,作为MK13的改进型进行研制,但最后未能投入批生产。MK32为大型舰潜/空潜两用鱼雷,是美国海军装备使用的第一条主动声自导鱼雷,由通用电气公司作为主承包商于1942年5月开始研制,在对主动声自导装置进行广泛试验后,于1944年5月30日在劳德代尔堡靶场试验成功,随后投入生产,到1945年7月底共生产50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停产,1951年再次投入批生产,1965年退役。 

  在上述7种型号的航空鱼雷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使用的是MK13空舰型和MK24空潜型,占二次大战结束时研制的MK1~MK33鱼雷中的极少数。由此可以看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海军主要使用的是潜/舰艇装备的、用来攻击水面舰艇的鱼雷,航空鱼雷绝大多数是为攻击水面舰艇设计的空舰鱼雷,只有1种是用来攻击水下潜艇的专用空潜鱼雷,另1种是通用反潜鱼雷。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用来攻击水下潜艇的主要武器,是水面舰艇装备的深水炸弹和火箭深弹,以及水上飞机装备的航空深水炸弹。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潜艇技术的进步和反潜战的发展,才使鱼雷向着反潜鱼雷方向发展,从而使适用于现代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用的轻小型航空反潜鱼雷应运而生,成为现代反潜战的重要武器。 


结构和性能特点 


  MK7/12/13为采用热动力蒸汽轮机的、直航式大型鱼雷,MK12雷体直径/雷顶长度/全长分别为450/356/5400mm。MK13是MK7的后继型,服役之后暴露出许多问题,如空中飞行弹道不稳定、雷体强度不够、定深不准、偏斜沉没、飞出水面、潜航爆炸等,按1941年组建的主管鱼雷研制的美国科研发展署(OSRD)的第176号设计方案,进行设计改进,发展了MK13-1/2/2A/3型,各型外形尺寸相同,雷体直径/全长分别为570/4090mm,由雷头、气舱段、后段和尾部构成。 

  MK13空舰鱼雷与美国海军在第二次民世界大战期间使用的MK14潜舰鱼雷和MK15舰舰鱼雷的主要区别是: 
  1)雷头加装阻力环。采用木质结构,为无底木桶,在鱼雷入水时碎裂,在水中形成所需的入水空泡,同时防止鱼雷入水受冲击而损坏,能承受载机以300节(kn)速度、在304m高度投雷时的入水冲击。 

  2)雷尾加装稳定尾翼和罩环。稳定尾翼使鱼雷空中飞行段稳定下落,罩环使鱼雷入水时不出现跳水现象,并保持空中飞行段平稳,在鱼雷入水时稳定尾翼和罩环碎裂脱落。 
  3)后期型号改用带降落伞的稳定尾翼,并取消阻力环。 
  4)早期型号采用软铜丝固定鱼雷螺旋桨,防止其在空中飞行段旋转而消耗润滑油,投放时软铜丝拉断;后期型号采用可自由旋转的螺旋桨,保证入水时螺旋桨不会因扭矩而受损。 

  MK21雷体直径/雷头长/全雷长分别为482/292/2104mm,动力装置采用电动机,控制系统采用电控制,带声自导装置,尾部装有单螺旋桨,以蓄电池进行扭矩补偿,方向控制由陀螺仪转为音响自导,深度控制由水压盘和摆锤转为音响自导,飞机投雷速度200节(kn),投雷高度91.4m。 

  MK24雷体直径/雷头长/全雷长分别为482/292/2104mm,动力装置采用电动机,采用相位法原理声自导,换能器采用罗赛尔盐晶体材料,操舵采用双位线圈法。 

  MK25雷体直径/雷头长/全雷长分别为570/1372/4090mm,与其前身MK13外形尺寸相同,内部的雷头、气舱和后舱基本相同,增加了重106.8kg的声制导控制段,使总重由原965kg增加到1045kg,燃气轮机采用9个空气雾化喷咀,转速最高达21000r/min,轴向最大225马力,航速由33.5节提高到40节。 

MK32雷体直径/全雷长分别为609/2110mm,采用MK24鱼雷的雷体,加装主动声自导装置,在水中发出50KHz声波,以螺旋下降方式搜索潜艇,其主要缺点是: 
  1)12节(kn)航速不能追跟踪快速运动的潜艇。 
  2)主动声自导装置发出的超声波遇到海底或海草反射时会使鱼雷改变航向。 
  3)鱼雷螺旋桨产生空泡现象,使鱼雷导向螺旋桨产生的音响方向。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直径 450mm(MK12); 
482mm(MK24); 
570mm(MK13/21/25); 
609mm(MK32) 
长度 2104mm(MK24); 
2110mm(MK32); 
4090mm(MK13/21/25); 
5400mm(MK12) 
重量 272kg(MK24); 
318kg(MK32); 
965kg(MK13); 
1045kg(MK25) 
战斗部 45.4kg(MK24); 
180kg(MK21); 
340kg(MK25) 
制导系统 直航(MK7/12/13); 
被动声自导(MK21/24/25); 
主动声自导(MK32 
动力装置 燃气轮机(MK7/12/13/25); 
电动机(MK21/24/32) 
航速 6~14kn(MK24); 
12kn(MK32); 
25kn(MK21); 
33.5kn(MK13); 
40kn(MK25) 
航程 1828m(MK21); 
2285m(MK25); 
5120m(MK13); 
5486m(MK24) 
下潜深度 100m(MK24);120m(MK32) 
 




1楼2006-11-12 18:18回复
    学习飞行,打好空战,保卫祖国,振兴中华! 

    玩空战就是爱国,玩好紧急升空就是为国防事业做贡献!!!


    2楼2006-11-14 23: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