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建立后,不久改巴戎县为化隆县、碾伯县为乐都县。同时,迅速筹办“改省分县”建政事宜,准备增设互助、民和、同仁、门源、共和等县。孙连仲要求西宁县等各地方官员拿出“分县及其称谓”计划方案。他们与时处西宁县境自东川(为二区)张其寨起,至临城(第一区)上下朝阳以北,迄北川(第五区)长宁堡、景阳川及沙棠川(第六区)、沙脑各处(后划归互助县管辖)的地方绅士官吏商议后,上报了西宁县析置的新县县名称方案;一是新县称“龙山县”。主要以境内有座著名的神山 ---- 龙王山而得名。一些主张用次名的地方乡绅道士们还创办了《龙山》杂志,极力宣传当地的历史掌故,以达到使用次名的目的。“龙王县”一说线索,由威远镇寇辑贤老先生提供笔者。二是新县称“互乡县”。主要根据是此地居住着汉、土、藏、蒙、回等多种民族,在相互日常交流中,时常出现语言沟通障碍等困难和问题。于是,一些进步的儒士乡绅,他们从孔子《论语
述而篇》:“互乡难以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以进,不得其往也。’”这段话中得到启示,挑出“互乡”两字作县名。意思是与“互乡”这个少数民族居住地方的人很难交流,但人家使自己清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