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大将风度
——谈《长阪坡》赵云的表演艺术
《长阪坡》是长靠武生的重头戏,赵云的唱,念,做,打的分量都很重,演技要求也较高,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能掌握它。杨小楼先生当年演的《长阪坡》,曾获得内外界很高的评价,一致称赞他把赵云演活了,故有“活赵云”之美称。杨先生的《长阪坡》能获得如此的卓越成就,这除了他本人的基本功扎实,艺术造诣深厚之外,还得力于当时与其配戏的演员搭配整齐,配合默契。我幼年曾多次看过杨先生演出这个戏,当时的演员支配是这样的:杨小楼的赵云,郝寿臣的曹操,钱金福的张飞,贾洪林的刘备,许德义的张颌,迟月亭的文聘,王瑶卿或梅兰芳的糜夫人,关丽卿的甘夫人,王长林的夏侯恩(即送死将)。这些配戏演员,艺术造诣都很深,其中不少人是流派的创始人。我每次看了这出戏以后,总是非常激动兴奋,印象极为深刻。尤其是杨先生把赵云的大将风度,演得极其鲜明生动,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因而,我从小就非常喜爱这出戏,并暗下了决心,等我长大了也要唱《长阪坡》。我从富连成坐科出来之后,就拜丁永利先生为师,请他给我说了杨派的《长阪坡》。后来,这出戏成了我经常演出的剧目之一。在长期演出中,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自身的条件,以杨先生的表演艺术作楷模,着力在塑造赵云的大将风度上下功夫,这就是稳健凝重,果敢机智,雍容大度,温文尔雅,下面我就来谈谈这几个问题。
稳健凝重
长靠武生所扮演的角色,大多是武将,元帅,先锋之类的人物。赵云在刘备手下是一员重要将领,在当阳长阪坡时,刘备对他倚为心腹,将保护家小的重任交给了他,显然因为他是一位沉稳持重的将军。为了表现这一点,需要运用造型和表演等为艺术手段,来细致地进行刻画。杨小楼先生有很多优越的天赋条件,他身体魁梧,扮相英俊,嗓音浑厚宽亮,一扮上戏就有相儿,一出台就有分量,一唱一念就有气派。我和杨先生相比,无论哪方面都相差很远,当然只有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自己的理解来演。要表现赵云的稳健凝重特征,我认为首先要注意从造型上想办法,俗语说的,要知道会扮戏。杨先生扮戏很讲究,大体上有三种不同手法:一,根据人物年龄不同来化妆,如《长阪坡》的赵云年轻,要扮得喜兴一点,《阳平关》的赵云年龄大一些,扮的就庄重一点;二,根据人物的处境不同来化妆,处在优势和胜利的,如《甘露寺》的赵云,扮的就喜兴一点,处于劣势和败退的,如《战冀州》的马超,就扮的黯淡一点;三,根据人物性格的不同来化妆,如赵云,马超,高宠都是俊扮,这三个人性格各不相同。赵云是风华正茂的将领,又有沉着机智的特征,《三国志。蜀书》上对他有这样的描写:“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所以,就要扮的庄重,并在庄重中带点英气。马超是血气方刚的将领,又有刚烈暴躁的特征,这就要扮的黯淡一点,在黯淡中点火气。高宠是世袭王爷,又有年轻而骄矜的特征,这就要扮的明亮一点,在明亮中带点稚气。这些不同的手法,要从眉宇间底色的深浅,眉毛和眼睛斜吊的高低角度等细小地方体现出来。我看有人在演《长阪坡》时,赵云按小生化妆办法,弄得满脸脂粉气,不是美而是“媚”,那赵云就轻飘了,没有分量了,大将风度也就没有了。我根据杨派路子,脸上稍稍打了点底色,再扑点粉,划划眼圈和眉毛,也抹点胭脂,而印堂红抹的稍微宽粗一点,还在印堂红上加抹点朱砂,使赵云更喜兴一点,更精神一点。虽然赵云当时是受命于败军之际,承命于危难之间,但他能在败退之中勇敢进击,成功地突围而出,是胜利的英雄形象,所以把他扮得更喜兴一点,更精神一点是合乎情理的。为了使赵云扮相更明亮一些,我还把赵云的大靠作了一点小小改动。过去,赵云穿的靠底色是白的,靠和靠旗的镶边是黑缎子的,这当然也很漂亮。到了50年代末,我和搞服装的同志商量,是否改成宝蓝色缎子镶边为好?他按我的建议制作出来之后,大家都说这身靠比原来亮多了,人物也显得更英俊了;同时,人物的色彩,仍保持着威武凝重的特点。
大将风度
——谈《长阪坡》赵云的表演艺术
《长阪坡》是长靠武生的重头戏,赵云的唱,念,做,打的分量都很重,演技要求也较高,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能掌握它。杨小楼先生当年演的《长阪坡》,曾获得内外界很高的评价,一致称赞他把赵云演活了,故有“活赵云”之美称。杨先生的《长阪坡》能获得如此的卓越成就,这除了他本人的基本功扎实,艺术造诣深厚之外,还得力于当时与其配戏的演员搭配整齐,配合默契。我幼年曾多次看过杨先生演出这个戏,当时的演员支配是这样的:杨小楼的赵云,郝寿臣的曹操,钱金福的张飞,贾洪林的刘备,许德义的张颌,迟月亭的文聘,王瑶卿或梅兰芳的糜夫人,关丽卿的甘夫人,王长林的夏侯恩(即送死将)。这些配戏演员,艺术造诣都很深,其中不少人是流派的创始人。我每次看了这出戏以后,总是非常激动兴奋,印象极为深刻。尤其是杨先生把赵云的大将风度,演得极其鲜明生动,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因而,我从小就非常喜爱这出戏,并暗下了决心,等我长大了也要唱《长阪坡》。我从富连成坐科出来之后,就拜丁永利先生为师,请他给我说了杨派的《长阪坡》。后来,这出戏成了我经常演出的剧目之一。在长期演出中,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自身的条件,以杨先生的表演艺术作楷模,着力在塑造赵云的大将风度上下功夫,这就是稳健凝重,果敢机智,雍容大度,温文尔雅,下面我就来谈谈这几个问题。
稳健凝重
长靠武生所扮演的角色,大多是武将,元帅,先锋之类的人物。赵云在刘备手下是一员重要将领,在当阳长阪坡时,刘备对他倚为心腹,将保护家小的重任交给了他,显然因为他是一位沉稳持重的将军。为了表现这一点,需要运用造型和表演等为艺术手段,来细致地进行刻画。杨小楼先生有很多优越的天赋条件,他身体魁梧,扮相英俊,嗓音浑厚宽亮,一扮上戏就有相儿,一出台就有分量,一唱一念就有气派。我和杨先生相比,无论哪方面都相差很远,当然只有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自己的理解来演。要表现赵云的稳健凝重特征,我认为首先要注意从造型上想办法,俗语说的,要知道会扮戏。杨先生扮戏很讲究,大体上有三种不同手法:一,根据人物年龄不同来化妆,如《长阪坡》的赵云年轻,要扮得喜兴一点,《阳平关》的赵云年龄大一些,扮的就庄重一点;二,根据人物的处境不同来化妆,处在优势和胜利的,如《甘露寺》的赵云,扮的就喜兴一点,处于劣势和败退的,如《战冀州》的马超,就扮的黯淡一点;三,根据人物性格的不同来化妆,如赵云,马超,高宠都是俊扮,这三个人性格各不相同。赵云是风华正茂的将领,又有沉着机智的特征,《三国志。蜀书》上对他有这样的描写:“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所以,就要扮的庄重,并在庄重中带点英气。马超是血气方刚的将领,又有刚烈暴躁的特征,这就要扮的黯淡一点,在黯淡中点火气。高宠是世袭王爷,又有年轻而骄矜的特征,这就要扮的明亮一点,在明亮中带点稚气。这些不同的手法,要从眉宇间底色的深浅,眉毛和眼睛斜吊的高低角度等细小地方体现出来。我看有人在演《长阪坡》时,赵云按小生化妆办法,弄得满脸脂粉气,不是美而是“媚”,那赵云就轻飘了,没有分量了,大将风度也就没有了。我根据杨派路子,脸上稍稍打了点底色,再扑点粉,划划眼圈和眉毛,也抹点胭脂,而印堂红抹的稍微宽粗一点,还在印堂红上加抹点朱砂,使赵云更喜兴一点,更精神一点。虽然赵云当时是受命于败军之际,承命于危难之间,但他能在败退之中勇敢进击,成功地突围而出,是胜利的英雄形象,所以把他扮得更喜兴一点,更精神一点是合乎情理的。为了使赵云扮相更明亮一些,我还把赵云的大靠作了一点小小改动。过去,赵云穿的靠底色是白的,靠和靠旗的镶边是黑缎子的,这当然也很漂亮。到了50年代末,我和搞服装的同志商量,是否改成宝蓝色缎子镶边为好?他按我的建议制作出来之后,大家都说这身靠比原来亮多了,人物也显得更英俊了;同时,人物的色彩,仍保持着威武凝重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