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吧 关注:29,914贴子:153,653
  • 14回复贴,共1

古代对盗窃罪的处罚(图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盗窃是中国最为古老的罪名之一。我们现在所说的小偷,在古代称为“盗”。《荀子·修身》说,“窃货曰盗”,“害身曰贼”。也就是说,偷窃财物称为“盗”,侵犯人身安全的为“贼”。
我国的刑罚制度早在原始社会末期的舜、禹时代就已经有了,夏代刑法中已有专指侵犯财产的罪名,称为“昏”(其意是干坏事加害他人、当场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近似于现代刑法中的抢劫罪。战国时期《法经》的《盗法》是有关维护私有财产和惩处盗窃犯罪的法律规定。当时,贼盗律的罪名有以下几个:杀人、大盗、窥宫、拾遗、盗符、盗玺、议国法令、越城、窬制、群相居等[4],其中的“拾遗”是指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的行为,这与现代意义的侵占遗失物罪极为相似。当时的魏国对这种犯罪适用的刑罚是死刑,即“拾遗者诛”。也有文献记载,《法经》规定的是“拾遗者刖”。无论对拾遗者适用“诛”刑还是“刖”刑,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对拾遗行为的刑罚处罚是严厉的。可见在战国时期侵占他人遗失物是一种重罪。



IP属地:重庆1楼2012-02-20 22:16回复

    秦朝 《秦律》对于盗窃者的处罚很重。《秦律》中规定:偷别人的桑叶,所得的赃款如果不超过一钱(十钱为一两),就罚其做劳役三十天;赃款在一钱到二百二十钱之间的,得背井离乡;赃款在二百二十钱到六百六十钱之间的,犯人的脸上要被刺上字,再涂上墨,还得服劳役;所得赃款若超过了六百六十钱,那就要割掉鼻子、在脸上刺字,同时服劳役。

    从秦简的片断规定中可以看出,窃盗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既包括私有土地,也包括牛、马、猪、羊、金钱、珠玉、衣服和王室玉器等。秦律严格维护法定的地界,不允许擅自移动,否则即以盗论。《盐铁论》说“秦之法,盗马者死,盗牛者加 ”。为了保护私有权,秦律对于轻微的盗窃罪,也处以刑罚。如“或盗采人桑叶,赃不盈一钱,何论?赀徭三旬”。对于群盗处罚更为严厉,如“五人盗,赃一钱以上,斩左趾,又黥以为城旦”。
    


    IP属地:重庆2楼2012-02-20 22:30
    回复
      2025-08-26 23:52: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犯人面部刺字,给犯人一生带来无法洗去的污点



      IP属地:重庆3楼2012-02-20 22:34
      回复




        IP属地:重庆5楼2012-02-20 22:43
        回复

          宋朝 宋朝在附于《宋刑统·贼盗律》之后以皇帝名义发布的诏令中规定:捉获窃盗,赃款满三匹以上的,就要当众执行死刑。


          IP属地:重庆7楼2012-02-20 22:52
          回复

            元朝 在元朝,只是谋划而没有实施偷窃的,要被竹板或荆条打四十七下;偷东西没得逞的,打五十七下;赃款在十贯(相当于1000个铜钱)以下的,打六十七下。达到一百贯时,判处徒刑一年,并且每增加一百贯,多服刑一年,但最多不超过三年。为了惩戒偷盗者,《元律》还采用了自汉代文帝时就已废除的肉刑,初次偷盗的在左臂上刺字,再犯就在右臂上刺字,如果偷第三次,就在脖子上刺。
            


            IP属地:重庆8楼2012-02-20 22:55
            回复

              明朝 明代《大明律·贼盗》规定,偷的东西价值一百二十贯以上的,就要视情节轻重决定是否判处绞刑。明律对窃盗的人同样使用肉刑,初犯要在其右胳膊上刺“窃盗”二字。再犯,刺左胳膊。三犯者,判处绞刑。


              IP属地:重庆9楼2012-02-20 22:55
              回复



                IP属地:重庆10楼2012-02-20 22:56
                回复
                  2025-08-26 23:46: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明律•户律》规定:“凡得遗失之物,限五日内送官。官物尽数还官,私物召人识认。于内一半给予得物人充赏,一半给还失物人。如三十日内,无人识认者,全给。限五日外不送官者,官物坐赃论……私物坐赃……其物一半人官,一半给主。若无主全入官。若于官私地内掘得埋藏之物者,并听收用。若有古器、钟鼎、符印异常之物,限三十日内送官。违者,杖八十,其物入官”。
                  


                  IP属地:重庆11楼2012-02-20 22:58
                  回复
                    清朝 清朝基本上照搬了明律对盗窃的规定,区别之处是将赃款的计量单位由“贯”改为“两”。关于同时窃盗多人财物如何确定赃款的数额,明清两朝做法相同,都是“以一主为重”,只计算从损失最大的失主那里偷得的财物。


                    IP属地:重庆12楼2012-02-20 22:58
                    回复
                      这个狠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4-05-26 07:38
                      回复
                        可转吗?


                        14楼2015-12-17 13:49
                        回复
                          @快乐大不同


                          15楼2015-12-17 13:50
                          收起回复
                            现在堆小偷小摸处罚太轻了,,所以遍地是贼


                            IP属地:重庆16楼2015-12-18 23: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