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顾净缘(1889—1973)居士,名畴,字伯叙,法名净缘,法号正明,江苏淮安人,亭林先生顾炎武之后裔也。早年学儒而道而佛,遍访高师参学,修法自悟。1924年在湖南长沙创办二学园道场,以圆融大小乘、圆融显密教、圆融世出世法为宗旨,弘法利生。1927年主办两湖佛化讲习所并于北伐军中布教。1929年在日本醍醐寺受两部传法灌顶,证大阿阇黎位。1930年在上海组建畏因同学会及瑜伽学会,并主办《威音》佛刊。1937年与贡噶活佛参学藏密。1938年在湖南东安主办兴隆寺、耀祥书院及耀祥中学。1950年居沪上潜修讲学,蒋维乔居士晚年从其学密法。著作等身,惜大都毁于文革,遗著有《大日经讲》、《色法研究》、《黄庭烬余录》、《周易发微》、《影响轩丛话》等。
沈行如(1898~1968)居士,湖南长沙人,自幼学佛,与高观如、陈作如、李杭如等从师顾净缘,长期在二学园修学,协助顾净缘于上海兴办畏因同学会并编辑《威音》佛刊,在兴隆寺教授佛学。著有《般若与业力》等专著。
吴信如,名立民,法名信如,1926年生。自幼随湖南长沙二学园掌法顾净缘修学,并承传东密、藏密法要,得大阿阇黎位(金刚上师),通儒、释、道三家。长期在湖南工作。曾任湖南省统战部副部长、省政协秘书长、省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船山学社社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佛学研究》主编、中国佛学院教授等职,现任中国茶禅学会会长等职。受赵朴初会长之托,为北京佛牙塔地宫庄严设计。1994年破译陕西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塔地宫唐密曼荼罗。应法门寺静一法师之请,为法门寺地宫庄严设计,并为法门寺博物馆设计唐密文化陈列馆,专著《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一书。曾应日本真言宗十八派总部邀请,在日本智积院讲演唐密曼荼罗,对佛教界及学术界影响很大。应邀去法国、新加坡等地讲学。多有著述,主要著作有:《药师经法研究》、《地藏经法研究》、《禅定述要》、《楞伽经讲记》、《佛教各宗大义》、《佛说当机》、《大圆满精萃》等。
【内容简介】
佛灭九百年,有弥勒出世,说《瑜伽师地论》,无著、世、亲禀承其说,各撰《大乘庄严经论》、《摄大乘论》、《显扬圣教论》及《十地经论》、《辨中边论》、《唯识三十论》、唯识三十颂》等,后有护法等十大论师相继造论弘扬,使法相(唯识)一学披靡全印。
唐三藏玄奘法师赴印具禀本宗奥秘。返唐后,译传经论,弘宣法相(唯识)之旨,其泻瓶弟子窥基处集本宗之大成,使法相一脉大行中土。但唯识一学,向称难治,故自古疏解诠释者极多,法相学研究于唐末后曾一度中断,不少典籍失传,至元明时,虽曾再度风起,然文献不足,未得发展。至民国时,由杨仁山先从日本请回法相失传之经论,研修唯识之风再盛,“北韩(韩清净)南欧(欧阳竟无)”,风靡一时。然唯识一家典籍繁多,教义精深;名相细密,纷然无绪;言教谨严,契合因明。于此师家往往不能统摄始终、兼赅本末;学人则更是茫无把握,如游骑无归。即使有一二法相诠释之书,亦因言词艰认高古,难于披读,使现代学人无法贴近,尽赏风光。有感于此,二学园掌法顾净缘上师,特辟《法相讲座》,以现代、通俗、亲近的语言开堂演法。《法相演坛》即为其门弟子沈行如居士等根据顾净缘上师《法相讲座》记录编写,曾刊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威音》佛刊,近年又由吴信如居士等按缘师后说,在内容与文字上加以补充整理,并增加了大小标题、注释及标点,合并吴信如居士编著的《法相宗探微》,而成此法相唯识专著,总名为《法相奥义》(东方书城-佛教书店编辑)。
本书依唯识论,判别有为、无为诸法,主张万法唯识,所谓百法是万象的总纲,八识是百法的主脑,“旨在说尽一切法相以破我成佛”。全书从宏观宇宙至细微人生,从森罗万象至实相本体,从微言妙义至真参实修,全面而细致地阐述了唯识宗旨。强调法相宗义,原不是要来高谈玄理,徒托空言,乃在求得一种适合自身根机的修行法门。故法相宗之佛法中心,并不仅在于明了“唯识所变”妙谛,而在于那“转识成智”的实修上。
由于法相宗以诸法法相(万事万物)为分析对象,其分析方法与近现代科学相近似,正当今日科学时代之机,故本书对科学与佛法的关系,以及佛教的“宇宙观”与“人生观”都做了精辟而生动的开示。
全书采用讲座方式列题,次第显然,循序渐进,语言浅近亲切,导引读者“乘机航行”,于法相一义进行全程巡礼,确实辟出了一条简洁明显、浅近平易的新捷径。使深者不觉其浅,浅者不见其深,实为一本唯识学的基本人门书。
书中所引经典原文,均出自《频伽藏》,为慎重起见,同时亦为方便读者查阅原文,现均据《大正藏》校定。
顾净缘(1889—1973)居士,名畴,字伯叙,法名净缘,法号正明,江苏淮安人,亭林先生顾炎武之后裔也。早年学儒而道而佛,遍访高师参学,修法自悟。1924年在湖南长沙创办二学园道场,以圆融大小乘、圆融显密教、圆融世出世法为宗旨,弘法利生。1927年主办两湖佛化讲习所并于北伐军中布教。1929年在日本醍醐寺受两部传法灌顶,证大阿阇黎位。1930年在上海组建畏因同学会及瑜伽学会,并主办《威音》佛刊。1937年与贡噶活佛参学藏密。1938年在湖南东安主办兴隆寺、耀祥书院及耀祥中学。1950年居沪上潜修讲学,蒋维乔居士晚年从其学密法。著作等身,惜大都毁于文革,遗著有《大日经讲》、《色法研究》、《黄庭烬余录》、《周易发微》、《影响轩丛话》等。
沈行如(1898~1968)居士,湖南长沙人,自幼学佛,与高观如、陈作如、李杭如等从师顾净缘,长期在二学园修学,协助顾净缘于上海兴办畏因同学会并编辑《威音》佛刊,在兴隆寺教授佛学。著有《般若与业力》等专著。
吴信如,名立民,法名信如,1926年生。自幼随湖南长沙二学园掌法顾净缘修学,并承传东密、藏密法要,得大阿阇黎位(金刚上师),通儒、释、道三家。长期在湖南工作。曾任湖南省统战部副部长、省政协秘书长、省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船山学社社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佛学研究》主编、中国佛学院教授等职,现任中国茶禅学会会长等职。受赵朴初会长之托,为北京佛牙塔地宫庄严设计。1994年破译陕西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塔地宫唐密曼荼罗。应法门寺静一法师之请,为法门寺地宫庄严设计,并为法门寺博物馆设计唐密文化陈列馆,专著《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一书。曾应日本真言宗十八派总部邀请,在日本智积院讲演唐密曼荼罗,对佛教界及学术界影响很大。应邀去法国、新加坡等地讲学。多有著述,主要著作有:《药师经法研究》、《地藏经法研究》、《禅定述要》、《楞伽经讲记》、《佛教各宗大义》、《佛说当机》、《大圆满精萃》等。
【内容简介】
佛灭九百年,有弥勒出世,说《瑜伽师地论》,无著、世、亲禀承其说,各撰《大乘庄严经论》、《摄大乘论》、《显扬圣教论》及《十地经论》、《辨中边论》、《唯识三十论》、唯识三十颂》等,后有护法等十大论师相继造论弘扬,使法相(唯识)一学披靡全印。
唐三藏玄奘法师赴印具禀本宗奥秘。返唐后,译传经论,弘宣法相(唯识)之旨,其泻瓶弟子窥基处集本宗之大成,使法相一脉大行中土。但唯识一学,向称难治,故自古疏解诠释者极多,法相学研究于唐末后曾一度中断,不少典籍失传,至元明时,虽曾再度风起,然文献不足,未得发展。至民国时,由杨仁山先从日本请回法相失传之经论,研修唯识之风再盛,“北韩(韩清净)南欧(欧阳竟无)”,风靡一时。然唯识一家典籍繁多,教义精深;名相细密,纷然无绪;言教谨严,契合因明。于此师家往往不能统摄始终、兼赅本末;学人则更是茫无把握,如游骑无归。即使有一二法相诠释之书,亦因言词艰认高古,难于披读,使现代学人无法贴近,尽赏风光。有感于此,二学园掌法顾净缘上师,特辟《法相讲座》,以现代、通俗、亲近的语言开堂演法。《法相演坛》即为其门弟子沈行如居士等根据顾净缘上师《法相讲座》记录编写,曾刊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威音》佛刊,近年又由吴信如居士等按缘师后说,在内容与文字上加以补充整理,并增加了大小标题、注释及标点,合并吴信如居士编著的《法相宗探微》,而成此法相唯识专著,总名为《法相奥义》(东方书城-佛教书店编辑)。
本书依唯识论,判别有为、无为诸法,主张万法唯识,所谓百法是万象的总纲,八识是百法的主脑,“旨在说尽一切法相以破我成佛”。全书从宏观宇宙至细微人生,从森罗万象至实相本体,从微言妙义至真参实修,全面而细致地阐述了唯识宗旨。强调法相宗义,原不是要来高谈玄理,徒托空言,乃在求得一种适合自身根机的修行法门。故法相宗之佛法中心,并不仅在于明了“唯识所变”妙谛,而在于那“转识成智”的实修上。
由于法相宗以诸法法相(万事万物)为分析对象,其分析方法与近现代科学相近似,正当今日科学时代之机,故本书对科学与佛法的关系,以及佛教的“宇宙观”与“人生观”都做了精辟而生动的开示。
全书采用讲座方式列题,次第显然,循序渐进,语言浅近亲切,导引读者“乘机航行”,于法相一义进行全程巡礼,确实辟出了一条简洁明显、浅近平易的新捷径。使深者不觉其浅,浅者不见其深,实为一本唯识学的基本人门书。
书中所引经典原文,均出自《频伽藏》,为慎重起见,同时亦为方便读者查阅原文,现均据《大正藏》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