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里的 如果说这张专辑销量不佳,我只能说很遗憾。 如果说你没有持续不断地关注宇多田光这个人,我很遗憾你不能听懂她在唱什么。 宇多田从来不是炫技的,她从来都是用一腔真情,深情地讲内心世界展示给大家而毫不掩饰。 如果她是炫耀的,她有很多值得夸耀的光环,可是她都把这些光环置于隐藏面板下。展示给大众的却是她的不完美,疑惑、感动、悲伤、思考....她读书、听歌、看漫画,态度很简单,都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迫不及待想要跟大众分享,即使这些大众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很好地理解。 这里我不想再对她的歌唱技巧方面做出任何赞美。也不想对她的多才多艺有更多的重复。 这里也只想说说kremlin dusk这首歌,这首歌是我每一次听都很感动的一首。 今天我读了爱伦坡的原诗,对这首歌的歌词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而这两天累积的情绪,也帮助了我用心去领悟其中的感情。 这首歌可以说是《乌鸦》这首诗的读后感,宇多田光用音乐这样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一篇精彩的读后感。 爱伦坡创作《乌鸦》的时候想来他的妻子已经病得很重,加上在经济上的窘迫使他处于精神上的困苦中。 这首诗所写的是经历过失亲之痛的男子的精神世界。主题是“美女的夭亡和失美之哀伤”。 在诗中,一只乌鸦闯进男子家引起男子与乌鸦的对话,男子因为思念已故爱人Lenore而产生一系列神经症的反应,可是乌鸦并不对男子一系列的反应作答,仅有一句条件反射的“Nevermore”。 乌鸦并不能真正和人交流,正是男子过分的思念演变成这种精神上的病态。得到的回复始终都是那句“Nevermore”。 Nevermore是一个绝望的词,不断地收到这样的答复让人陷入绝望的深渊。 宇多田光本人在04年刚刚结婚两年,不知道她这两年是否婚姻幸福。又也许她只是在发表感想而已。她很喜欢爱伦坡,看了他的诗单纯地想写两句也不是不可能。又或许她所感知的是另一种绝望。 从旋律来看,起伏很大,编曲上跟整张专辑很统一。这首歌而已是最激烈变化的一首,相信这种变化也是感情上的。在歌词上她也用了一些重复。 比如开始是“calling you”和结束时变成“do you like this”。 最让人感动的还是高潮的时候,在她唱出“who can I call”之后,突然节奏激烈,如风暴来临的一段。 Born in a war of opposite attraction It isn't, or is it a natural conception Torn by the arms in opposite directions It isn't, or is it a Modernist reaction 我相信听完这几句排山倒海一样的歌词,每一个人都若有所思。opposite attraction是一场战争,导火索是什么呢?是natural conception。在战争中,受到的伤害正是来自opposite directions。真是矛盾啊,这种矛盾不过是Modernist reaction。 没错,我们都会被一些不同所吸引,像磁铁一样异性相吸这是自然规律。但是正是这种不同的方向让我们受伤。前阵子我对这种感觉深有体会。 有时候我们的眼睛是不是太专注于发现美,以至于注意不到这种美也就是一个点,这个点延伸开来就是不同的方向,差异是我们每个人都没有心胸去包容的,正如沟通是人类永恒的课题。 她很疑惑,她不是在做出一个理智的结论。而是在自言自语,后来马上提出“is it like this?do you like this?Is it always the same?will you come back again?Do you like this?”艺术家都是神经病地患得患失。 这样的情绪就像跟恋人有分歧以后的呓语。很希望对方赞同。 而这样的呓语并未结束,它一直在持续。 最后欲完未完的 If you change your phonenumber,will you tell me? is it like this?do you like this?Is it always the same? when a heartache began, is it like this? 似乎永远想把这样的问句继续再去直到得到肯定的回答。 最后终于做出一个假设。 If you like this,will you remember my name?为什么要这样问呢,为什么会这样问呢,will you remember my name?是一个多么低的要求,提这种要求的目的还是为了一个肯定的答复。will you play it again,if you like this.到这里已经不知道like是喜欢还是像,你会重来吗? 终于结束了。这样的绝望,荡气回肠,意犹未尽。 背景的电子音乐也是渐出的方式从一片混乱中归于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