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战舰吧 关注:10,159贴子:76,304
  • 12回复贴,共1

帆船发展史:“加莱”船的时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地中海桨帆船纵观西洋帆船史,真有一种“江山代有船型出,各领风骚几百年”的感叹。但是,有一种船型在船史舞台上堪称为“长青树”的,居然独霸了将近三千年。这就是人们称之为“加莱船”的地中海桨帆船。“加莱”船型在地中海历史上诸国争夺霸权的斗争中扮演了一个非常特殊重要的角色。 “加莱”船,在英文里叫做galley 。这是一种窄长低矮而灵活的,以划桨为基本推进手段的船型。因为船体宽度较窄,型深较浅,干舷较低,因此,其稳性和适航性就极其有限。虽然,也配备了帆,但那只是在长途航行时作为让桨手们得以保存体力,以便在战斗时处于有利地位的辅助推进手段。 “加莱”船,作为一种基本上用桨推进的船型,世代传承源远流长,有些甚至是非常早的船。除了腓尼基和希腊的“加莱”船,马的“特雷米”船,拜占庭的“乔艋”船,另外还有威尼斯的“加利”船,罗马帝国的“利勃尼亚”船,以及以后发展出来的“加利斯”船。尽管这些船型或大或小,但除了先后取消了撞角、将横帆逐步改成斜桁三角帆、舷边操舵桨改为尾柱舵等局部的变化以外,其基本面貌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始终是那副模样。 “加莱”船的军事版本,也是我们现在所见到最普遍的版本。它没有甲板,在从船头到船尾的中轴线上有一条长长的天桥,它高于桨手的座板。少数“加莱”船也用于商业性客运交通,在这些船上,当然也保留着桨和划桨手,但没有鸟嘴状船首,线型也较丰满。今天,很多爱好者喜欢“加莱”船模型,这是因为大家欣赏“加莱”船体造型线条圆润流畅,并和挺拔的桅杆、斜桁所表现出来的既有强烈对比、却又刚柔相济的和谐美;成排的长桨展开来的恢宏气势,其和桨手座的组合又给人以一种特殊的韵律感。喜欢归喜欢,但真正实施制作的则比较少,究其原因,一是资料较少,二是在冷静细想之后,往往令人感到如何把桨架系统的悬臂横梁安装得妥贴整齐确实是一件棘手的任务。这些悬臂横梁的定位基础――船体舷角无论从侧视或是从俯视看过去,都是曲线。因而,这些数量众多的横梁,几乎每一根的形状和尺寸都有差异。据成功完成制作任务的模型朋友们介绍,首先应该保证模型船体部分要看不出有变形的地方,这是准确定位的基础;其次,要预先将测量和定位安装的基准和工艺方法考虑清楚。


IP属地:黑龙江1楼2012-01-14 23:37回复



    IP属地:黑龙江2楼2012-01-14 23:3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IP属地:黑龙江4楼2012-01-14 23:38
      回复
        后来居上的罗马人从公元前三世纪,以及其后的五百年间,地中海变成了一个由定期商业帆船队和各怀鬼胎的海军舰队穿插驰骋的大湖。最后,罗马人成了地中海的霸主。开始时,由于正处于罗马文化的开创时期,罗马人的主要精力集中在陆地,而非海洋。但是,由于政治上的扩张野心和欲望,加上社会的发展客观需求,使得他们很快感到必须解决海上力量的问题。他们下了决心,大约化了100年的时间就成了海上的霸主――其作用和地位大概只有大约二千年后的英国海上霸权才能够相比较。当然,罗马人缺乏自身的海事经验,但是他们充分利用了希腊人和腓尼基人的传统。在取得了腓尼基人军舰的实样和制造技术后,再加上希腊人的经验,罗马人建立了自己的舰队。事实证明,罗马人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发展了风帆航行技术,就像英国人在以后所作的贡献那样。他们发明了多根桅杆和斜桁帆。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努力,罗马人的货船已经逐步增大到能够载货1600吨,以6节的速度来作横跨地中海的航行。这样的速度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是十分可笑的,但是,你不要忘了这是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过去。虽然,风帆推进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罗马军舰的攻击能力还是依靠希腊人发明的撞角,其操纵性还是要靠大批熟练的桨手们来保证。在罗马帝国处于鼎盛时期的200年和平时期的末期,他们在航海技术的创新方面已经丧失了活力――因为罗马帝国已经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不仅是地中海,而且是北海的霸主。他们的军舰除了巡逻以外,已经没有作战任务。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公元5-6世纪,罗马人在北海遇到了挑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北海船型适合当地的海况条件,而习惯于风平浪静地中海的罗马人和罗马船却不断遇到各种险情的考验,这也使得罗马人在海上的霸业不得不停止了脚步。在海上没有发展,历史性的变化却在陆地上发生了。频繁发生的动乱,蛮族的入侵,其结果是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的彻底崩溃。文化中心象钟摆一样从意大利半岛再次向东移动,不过这次是到了拜占庭(今日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拜占庭舰队的标志是“乔艨”,这是一种大型的桨帆船。其基本式样和希腊创始,后来由罗马人改进的桨帆船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所不同的是帆式方面的重大改革。在中世纪末期,先是在拜占庭,然后是威尼斯、热那亚(意大利西北部港口城邦国家)、西班牙和阿拉伯地区,帆式都逐步改成了斜桁大三角帆。而且,随着阿拉伯人的扩张,他们所到之处的所有国家都采用了这种斜桁大三角帆。即使是船体圆胖干舷更高的货船不久也逐步装上了这种斜桁三角帆。三角帆装的特征是由一根长桁材,其中部挂在桅杆头部,而桁材靠船首的那端向下倾斜,并用绳索固定。另一端向上翘起,并可以围绕着桅杆从船的这边偏向另一边。这样一来,帆自身就能有效地取得平衡,并使得船能够在逆风条件下做抢风航行。


        IP属地:黑龙江5楼2012-01-14 23:38
        回复

          阿克提姆海战中的罗马战船


          IP属地:黑龙江6楼2012-01-14 23:38
          回复
            声名狼藉的“加莱”船型桨帆船上,原先划船的既有奴隶也有自由民。在中世纪的早期,那些强大的城邦国家,如热那亚和威尼斯(现均为意大利)开始使用罪犯和奴隶来强迫劳动。大批的桨手象罐头里的沙丁鱼,挤在狭小的空间里,在皮鞭威胁下,随着鼓点的节奏拼命地开动他们的“肌肉发动机”。几乎所有制造“加莱”船的国家都这样不人道地对待囚犯,这使得“加莱”船型变成有史以来的所有船型中最最声名狼藉的了。威尼斯的“加利”船要塞进大约240个桨手;而一些“加莱”船拥有超过500名桨手。14-15世纪的“加莱”船,每舷都只有一排长桨。大型的桨长达12米,重达300公斤,因此,每支桨一般都是由3-8个人来工作,而众多桨手的合作必须执行严格的节奏,这个节奏是根据桨的长度而变化的。精确的划桨频率也能使桨手座之间的距离减小到最低限度。这样,就能在船上最小的空间里挤满最大量的桨手,使船得到最大的划力。全速时,可以得到每分钟22桨的频率,短时间内可以获得每分钟26桨的频率。在长途航行时的平均速度大约是4.5节(2.3米/秒),短时间的最大速度约为2倍。加莱船的顶峰和衰落正是在威尼斯,“加莱”船型达到了其发展的最高阶段,它的设计、保养和划桨技术都已到了其内涵近乎完美的顶点。在14世纪,成立了一些承担成批制造和保养“加莱”船复合职能的兵工厂。这里储存着大量的备件备品,到了战时,在两天时间里就可以配备完整用来打仗。大型的威尼斯“加利”船(每舷有32排桨座),被那些主要的欧洲国家仿制,这些船中除有后来发展的“加利斯”外,还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小型“加莱”船,包括地中海特有的“勃力干庭”、“英士特”、“加略特”和“塞格特”。在14世纪初,火炮开始在“加莱”船的甲板上出现了。但是,实践的结果证明效果不佳,麻烦不少。你想,早期的火炮制造粗糙、射击精度不高。原来灵巧轻便的“加莱”船装上这样笨重不堪的东东,优势化为了劣势。而且,“加莱”船又经不起风浪,不能保护货船出去闯荡远航。渐渐地,“克拉克”和以后的“盖伦”船型如闪耀的明星冉冉升起,在跨越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远航的武装货船和军舰中成了普遍采用的船型。


            IP属地:黑龙江7楼2012-01-14 23:39
            回复

              13世纪的威尼斯战船


              IP属地:黑龙江8楼2012-01-14 23:39
              回复
                当然,在内海和沿海地区,“加莱”船型依然存在。在16世纪,发展了一种较大型的“加利斯”船,试图和“盖伦”船型的优势作最后的对抗。在17世纪的海战和霸权斗争中,“加利斯”船的舞台甚至已经推进到西班牙和法国的沿岸。其中一些是从地中海国家借来的,另有一些则是西班牙和法国仿制的。在瑞典和俄罗斯也仿制了一些“加利斯”船。法国在1749年以前,在马赛港驻扎着一个“加利斯”舰队,它和法国的大西洋舰队是互不隶属而独立的,有着自己的编制和预算。一直到19世纪初,在“盖伦”型风帆战舰风头正劲时,而在马赛还保留着15艘“加利斯”船。但不管怎样,从世界海战史的角度而言,交战双方各有数百艘桨帆船参与的1571年的勒班陀海战标志着桨帆船时代最后的辉煌和谢幕。作为一种符号,“加莱”的船桨再也承担不起地中海城邦国家的海军力量的重担了。从此以后,风帆和火炮代替了划桨和接舷厮杀,世界海军进入了风帆火炮战舰时代。希腊“特雷米”的复原――“奥林匹亚”号 1985年,一群来自世界各地“加莱”船的爱好者聚集在一起,按照古代希腊“特雷米”船的尺寸,复原了一艘三排桨的桨帆船――“奥林匹亚”号。这艘复原船经过了缜密设计,巧妙安排了170名桨手,跑出了7-7.5节的稳定速度和短时间9.5节的最高速度。这个速度打破了历史上任何桨船的记录,充分体现了现代人的巨大智慧和学术研究成就。这艘船现在停在希腊庇雷埃夫斯港附近的尼奥法里翁作永久展示。 “加莱”船的同名远亲我们在前文中已经提到,在帆船史中充满了“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现象。我们在本文论述“加莱”船型史上的直系亲属关系时已经说明了前一点。而同样使用galley这个词汇的船型,有些和我们在上文所说的“加莱”型地中海桨帆船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例如,18世纪,普鲁士海军征用了一种双桅的横帆渔船,也叫galley;17世纪,英国泰晤士河上有一种划桨驱动的客船,也叫galley;在18、19世纪,一种6或8支桨的无甲板小艇也叫galley;这个术语也用在一种带有两个斜桁三角或四角帆的小艇,它常作为舰长用艇;而在英格兰锡利岛,galley是一种较大的搭接船壳板桨划艇,当地的水手用来进行比赛。


                IP属地:黑龙江9楼2012-01-14 23:4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威尼斯“加利斯”型船


                  IP属地:黑龙江10楼2012-01-14 23:40
                  收起回复



                    IP属地:黑龙江11楼2012-01-14 23:5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