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形意拳吧 关注:1,405贴子:24,544
  • 15回复贴,共1

转:车派练拳文章一篇——作者车向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山西派车式形意拳的练功经验----车向前
古今中外所有的人体技艺都强调一个“练”字。车式形意拳的故乡——山西省太谷县的老百姓把武术界称为“拳头行”、“练拳的”。这个“拳”该如何“练”呢?其中大有学问。一百多年来,车式形意拳在练拳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写出来与武林朋友交流,供青少年武术爱好者参考。
练拳的意义
车式形意的练拳经验,首先是充分认识坚持练拳和科学练拳在武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1.练拳的不练拳也就没拳了。坚持练拳是武术活动的基础。练拳作为锻炼身体、增强素质、训练技艺、提高自卫技击本领的途径,聪明人也得用笨办法,一天一天地练,一把一把地练。师父们常用太谷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刘艺兰的话勉励弟子:“一天不练,自家知道;十天不练,行家知道;百天不练,大家知道。”那些见过世面、独当一面的武师,都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练出来的。即使民间武术健身活动,“重在参与,贵在坚持,益在科学,乐在竞赛,功在普及”,也是每个环节都离不了“练”字。不练就没武术了。
2.拳好还得练好,瞎练不如不练。健身基础上的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征。先师们告诫弟子,习武首先要选择好的拳种。然而学到好的拳种还得有科学的练法。李洛能形意拳是代代出人才的优秀拳种,但反腿练坏的大有人在。科学的练法必须以健身心、长功力、得技艺,三者相统一为检验标准。把身体练霈了也就不能技击了。武术界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



1楼2012-01-10 18:18回复
    练拳的目的
    练拳的内容和方法,是由练拳的目的决定的。车式形意拳习练的目的可分为三个层次:根本目的、具体目的、直接目的。
    1.健身长寿,自卫技击。健身和自卫是人类的永恒需求,也是练武的根本目的。练拳时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要达到健身与技击的完美结合,凡对健身有害的歪门邪道,对技击无用的花拳绣腿和硬功,先师们一律禁止演练。练拳伤身,习武挨打,是丢人的。
    2.内外畅通,吐纳平衡;保护自己,制服对方。这是车式形意拳的基本原则。也是体现武术特点的具体目的。人体是一个系统,时刻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和交换。要思想通、情绪通、经络通、气血通、水谷通,“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同时做到“新陈代谢,吐纳平衡”;且牢记“适可而止”,“过犹不及”。这样才能使身体和精神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是先师们判断练拳方法优劣的根据。
    武术的自卫技击是两个人的“战争”。毛主席说:“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战争的基本原则。”这话完全适用于武术。车式形意拳的每个招式和技击组合,都是防护和攻击相结合的,即“一动五个字,破顾防攻走”。先师们告诫弟子:只练打人,只想打人,是打不了高手的。
    3.稳合灵准巧快力,占调让转化进打。这是车式形意拳对“功夫”的理解,也是练拳的直接目的。“稳”:身稳、心稳;“合”:
    上下、左右、前后、我彼,八方相合;“灵”:反应和动作灵敏;“准”:动作到位准确,灵敏不准确就会乱;“巧”:技术、战术、艺术;“快”:速度;“力”:劲力、耐力。“占”:占位,肩、肘、手、胯、膝、脚都得占好位;“调”:调动,指挥对方;“让”:让开、不顶;“转”:旋转;“化”:化解对方来招;“进”:上步进身;“打”:攻击对方。以上十四个字是一个整体。练拳从自卫技击的角度讲,就是为了熟练地掌握运用这十四个字。
    


    2楼2012-01-10 18:18
    回复
      2025-08-27 19:44: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练拳内容
      练拳的内容是先师们常讲的一个话题。车式形意拳根据习武的目的主张“五练”:练柔韧、练套路、练单招、练散打、练辅助功法。
      1.练柔韧。在人的身体素质中,反应、力量、速度、平衡是武术的基本功。而对体育“更强、更高、更远、更准、更美”的要求,都建立在柔韧的基础上。柔韧是必须单独锻炼的。每天打拳,先练柔韧;活腰、揉腿、压腿、踢腿。即使没时间练拳,也要练柔韧。拳谚曰:“练拳不活腰,到老艺不高”;“练拳不练腿,一辈子胡日鬼”(练腿不只是柔韧,但它是基础)。可见腰腿软活的重要性。
      2.练套路。套路是拳术的物质载体。一个门派的拳架、拳法、拳艺、拳理是通过套路体现的,也是通过套路传播的。先师们教导弟子:“学文要读课本,习武要练套路。”并劝告:“学套路不可贪多,练套路不搞展览。”学套路如果只是业余所好、本人使用,学几个基本的就可以了,练套路每天练两三个就行了。学会的套路几天轮流练一遍,不可每天都“展览”一遍。拳谚云:“宁要一艺精,不要百艺通”;“一招鲜,吃遍天”。反之则“贪多咬不烂”;“样样通,样样松”。当然,对武术专业人员就另当别论了。
      3.练单招。从套路中选择那些常用的、得劲的、上功的招式进行单招演练。练单招主要是为了长功力。先师们常用郭云深练崩拳的故事勉励弟子:“成习惯的常练,长功力的苦练”;“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武术是功力(武)与运用功力的技术、战术、艺术(术)相结合的。选择三五个单招,一天至少练一千次。这既是笨功,又是捷径。
      4.练散打。散打,在太谷叫“撕扒”,是武术在技击实战中的运用。“散”是相对于规范化的招式套路而言的。先师们说:“上午学拳下午用”;“一巧破千斤”;“练拳不学艺,一辈子没出息”。练散打是为了学习、掌握、提高技艺。首先,(1)把套路拆开,打破原来的连接顺序,变成一个个单招;(2)把单招拆开,如钻拳拆开是一挑、一按、一打;(3)把暗藏的亮出来,如炮拳暗藏一个打鬓捶;(4)把变化的用起来,如三体式一变就是一个扑面掌。然后再组成一个个技击组合,开展散打练习。先师们强调,必须是练车式形意拳散打,练套路和练散打高度统一。拳谚云:“练时无人似有人。”一个人也可以练散打;两个人、多个人“撕扒”就更有意思了。那些“撕扒出来”的武师,步入老年雄风犹在,掌握的技击组合多是原因之一。
      5.练辅助功法。这主要是用来健身的。武术技击是以健身为基础的,练拳对健身是有巨大裨益的。但是任何一个拳种都不能满足健身的全部要求。因此先师们主张在主要练车式形意的同时,还练若干辅助功法:(1)让儿童、少年玩长拳,中老年走八卦、摸太极;(2)按摩从头到脚的主要经络和穴位;(3)操作民间传统的保健功法:梳头、转睛、搓耳、叩齿、鼓腮、提肛、抱水泡脚等;(4)练神(心境)、形(姿势、动作)、意(意念)、气(呼吸)相结合的健身气功。这些对经络、气血、水谷的畅通和内脏的运动大有好处。当然,这些辅助功法不属于车式形意拳,也不是人人必须练的,但练之大有益处。在健身方面需要四个字:防、练、养、治。以上所说的仅是一个“练”字。其他三个字,一是“防”:防止病菌、毒害、寒暑、铁石等外来侵袭和恶劣情绪的刺激;二是“养”;饮食、起居、劳作、娱乐诸方面有德、有守、有度、有序;三是“治”:发现伤病及时治疗。只有四字相结合才能健康长寿。
      


      3楼2012-01-10 18:18
      回复
        练拳的要领
        怎样练拳行功呢?车式形意拳没有高难度动作,男女老少都能学,能都做得来。但是要熟练、准确、习惯地掌握动作的到位、姿势、协调、劲力、节奏、用意、呼吸、神态就不容易了。这是个大课题。先师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与练拳目的相一致的练拳要领,体现了车式形意拳的独特风格。
        1.拳好师好,学好练好。练拳先得会拳,会拳就得学拳。古代讲“徒访师三年,师访徒三年”。一开始只是教与学,过几年才正式确认师徒关系。又讲“一处投师,百处学艺”。选择优秀拳种,拜认高明师父,学到体现健身和技击规律的套路,是练拳的前提。先师们教拳,每个招式都要使弟子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仅教会练,更要教会用。明白了用法才能掌握好练法,才能提高习武的兴趣。学会练好了第一招,才开始教第二招。学拳容易改拳难,千万别吃“夹生饭”。师教徒学都要态度认真,道理明白,操作准确,运用得法,这才能为练拳打好基础。俗云“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但如果师父还是个门外汉,徒弟再刻苦修炼也难成正果。只教拳架不讲拳理,只学练法不会用法,此乃拳之一病(本文陆续提到的拳之三十四种病,是指练车式形意拳而言的。特此说明,以免误会)。
        2.三体一式,贯彻始终。先师们练拳、教拳、用拳不讲三顶、三扣、三圆、三毒、三抱、三垂、三曲、三挺。因为它们散乱,难以有序掌握操作。车式形意拳从头到脚的姿势要求是: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坐腕带手、平拳虚指、撑指凹掌、尾闾中正、满腰敛臀、提肛裹胯、屈膝弯腿、平脚扣趾(重心所在一脚扣趾)、不丁不八、守中单重、低势大架、以腰为轴、虎步运行、神态自然、目视对方、八方相合、劲远意长。这些姿势要求多数体现在三体式中。车式形意的三体式分为两种:桩功三体式和动功三体式。在练拳和技击时,必须始终保持三体式所体现的姿势要求。不是“万法出于三体式”,而是“万法不离三体式”。姿势不明确、不准确,或者在练和用的过程中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姿势,练起来会走样,用起来遇到高手则会挨打。此乃拳之二病。
        3.形与意合,练用一致。由动作和动作的到位、姿势、协调、劲力、节奏所构成的外部形意和健身、技击的内在用意高度一致,是车式形意的根本特征之一,也是由习武目的决定的练拳原则。我们不讲“心与意合”,而是特别强调“形与意合”。因为那个“心”与“意”如何合,说不明白,做不出来;合与不合不能检验。我们讲的“形”则看得见、摸得着;讲的“意”也不是指思维、意念,而是指用意。“形”与“意”在时间和空间中合与不合,是能操作,可检验的。只要伸手,便知对不对。先师们要求练拳时的一举一动都要对健身有益,对技击有用。那些闲招、废招、病招,练它是浪费生命。特别是在技击时,“一秒内、一寸间”决定胜负,千万注意别把长功的、得劲的、常用的正招练得走了样,成了闲、废、病招。不从实战出发,形意不合,练用脱节,乃拳之三病。
        4.满身是拳,综合锻炼。车式形意自卫技击使用“八拳”:肩、肘、前臂、手、胯、膝、小腿、脚(“头”是不用的,它是“司令部”,不上战场)。在练拳时这些部件左右两边都要练到;不只练单招,更要综合练习。这样身体可得到多方面锻炼,使用起来才能手法、身法、步法协调配合,做到“满身是拳”,“连环技发源地”。“孤军演练”、“孤军作战”、“孤军深入”,是拳之四病。
        5.低势大架,守中单重。关于车式形意在练拳和技击时的这方面要求,具体来说是,“低势”:身势一般低本人一头。“大架”:因身势低,两脚前后间距较大;两臂能伸多长伸多长,只是不能直。“守中”:扭身调膀45º,两臂左右宜窄,“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两脚不丁不八,前后脚45º。“单重”:两手发力,一大一小;两脚定步,一虚一实;重心所在一脚,扣趾。这样,低势身稳,架式变大,出招有力;大架舒展,变化空间大,用拳近且快;守中护住自身,中心距四周最近;单重则稳当又灵活。练拳和技击时,直腿挺胸,拳之五病;直臂或缩肘,拳之六病;手脚四散,拳之七病;双重,拳之八病。
        6.八方相合,两手连环。车式形意拳在演练和技击时,要求前后、左右、上下、我彼之间八方相合,形成协调、整劲。而“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只是上下两方相合;“三尖相对”:鼻尖、指尖、脚尖相对,也只是站三体式桩功时才能保持,动作起来就“相对”不了。在“八方相合”中,最重要的是“两手连环”,“前手后手,只差一手”,叫“铁三角、连环手”。这是一个活动的“阵地”。八方不合,两手分离,拳之九病。
        7.尾闾中正,满腰敛臀。车式形意在练拳与技击时,要求“虚灵顶劲”,“头上顶着一碗水”;“尾闾中正”,重心所在一脚与胯、肩垂直一线。这利于稳,便于转。特别是“满腰敛臀”、“提肛裹胯”非常关键。“满腰”犹如纸扇之轴,没有它扇就散架了,就使全身分为上下两截、左右两半了,什么“八方相合”、“一动皆动”、“连环技法”、“劲整力猛”也就没有了。“前栽猫腰,传授不高”,拳之十病;“饿腰”、“蹶臀”,拳之十一病。
        8.轻走稳踩,虎步运行。拳谚云:“先看一步走,后看一伸手”;“手打三分,脚打七分”。车式形意以步为根,走肯时轻走稳踩,如虎猫行。我们不走鸡步,走的是虎步。先师们常讲:“手手不离鹰把,步步不离虎步。”虎步的基本步式是:一测步、二上步、三跟步。虎步灵活、快速、多变。走步猛力蹬地,拳之十二病;上步磨胫停顿,拳之十三病;跟步后脚拔跟,拳之十四病。
        9.以腰为轴,一动皆动。练拳和技击时,全身“一动无有不动”。从哪里始动?腰!以腰为轴,腰是全身的中心和枢纽。不是“消息全凭后足蹬”,而是“意命源头在腰际”。以腰为轴表现为动作和劲力的源头与线路是:腰→肩→肘→手;腰→胯→膝→脚。腰是劲力的“大本营”,“身如一张弓,力从腰处生”。不是脚→膝→胯→肩→肘→手。否则就成“一根棍”了。腰不动而四肢动,拳之十五病;全身一根直棍,拳之十六病。
        10.劲韧力猛,柔线刚点。车式形意拳的劲与力既联系又区别,力未发为劲,劲发出为力。在表现上,劲要柔韧,力要爆发;在运用上,柔韧成线,刚爆一点。“用意不用力”或“有刚没有柔”,拳之十七病。
        


        5楼2012-01-10 18:19
        回复
          车式形意拳在练拳方面的若干禁忌,存在于车永宏及其历代门人的武术活动中,是其练拳经验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些禁忌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历史和理论问题,需要写出专门文章来论述。本文作为经验之谈,只在事实上作一些简要介绍,以说明车式形意拳的特占。至于别人怎么练、怎么讲、怎么用,我们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尊重人家的选择;只说自己,不论他人。
          


          7楼2012-01-10 18:20
          回复
            以上所写车式形意拳的练拳经验,是我从先师们练拳、用拳、教拳、讲拳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也是我几十年学练车式形意拳的体会。中华武林形势在变。到21世纪,重视传统,重视民间,重视科学,重视实用,重视健身,重视技击将成中外武术运动的主流。车式形意拳必将在中国和世界武林百花齐放、百家争雄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检验与发展。(


            10楼2012-01-10 18:21
            收起回复
              车式形意拳确实博大精深!


              11楼2012-01-10 20:44
              回复


                12楼2013-02-04 10:35
                回复
                  2025-08-27 19:38: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说的不错,很合我的口味,学习了。


                  13楼2013-07-20 22:34
                  回复
                    feichang非常好大赞一个!!!!!!!!!!!!!!!!!!!!
                    这个就是真理,不要听别人胡说


                    14楼2014-02-27 22:23
                    回复
                      顶一个


                      15楼2015-12-09 20:41
                      回复
                        我练的是车氏樊系形意拳


                        16楼2015-12-09 20:45
                        回复
                          赞👍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1-28 18:06
                          回复
                            车向前师父确实是文武兼修。我在十几年前见过老人家一面。相当的和气、热情。


                            18楼2016-02-18 21: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