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佑圣”之于穆弘,又是什么关系?刘唐的长相和“赤胆忠良名誉大”的性格都宛如灵官在世。穆弘从横行乡里到报复宋江到最终服膺的出场事迹类似灵官。
现在我们来我们来看穆弘的面貌:
面似银盆身似玉,头圆眼细眉单,威风凛凛逼人寒。
请看明代“佑圣像”的图片:

佑圣像可不可以用这三句词来描述:
面似银盆身似玉,头圆眼细眉单,威风凛凛逼人寒。这里需要说说施耐庵对于原型的习惯处理方法——拆拼法。(这个名词我自己胡诌的)有人说,林冲就是水浒里的张飞,关胜就对应三国里的关羽。我真哭笑不得。这是不懂文法,瞎讲。全盘模仿,其实大家手笔?林冲得张飞之貌,朱仝得关羽之貌与义。
秦明得张飞性格,关胜得关羽之血与武(武艺说只是约略,盖关胜兵器、绰号为大刀,又舞于关公门下也)
林冲又得赵云精细常胜之神。这就是拆拼。把原型拆开,重新拼装。穆弘与刘唐,是灵官原型拆拼而来。而其相关性,是在比朱仝与关胜、林冲与秦明更紧密。
我们似乎获得了穆弘陪刘唐一起打酱油的第一个理由——他出场的原型设计就是守山门的护法天神。
在九宫八卦阵中也是如此:
(中军)阵后又设两队游兵,伏於两侧,以为护持中军羽翼。左是没遮拦穆弘,引兄弟小遮拦穆春,管领马步军一千五百人;右是赤发鬼刘唐,引著九尾龟陶宗旺,管领马步军一千五百人,伏在两胁。可是护法?
而佑圣真君就是玄武大帝,为北极四圣之一,穆弘镇守北山一关,也与此相应。但是,原型说与版本说都有一个局限:不能代替文本逻辑。
原型说,可以告诉读者,创作者要这么安排,是怎么考虑的。
版本说,可以告诉读者,作品呈现出现在这个面貌,是怎么来的。
但是,无论是原型说还是版本说,都代替不了文本诠释。知道了怎么来的,就代表你读得懂吗?大家都知道每个人是怎么来的——妈生的。但,你懂每一个人吗?版本说的好处是,在文本存在明显缺陷的时候,可以尽可能地考释出它本有的风貌。或者,在版本众多,而艺术水准不同时,选出最好的表达方式,以飨读者。
比如《红楼梦》中关于秦可卿的章节,文本是龃龉的,简直就是没改好的草稿。这时候版本说有助于我们窥测可能的“实情”。但是,一旦文本是没问题的。你读不懂,就盲目地去求助版本。那是自欺欺人。
我问这个人怎么样,你到医院去把他的出生证明搞来了,有用吗?这个人你不懂的地方还是不懂。
这个帖子,主要是在通行的的文本层面,解读穆弘。原型说比版本说,更有助益。故而以上几楼,有所运用。
下面,还是回到文本诠释层面,来看看穆弘打酱油的原因。
刘唐直是灵官转世,火性的人,热血悍勇直爽。
穆弘也有灵官的成分,没遮拦确实是个豪放热血的人。但佑圣的成分又赋予了他水性,“威风凛凛逼人寒”,这是冷峻的气质。“冷豪”而重义,在军事行动中也具有佑圣重守御的一面。这是通过原型的辅助得出的,回归文本:最后排定座次,分配职务时,穆弘是与李逵守北山一关的。
那么,为什么不是鲁智深与李逵?那样梁山就没有北山一关了,今天是五台山,明儿成寿张县,俩人轮着折腾吧。
这么分配,实是因为穆弘身上的冷峻与持重气质足可以约束李逵,主持局面。李逵坐衙事件,也证明了穆弘对李逵的真实约束力。李逵喜欢瞎胡闹,冷豪的穆弘却是说一不二的,拖着就走。由不得你,依也得依,不依也得依。所以,李逵排名虽在穆弘之前,但是两人分配职务时,甚至同时出现时,顺序往往是穆弘在前,李逵在后。北山即后山。主持后山与穆弘长期留守后方,又相映成趣。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穆弘着墨虽少,机关实多。现在回过头来说,宋江留穆弘在后方打酱油,是什么考虑。鼓捣晁盖吗?开玩笑,穆弘那种性格会愿意玩阴手吗?
阴谋论吧?阴谋论实在被很多人用得太拙劣了,在水吧的形象仅次于“天人松”,早就人人喊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