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风波起
莫功久当夜从英王庙出来,径直去了凤山驿投宿,翌日凤山县就接了禀告得知英王庙凶案。正在凤山县急急忙忙派出全县捕快皂隶查探时,莫功久的书信已经差人渡海递到了正在福州府的乌兰萨缍手上。
"我这个徒弟,武功兵法没学成,徒学到了一身小聪明。这才上任几天就给我来信儿了,是怕我不去台湾还是怎么着。"
乌兰萨缍一口浓郁的京腔自言自语,启开书信方才读了数行,脸色陡然一变,将信笺一折闭目思索了片刻,旋即对外头吩咐道"备马!"
这一路直趋福州陆路提督衙门,下马便将一块牙牌扔到门丁手里。
门丁看了牙牌正面,上书满汉双文合璧"怡贝勒府",再翻看背面"此牌出入怡贝勒府绮春园等处"。顿知此人来头不小,怡贝勒府,那不就是现在的怡王府吗?谁人不知陆路提督额哲端华是怡王元琅的人,既是怡王生母礼贵妃额哲氏的族侄,又是怡王属官。
乌兰萨缍径自往门口长凳上坐下"且去通报你家军门。"
"您门房用茶少候,小的这就去通报。"
"不必费事,你快去快回。"
不多时,那门丁在前领着,福建陆路提督端华竟然亲自出迎,老远就打拱作揖"萨兄弟好久不见,别来无恙?"
乌兰萨缍起身抱拳回礼"托福,若非有要事,决不敢叨扰军门。"
端华一手拉起他的手腕"自家兄弟,说这些见外话作甚,走,正堂叙话。"
这乌兰萨缍,本是英王府三等护卫,在英王凤山遇难之时,他因护送陆可谣前往求援才躲过一劫。常言树倒猢狲散,英王身死之后,他虽挂了王府职衔,却长居福建。直到前些年偶遇故人之子莫功久,便收了他为徒,悉心教导,不问俗事。
端华一面走一面翻看着那块牙牌"这牙牌有年头了,昔日萨兄为英桓亲王当差时,咱俩也是时常小聚,十余载不见,不知道萨兄您过得如何。"
"托福,一直在福建。"
"什么!"说话间已经进了正堂,端华停下脚步惊诧问道"一直在福建?"
"再回京城又有何用。王爷死于天地会贼子之手,我但有一口气在,也要除尽天地会逆贼。"
端华先请了他坐,待属官上茶后屏退众人,问起"方才萨兄说有要事,不知是何要事?"
"给我那徒弟莫功久出一份公事,让他立即北上。"
"莫功久是你徒弟?"
"哈哈哈"乌兰萨缍笑了两声"端兄也料不到吧,其父莫冠泽,当年本是康帅部下,平台之时率先登岸,更是生擒了庄贼的大英雄。"
"不错,漠北一战时,我与莫兄出生入死,谁想他……哎,身为世叔,对自家侄子也当提携一二。不过我可没想到他竟是萨兄你的高足。"端华只是回忆了些许曾经往事,便又问道"公事好办,不过……新任台湾镇标参将到任不足一月就调任北上,总需要个由头吧?"
"天地会贼子作乱,责其北上追捕。"
"天地会?"
"当年王爷清剿天地会,一众贼子被杀的七零八落,贼首傅东卓也被押往京城凌迟于菜市口。偃旗息鼓十来年,一直风平浪静,可前些日我得到消息,那傅东卓的残部军师邹若虞定下章程,让天地会中几人分别去做几件事,于今年腊八在杭州齐聚,谁先办成,谁就继任天地会总舵主。
"竟有这等事。"端华脸上一丝尴尬,福建是他的治下,缉捕逆贼也是他的责任之一。现在可好,天地会的人暗里搞出这番动静他竟全然不知。"腊八,那岂不是还有三个月?可是邹若虞作下的是何等安排?"
"我是才收到功久的书信……英王庙被杀十九人,王爷昔日所用佩刀也被劫走。所以我怀疑……这是不是就是邹若虞的安排。"
"那可是大事!不过……"端华沉声说"功久怎会知道这些?莫不是他上任时撞到?"
乌兰萨缍见他慌乱,抬手说"不错,功久上任时在英王庙正好撞见逆贼行凶事毕,因对上了天地会切口暗语,贼子甚至就以为他是天地会的人!"
"有多少贼子?"
"一个。"
"一个?"端华吃惊不小,据他所知留在英王庙中那一干侍卫多是当初跟随英亲王南征北战的亲信部众,凤山之变之后自愿留台守庙,即便不能说是武艺超群,可若想仅凭一人之力想杀死这些人也未必容易,自叹道"好高的武艺。"
"功久说杀人劫刀者叫李钦若,很可能是当年天地会青莲堂香主李仙石之子。论人品出身,都算得是贼首的不二人选。"
"所以让功久北上,就是为了去追捕李钦若,甚至是把杭州之会的贼子尽数捕拿?"
"他对天地会了如指掌,遇事又机灵,让他去是最佳人选。"
端华一脸笑意,"都是萨兄教得好。"
"是那小子机灵,就这么安排了。届时还需杭州将军等人配合缉捕,我也得北上杭州。"
"明白了,我这就出公事。此事若成,那功久又是大功一件。"
乌兰萨缍站起身言"这都是小事,最重要的是,能凭借今次一举彻底剿灭天地会。"
言尽于此,端华也起身作揖"端某祝萨兄马到成功,不过,萨兄为何知晓如此多的天地会内情?"
"怡王府有回事处十二卫,难道英王府就没个探报?"
"哈哈哈哈,言之有理。"
"就此别过,对了,我还要祝端兄新翁之喜。"
端华膝下有一小女名唤慕兰,由景和帝居中做媒与江宁织造曹璎长子--曹涵成婚,六礼俱全,两月前已经由曹家迎亲,再北上成亲。端华笑而不语,昔日曹璎在京之时,与他如今的侧福晋傅佳氏有旧。只是怡王回绝曹璎,将傅佳氏许与端华,两家隔阂,若不是这桩婚事,只怕还无法冰释。端华有时都还想,莫非是景和帝为了帮曹璎挣回脸面?前日听说景和帝召曹涵北上,想来慕兰也随夫同行。
莫功久当夜从英王庙出来,径直去了凤山驿投宿,翌日凤山县就接了禀告得知英王庙凶案。正在凤山县急急忙忙派出全县捕快皂隶查探时,莫功久的书信已经差人渡海递到了正在福州府的乌兰萨缍手上。
"我这个徒弟,武功兵法没学成,徒学到了一身小聪明。这才上任几天就给我来信儿了,是怕我不去台湾还是怎么着。"
乌兰萨缍一口浓郁的京腔自言自语,启开书信方才读了数行,脸色陡然一变,将信笺一折闭目思索了片刻,旋即对外头吩咐道"备马!"
这一路直趋福州陆路提督衙门,下马便将一块牙牌扔到门丁手里。
门丁看了牙牌正面,上书满汉双文合璧"怡贝勒府",再翻看背面"此牌出入怡贝勒府绮春园等处"。顿知此人来头不小,怡贝勒府,那不就是现在的怡王府吗?谁人不知陆路提督额哲端华是怡王元琅的人,既是怡王生母礼贵妃额哲氏的族侄,又是怡王属官。
乌兰萨缍径自往门口长凳上坐下"且去通报你家军门。"
"您门房用茶少候,小的这就去通报。"
"不必费事,你快去快回。"
不多时,那门丁在前领着,福建陆路提督端华竟然亲自出迎,老远就打拱作揖"萨兄弟好久不见,别来无恙?"
乌兰萨缍起身抱拳回礼"托福,若非有要事,决不敢叨扰军门。"
端华一手拉起他的手腕"自家兄弟,说这些见外话作甚,走,正堂叙话。"
这乌兰萨缍,本是英王府三等护卫,在英王凤山遇难之时,他因护送陆可谣前往求援才躲过一劫。常言树倒猢狲散,英王身死之后,他虽挂了王府职衔,却长居福建。直到前些年偶遇故人之子莫功久,便收了他为徒,悉心教导,不问俗事。
端华一面走一面翻看着那块牙牌"这牙牌有年头了,昔日萨兄为英桓亲王当差时,咱俩也是时常小聚,十余载不见,不知道萨兄您过得如何。"
"托福,一直在福建。"
"什么!"说话间已经进了正堂,端华停下脚步惊诧问道"一直在福建?"
"再回京城又有何用。王爷死于天地会贼子之手,我但有一口气在,也要除尽天地会逆贼。"
端华先请了他坐,待属官上茶后屏退众人,问起"方才萨兄说有要事,不知是何要事?"
"给我那徒弟莫功久出一份公事,让他立即北上。"
"莫功久是你徒弟?"
"哈哈哈"乌兰萨缍笑了两声"端兄也料不到吧,其父莫冠泽,当年本是康帅部下,平台之时率先登岸,更是生擒了庄贼的大英雄。"
"不错,漠北一战时,我与莫兄出生入死,谁想他……哎,身为世叔,对自家侄子也当提携一二。不过我可没想到他竟是萨兄你的高足。"端华只是回忆了些许曾经往事,便又问道"公事好办,不过……新任台湾镇标参将到任不足一月就调任北上,总需要个由头吧?"
"天地会贼子作乱,责其北上追捕。"
"天地会?"
"当年王爷清剿天地会,一众贼子被杀的七零八落,贼首傅东卓也被押往京城凌迟于菜市口。偃旗息鼓十来年,一直风平浪静,可前些日我得到消息,那傅东卓的残部军师邹若虞定下章程,让天地会中几人分别去做几件事,于今年腊八在杭州齐聚,谁先办成,谁就继任天地会总舵主。
"竟有这等事。"端华脸上一丝尴尬,福建是他的治下,缉捕逆贼也是他的责任之一。现在可好,天地会的人暗里搞出这番动静他竟全然不知。"腊八,那岂不是还有三个月?可是邹若虞作下的是何等安排?"
"我是才收到功久的书信……英王庙被杀十九人,王爷昔日所用佩刀也被劫走。所以我怀疑……这是不是就是邹若虞的安排。"
"那可是大事!不过……"端华沉声说"功久怎会知道这些?莫不是他上任时撞到?"
乌兰萨缍见他慌乱,抬手说"不错,功久上任时在英王庙正好撞见逆贼行凶事毕,因对上了天地会切口暗语,贼子甚至就以为他是天地会的人!"
"有多少贼子?"
"一个。"
"一个?"端华吃惊不小,据他所知留在英王庙中那一干侍卫多是当初跟随英亲王南征北战的亲信部众,凤山之变之后自愿留台守庙,即便不能说是武艺超群,可若想仅凭一人之力想杀死这些人也未必容易,自叹道"好高的武艺。"
"功久说杀人劫刀者叫李钦若,很可能是当年天地会青莲堂香主李仙石之子。论人品出身,都算得是贼首的不二人选。"
"所以让功久北上,就是为了去追捕李钦若,甚至是把杭州之会的贼子尽数捕拿?"
"他对天地会了如指掌,遇事又机灵,让他去是最佳人选。"
端华一脸笑意,"都是萨兄教得好。"
"是那小子机灵,就这么安排了。届时还需杭州将军等人配合缉捕,我也得北上杭州。"
"明白了,我这就出公事。此事若成,那功久又是大功一件。"
乌兰萨缍站起身言"这都是小事,最重要的是,能凭借今次一举彻底剿灭天地会。"
言尽于此,端华也起身作揖"端某祝萨兄马到成功,不过,萨兄为何知晓如此多的天地会内情?"
"怡王府有回事处十二卫,难道英王府就没个探报?"
"哈哈哈哈,言之有理。"
"就此别过,对了,我还要祝端兄新翁之喜。"
端华膝下有一小女名唤慕兰,由景和帝居中做媒与江宁织造曹璎长子--曹涵成婚,六礼俱全,两月前已经由曹家迎亲,再北上成亲。端华笑而不语,昔日曹璎在京之时,与他如今的侧福晋傅佳氏有旧。只是怡王回绝曹璎,将傅佳氏许与端华,两家隔阂,若不是这桩婚事,只怕还无法冰释。端华有时都还想,莫非是景和帝为了帮曹璎挣回脸面?前日听说景和帝召曹涵北上,想来慕兰也随夫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