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吧 关注:130,617贴子:3,447,849

【转载】拿破仑时代战役地图全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中国拿破仑论坛:
http://bbs.napolu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465


IP属地:山西1楼2011-12-25 14:32回复
    中文地图的索引:
    中文标注拿破仑时代战役地图清单
    (当前整套系列总计:166张,目前总计180张,在论坛上传110张)
    收录原则:
    01、收录拿破仑参加的和拿破仑时代的所有战役
    02、不涉及除了土伦战役,1796年以前的任何一场战役。
    03、不涉及任何没有结合战例的单纯性战略战术讲解图
    04、特别书籍有特别标明
    套图一览:
    绝版军神在线拿破仑地图 (31张)
    世界上二十次重大战役中的决定因素——拿破仑战役地图部分(8张)
    《从土伦到滑铁卢——拿破仑战争概述》一书附图(26张)
    《拿破仑一世传》附图(20张)
    《拿破仑战争》附图(25张)现在论坛上传到此处
    《作为军事统帅的拿破仑》附图(18张)
    《西洋世界军事史》第二卷,拿破仑战役地图(10张)
    《海军战略》拿破仑时代相关地图(4张)
    《间接路线战略》拿破仑时代相关地图(1张)
    《军事地理学概论》拿破仑相关地图(1张仅有通用意义)
    《统帅决胜之道》拿破仑时代相关地图(2张)
    《西方战争艺术》拿破仑时代战争略图(9张)
    《海上力量——世界海军史》拿破仑海战地图部分(11张)
    本索引尽量做到按照原书顺序排列,计划:不同系列反映同一时间采用同一颜色编排。
    绝版军神在线拿破仑地图 31张
    01、 1796-1797拿破仑对意大利的远征
    02、1798-1799拿破仑对埃及的远征
    03、 1798阿布基尔海战
    04、1798-1799乌沙科夫对地中海的远征作战地图
    05、1799苏沃洛夫对意大利的远征
    06、1799阿达河战役苏沃洛夫
    07、1799特雷比亚河战役苏沃洛夫
    08、1799诺维战役苏沃洛夫
    09、1799苏沃洛夫对瑞士的远征
    10、1800马伦哥战役
    11、1800霍恩林登战役
    12、1805乌尔姆战役
    13、1805特拉法尔加海战
    14、1805奥斯特里茨战役
    15、1806耶拿——奥尔施塔特战役
    16、1807艾劳战役
    17、1807阿索斯海战
    18、法西战争1808-1814
    19、1809瓦格拉姆战役
    20、1811斯洛博齐亚战役
    21、1812法军进攻示意图
    22、1812博罗迪诺战役
    23、1812法军撤退示意图
    24、1812克拉斯内战役
    25、德意志解放战争1813
    26、1813包岑战役
    27、1813德累斯顿战役
    28、1813莱比锡战役
    29、1814克拉翁讷战役
    30、1814 巴黎战役
    31、1815滑铁卢战役
    世界上二十次重大战役中的决定因素——拿破仑战役地图部分 8张
    图17 博罗季诺会战(通往俄国西部的道路)
    图18 1812年9月7日的博罗季诺会战(上午)
    图19 1812年9月7日的博罗季诺会战(下午)
    图20 林尼之战(1815年6月16日拿破仑向比利时进军的路线)
    图21 林尼之战(1815年6月16日)
    图22 滑铁卢之战(法军对乌古蒙的进攻)
    图23 滑铁卢之战(1815年6月18日)
    图24 滑铁卢(普军的接敌行军)
    《从土伦到滑铁卢——拿破仑战争概述》一书附图 26张
    01 土伦战役
    02 皮埃蒙特之战
    03 洛迪战役
    04 卡斯奇里恩战役
    05 曼图亚要塞
    06 里沃利战役1
    07 里沃利战役2
    08 马伦哥战役1
    09 马伦哥战役2
    10 马伦哥战役3
    11 乌尔姆战役
    12 奥斯特里茨战役1
    13 奥斯特里茨战役2
    14 耶拿-奥厄施泰特战役
    15 耶拿战役
    16 奥厄施泰特战役
    17 艾劳与弗里德兰战役1
    18 艾劳与弗里德兰战役2
    19 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
    20 瓦格拉姆战役
    21 征俄战役
    22 莱比锡战役1
    23 莱比锡战役2
    24 法国本土之战
    25 滑铁卢战役1
    26 滑铁卢战役2
    《拿破仑一世传》附图 20张
    01 围攻土伦(1793年)
    02 阿尔科拉之捷示意图
    03 里沃利及其附近地区
    04 意大利北部战役示意图
    05 中欧于1797年签订刊播福米奥合约后的状况
    


    IP属地:山西2楼2011-12-25 14:33
    回复




      1798年—1800年,在拿破仑战争中的第二次反法同盟(英、奥、俄、土、两西西里王国)成员国俄国对法战争期间,海军中将乌沙科夫率俄国分舰队在地中海进行的战斗行动。 拿破仑·波拿巴将军对埃及的远征开始后,1798年7月26日土耳其政府请求和俄国给予军事援助。
      8月24日,俄国政府令黑海舰队中乌沙科夫指挥的分舰队由塞瓦斯托波尔进入地中海。该分舰队有战列舰6艘、巡航舰7艘及其它船只数艘,装备有火炮792门,计有人员7400名(其中包括登陆兵1700名)。9月4日,分舰队驶抵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随后,根据乌沙科夫的建议,制订了收复被法军占领的位于亚得里亚海和爱奥尼亚海以及地中海东部的主要阵地——爱奥尼亚群岛的协同作战计划。凯德尔·贝伊海军中将指挥的一支土耳其分舰队(战列舰4艘、巡航舰6艘、轻巡航舰4艘、炮舰14艘)在达达尼尔海峡与俄国分舰队会合。
      9月25日,乌沙科夫将海军中校索罗金中队(战列舰4艘、炮舰10艘)派往埃及沿海,以配合纳尔逊海军上将所率英国分舰队作战。10月5日,海军大尉绍斯塔克中队(战列舰2艘)驶近爱奥尼亚群岛海域,10月9日,派登陆兵在基西拉(切里戈)岛上陆并占领小型要塞圣尼科洛。10月11日,乌沙科夫分舰队驶近基西拉岛,并开始炮击另一要塞卡普萨利翁;翌日,在另一支登陆兵上陆后,该要塞守军投降。10月25日和10月28日,俄军登陆队在舰炮火力支援下,几乎未遇到法国守军的任何抵抗就先后占领了扎金索斯(赞捷)岛和凯法利尼亚岛。两岛希腊居民热烈欢迎解放者。
      10月29日,海军上校谢尼亚文(受分舰队派遣)率领一个舰艇中队(战列舰2艘,巡航舰2艘)开始攻击莱夫卡斯(圣马弗拉)岛要塞守军。但是,已上岸的登陆兵未能攻占要塞。乌沙科夫分舰队的舰只全部赶来增援谢尼亚文,法守军遂于11月14日投降。海军上校谢利瓦乔夫中队(战列舰3艘,巡航舰3艘)驶抵科孚岛后,于11月4日开始围攻拥有3700名守军、636门火炮的要塞。卫多岛上有五座炮台掩护通往科孚岛的几条海路。乌沙科夫分舰队于11月初驶抵科孚岛,派登陆兵上岛并构筑了几座炮台。对要塞的围攻一直持续到1799年2月中旬。
      3月1日,俄土联合分舰队(战列舰7艘、巡航舰10艘及一些其它舰船)摧毁了卫多岛上的敌炮台,并派登陆队占领了该岛。同日,俄军发起强攻,占领了科孚岛上的外围工事。3月2日要塞守军投降。至此,爱奥尼亚群岛全部收复,战事遂告结束。群岛建立了七岛联合共和国。
      1799年4月,当苏沃洛夫率联军开始进攻意大利时(参见苏沃洛夫对意大利的远征),乌沙科夫以科孚岛为基地,向意大利南部沿海派去了索罗金指挥的舰艇中队(巡航舰3艘,轻巡航舰2艘、炮舰4艘),该中队于5月4日攻占布林迪西,5月13日攻占巴里,5月20日又攻占曼弗雷多尼亚。在同一天,别利海军大尉指挥的水兵中队(570人、火炮6门)登陆,开始向意大利腹地进攻。
      6月14日,该中队与那不勒斯地区的地面部队共同发起强攻,占领了那不勒斯。普斯托什金海军少将指挥的第2舰艇中队(战列舰3艘、巡航舰4艘、轻巡航舰1艘)于5月12日驶离科孚岛后,封锁安科纳要塞。6月,海军中校沃伊诺维奇中队接替第2舰艇中队并继续进行封锁,直至安科纳投降(11月)。
      7—8月间,乌沙科夫指挥的俄土联合分舰队(战列舰10艘、巡航舰7艘)通过墨西拿海峡(西西里),北上那不勒斯,以配合纳尔逊海军上将的英国分舰队作战。应苏沃洛夫的请求,乌沙科夫从墨西拿派出了普斯托什金中队前去封锁热那亚。1799年底,俄国与盟国关系恶化。因此,1800年1月11日乌沙科夫接到俄皇保罗一世召分舰队回国的命令(1800年10月分舰队返回塞瓦斯托波尔)。
      点评:乌沙科夫的地中海远征在对法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由于爱奥尼亚群岛的失守,法国失去了在亚得里亚海和地中海东部的制海权。俄国获得了重要的海军基地——科孚,并在1805—1807年的对法战争中卓有成效地利用了这一基地。乌沙科夫分舰队的作战特点是机动性强、战术多变,如:派登陆兵登陆或在海上交通线上采取行动,与陆军协同作战,对要塞实施封锁和强攻等等。在对地中海的远征中,乌沙科夫指挥舰队与陆军协同作战,表现出了高超的海军统帅艺术。


      IP属地:山西4楼2011-12-25 14:50
      回复

        1799年4月26—28日,在苏沃洛夫对意大利的远征中,谢雷尔将军(后来是莫罗将军)指挥的法国军队与苏沃洛夫元帅指挥的俄奥联军在阿达河(意大利北部波河左岸支流)进行过一场交战。
        法军(2.8万人)在阿达河陡峭的右岸占领了正面宽100余公里的防御阵地。苏沃洛夫的军队(48500人,其中俄军12000人,奥军36500人)配置在乎缓的左岸。苏沃洛夫的计划是利用法军正面过长的弱点,将其指挥部的注意力从中央引向左翼,然后在数点突破敌人防御,将其分割,各个击破。为此,指派巴格拉齐昂将军率领所部攻击法军左翼。
        巴格拉季昂攻击得手后继而追击敌人,并于4月26日攻占莱科城。同时,联军在布里维奥、卡萨诺和洛迪修建了渡口。4月27日,苏沃洛夫的军队利用这些渡口,在法军阵地中部的圣杰尔瓦肖隐蔽地强渡阿达河。俄奥联军继续挺进中在特雷佐、瓦普里奥附近遇到了法军的顽强抵抗。
        然而,法军在3个哥萨克团和奥地利骠骑兵的迅猛攻击下溃败。苏沃洛夫军队另一部歼灭了卡萨诺之敌,前出至撤到瓦普里奥的法军后方。4月27日黄昏,法军开始了总退却。4月28日,分散在布里维奥和韦尔代里奥地区的法军被击溃。
        交战中,法军死伤共2500人,被俘5000人;联军死伤约2500人。取得阿达河交战胜利的原因是苏沃洛夫将决战方向主力的行动和次要地段上部队的行动巧妙地配合起来,适时变更部队部署,利用事先派出的预备队并在交战中巧妙组织他们之间的协同。在几个地段巧渡阿达河有力地促进了军队的胜利。阿达河交战是在广阔战线上灵活巧妙用兵的典范。它的成功为尔后联军在意大利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799年6月17—19日,在苏沃洛夫远征意大利期间,苏沃洛夫元帅统率的俄奥联军(3万人)同麦克唐纳将军统率的法军(3.3—3.5万人)在特雷比亚河(意大利北部帕杜斯河,即波河的支流)河畔进行的一场遭遇战。
        苏沃洛夫获悉麦克唐纳军队于6月9日从佛罗伦萨地域驰援在热那亚地域被切断联系的莫罗将军部队,遂决定各个击破法军。他把一支4500人的屏护队留在亚历山德里亚对付莫罗,本人则率主力部队(约2.2万人)于6月15日前去迎击麦克唐纳。苏沃洛夫部队48小时行军85公里,6月17日其前卫从行进间与法军先遣部队在蒂多内河畔交战,将法军击退到特雷比亚河。6月18日,苏沃洛夫所部继续进攻,对法军两翼实施突击,使之遭受重大损失,并将法军击退到特雷比亚河右岸。6月19日,俄奥联军击破麦克唐纳部队的抵抗,迫使法军退却,接着转入追击。与此同时,莫罗部队也在撤退。法军损失约1.6万人,俄奥联军损失6千人。
        点评:特雷比亚河畔交战是体现苏沃洛夫统帅艺术的典范。正确无误地选择主要突击方向,各个击破敌人,疾速的机动行军,以及突然转入遭遇交战,是苏沃洛夫战略战术在这次战役中显示出的重要特点。
        


        IP属地:山西6楼2011-12-25 14:57
        回复

          1799年8月15日,在苏沃洛夫对意大利的远征中,苏沃洛夫指挥的俄奥联军(6.5万人)在诺维(意大利北方的城市)附近与茹贝尔将军(交战之初阵亡,莫罗将军继任)指挥的法军(3.8万人)进行的一次作战。诺维交战结束了同盟国在意大利的战局。
          法军在特雷比亚河战败(参见特雷比亚河战役),恢复元气后,翻越热那亚山向亚历山德里亚方向进攻。8月12日苏沃洛夫遣派巴格拉季昂率俄。军前卫迎击这支部队,目的是“诱敌进入平原”。同时,故意把主力撤出诺维,先给敌留一出,路。8月14日黄昏,法国人下山时望见诺维城北和西北集结有同盟国部队。茹贝尔决定在有利阵地上进行防御交战:陡峭的山坡对进攻一方来说是严重的障碍。
          苏沃洛夫考虑用辅助集团冲击法军左翼以吸引来敌及其预备队;并将其箝制住,然后以主力对敌军右翼实施决定性突击。辅助突击责成克赖男爵指挥奥地利军(2.7万人)实施。主要集团有3.8万人,其中俄军2.3万。盟军主力成两线展开。
          8月15日拂晓,克赖指挥的奥方1个军基本兵力从正面冲击法军左翼,另用一支3000人的独立部队对其实施迂回。与此同时,巴格拉季昂的前卫冲击法军右翼。这些行动是要敌军长官确信:担任主攻的是克赖的部队。因人数上的优势,奥军交战初时取得小胜,迫使法国人后退。在这种形势下,莫罗把后方开来的部队和预备队调到左翼,然后又将右翼的一些部队也调到左翼。法军的基本兵力都卷入了同奥地利人的战斗。奥军开始撤退。这时,德费尔登上将的1个军在诺维附近发起主攻,梅拉斯元帅的1个军也向法军右翼迂回。梅拉斯还没完成他受领的任务,就试图从战场上带走自己的那个军。苏沃洛夫坚持要完成迂回机动。到18时,奥军前出到法军右翼2个师的后方。同时法军左翼也被迂回。法军为免遭合围,急忙后撤。同盟军未追击。诺维交战中法军损失1.3万人,同盟军损失8000人。此战虽胜,但未能发展胜利以达成在北意大利彻底粉碎法军,原因是苏沃洛夫于8月27日接到了率俄军出师瑞士的命令(参见苏沃洛夫对瑞士的远征)。
          点评:诺维交战是在战线的次要地段上以主攻态势佯攻诱敌,而在有决定意义的方向上以基本兵力突然行动击溃敌人的典范。诺维交战中巧妙地运用了下述战术:按预定方案撤出部队并占领有利阵地,连续实施助攻和主攻,在主攻方向纵深(10公里)配置部队。
          


          IP属地:山西7楼2011-12-25 14:58
          回复






            1807年7月1日,在俄国舰队第二次对希腊群岛的远征期间,俄国分舰队同土耳其分舰队在爱琴海上阿索斯半岛附近进行的海战。
            土耳其分舰队(战列舰10艘、巡航舰5艘、轻巡航舰3艘、辅助船2艘,火炮共1196门)在赛义德·阿里指挥下于6月22日驶出达达尼尔海峡,企图占领特内多斯岛——俄国舰队用以封锁达达尼尔海峡的主要海军基地。俄国分舰队司令谢尼亚文海军中将率领战列舰10艘、巡航舰1艘、辅助船1艘及一支希腊的小型武装船队(火炮754门),企图以佯动诱使土耳其分舰队驶出达达尼尔海峡,然后断其退回海峡的后路。6月27日当俄国分舰队驶至伊姆罗兹岛附近海域时,土耳其分舰队正驶近特内多斯岛并炮轰要塞。次日,土耳其从安纳托利亚高原沿岸调来登陆兵7000人登上该岛,开始围攻要塞。6月29日,俄国分舰队驶向特内多斯岛。土耳其分舰队发现俄国分舰队向该岛接近后,立即撤到海上。谢尼亚文中将直到7月1日才在靠近阿索斯半岛的利姆诺斯岛附近海域发现土耳其分舰队。当天即发生海战。土耳其分舰队有火炮1196门,而俄国分舰队只有火炮754门,在火炮的数量上土耳其分舰队占优势。此外,土耳其军舰的航速也较快。俄国分舰队司令在制定作战计划时考虑了这些情况。谢尼亚文的计划规定:占领上风位置,首先攻击敌3艘旗舰。对每一艘旗舰都用两艘俄国军舰从一舷进行突击,从而使俄方在炮火上占巨大优势。俄国其它军舰的任务是,支援对敌旗舰发起攻击的俄舰,阻止土耳其舰队兵力支援旗舰。之所以采取这种打法是考虑到土耳其海军人员的心理特点:只要旗舰不在,就不再顽强战斗。当日晨,三个战术群(每群两艘军舰)按照谢尼亚文的信号向土耳其旗舰接近,到能发射霰弹的射距时便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见图)。另外两个战术群在谢尼亚文的指挥下包围了土耳其舰队前卫的先头舰只,并进行攻击。12时左右,土耳其舰队的后卫企图支援旗舰,但遭到俄国军舰的攻击,支援企图未能成功。下午,土耳其军舰开始溃逃。俄国军舰在追击中俘获已受重创的旗舰一艘(战列舰)。护送该舰的一艘战列舰和一艘巡航舰由土耳其舰员自己放火烧毁。另有几艘土耳其军舰在向达达尼尔海峡撤退时受到重创。阿索斯一战,敌人共损失战列舰3艘、巡航舰4艘、轻巡航舰1艘。俄国军舰无一损失。
            点评:此战,海军中将谢尼亚文发扬了杰出的俄国海军统帅乌沙科夫海军上将的传统,集中分舰队的兵力攻击敌方旗舰,以新的作战方法丰富了海军学术。这些方法包括:1.把军舰组成几个协同行动的战术群攻击敌之单纵队,这就降低了接敌过程中敌人的射击效果,并可在最短时间内占领实施炮火突击的有利阵位,2.集中优势兵力突击敌分舰队中央的旗舰,同时包围敌分舰队的前卫,3.以两舰从一舷攻击敌之一舰,4.钳制敌人的后卫兵力。俄国舰队由于在阿索斯海战中获胜,从而巩固了自己在地中海的地位,加强了对达达尼尔海峡的封锁。土耳其海军的失败,加上俄国陆军在多瑙河方向和高加索方向所取得的胜利,迫使土耳其在1807年8月12日(24日)同俄国签订和约。
            


            IP属地:山西10楼2011-12-25 15:02
            回复



              1811年10—11月,在俄土战争期间,库图佐夫将军统率俄军与土耳其宰相艾哈迈德巴夏的土军在斯洛博齐亚进行的一次交战。
              鲁什丘克战役(1811)后,库图佐夫拆毁了鲁什丘克要塞,于7月10日故意将俄军(约2.6万人)自多瑙河右岸调至左岸,以期把艾哈迈德巴夏的军队(约6万人)吸引到左岸,尔后在野战中围歼之。艾哈迈德巴夏将俄军有组织的撤退误认为退却,便于8月29—30日把基本兵力(约3.6万人,56门火炮)渡过多瑙河,在斯洛博齐亚西南地域占领了一块不大的登陆场,并构筑了防御工事。为了从后方掩护登陆场,艾哈迈德巴夏将部分兵力(约2万人)留在多瑙河右岸鲁什丘克附近的兵营。库图佐夫以基本兵力(约1.8万人)从正面封锁了土耳其的筑垒兵营,派遣马尔科夫将军的部队(7500人)前往多瑙河右岸。10月13日,马尔科夫将军的部队在鲁什丘克西南18公里处隐蔽地渡过多瑙河,10月14日,击溃了土耳其一支2000人的骑兵,从行进间突入土耳其兵营,并从后方炮击登陆场的土军主力。艾哈迈德巴夏的部队陷入包围,并处在俄军野战炮兵和多瑙河区舰队14艘舰船舰炮的火力之下。10月14日夜,艾哈迈德巴夏逃往鲁什丘克。被围集团遭到巨大损失(超过总数的2/3),迫使艾哈迈德巴夏于11月25日签署停战书,并于12月5日投降(就俘人数1.2万)。
              点评:此战,俄军以较少的兵力在斯洛博齐亚围歼土军,这一胜利是库图佐夫军事艺术的杰出战例之一。这一胜利对俄土战争的结局和俄土谈判的结果具有决定性影响。谈判最后签订了于俄国有利的布加勒斯特和约(1812)。
              


              IP属地:山西11楼2011-12-25 15:03
              回复




                1812年11月16—18日,在俄国1812年卫国战争中,俄军反攻时在克拉斯内(俄罗斯联邦斯摩棱斯克州克拉斯内区的市镇,区中心,曾为县城)地区发生的一场交战。
                退却的拿破仑军队(5—6万人)从斯摩棱斯克分成5个梯队向奥尔沙进发,各梯队相距为一个行程。库图佐夫决心利用法军拖长的队形,在克拉斯内附近断其退路,各个击破。为此,他将正在平行追击的俄军,兵分3队。托尔马索夫将军的一队(步兵第5、6、8军,胸甲骑兵第1师),任务是从南面迂回克拉斯内,截断通向奥尔沙的道路,并从西面向法军冲击;戈利岑的一队(步兵第3军,胸甲骑兵第2师)和米洛拉多维奇的一队(步兵第2、7军,骑兵第1、2军)应从南面和东南向克拉斯内进攻。奥扎罗夫斯基的快速队应与托尔马索夫的一队协同动作。拿破仑于11月15日夜间以青年近卫军的反突击迫使奥扎罗夫斯基放弃库季科沃并为近卫军让路。但是白天米洛拉多维奇的一队打败了退却的博阿尔奈军。得知俄军逼近克拉斯内并可能切断达武和内伊两军的后路,拿破仑命各先头纵队暂停运动,以期应战后使他们与落后各军会合。11月17日清晨,俄军从三面——西、南和东南向法军猛攻。首先米拉多维奇队粉碎了达武军,而后与戈利岑队协同粉碎了内伊军。
                点评:在克拉斯内城下的3天交战以拿破仑军队的彻底失败而告终。法军死伤6000人,被俘2.6万人和116门火炮。俄军损失约2000人。士气涣散的拿破仑军队被迫抛弃炮兵和辎重,仓促向别列津纳河撤退。
                


                IP属地:山西12楼2011-12-25 15:04
                回复



                  第六次反法联盟(俄国、英国、奥地利、普鲁士、瑞典等国)反对拿破仑战争期间盟国西里西亚军团与拿破仑一世军队于2月23日(3月7日)在克拉翁讷(法国)附近进行的一次战役。
                  西里西亚军团(辖俄军3个军、普军3个军,由普鲁士元帅布吕歇尔任总司令,共约11万人)从苏瓦松撤退后部署在埃纳河对岸。为了切断盟军与比利时供给基地的联系,拿破仑决定对盟军左翼实施突击。为此,拿破仑军队(3万余人)在贝里奥巴克附近强渡埃纳河,并开始向拉昂推进。布吕歇尔最初企图由克拉翁讷、科尔贝尼地区对敌人发起攻击以阻止其渡河,但后来放弃了这一计划。布吕歇尔的新企图是:以部分兵力在埃纳河和艾莱特河之间的隘路进行防御,牵制法军,其余军队迂回法军右翼,从后方实施决定性的突击结束这次战役。担任防御的是沃龙佐夫将军统率的俄军(1.8万人,火炮96门,在瓦索涅和艾勒村之间克拉翁讷高原占领有利阵地)和萨肯将军的一个军(9000人,部署在布雷昂朗努瓦地域)。为遂行迂回任务,组建了一支混成骑兵队(1万人,火炮60门),由温岑格罗德将军率领。该部受命在谢夫雷尼附近渡过艾莱特河,向费斯蒂奥推进,并从那里向贝里奥巴克实施突击。克莱斯特将军指挥的普鲁土步兵军支援骑兵作战。盟军其余兵力在拉昂城郊集结待命。
                  内伊元帅指挥的军队对沃龙佐夫部左翼最先发起进攻,但被炮火和反冲击击退。南苏蒂将军的骑兵对俄军右翼的冲击也被击退。尽管法军的兵力比俄军几乎多一倍,但俄军阵地始终未被攻破。翼侧攻击受挫后,拿破仑准备对中央实施集中突击,为此配置了一个百门制的炮队。这时(约下午2时),布吕歇尔下令放弃克拉翁讷高原防御阵地。原来是骑兵未能按时进入出发地域,总司令遂放弃了原定作战计划,令全军向拉昂集结。法军立即转入追击。夜幕降临,法军停止追击。法军伤亡8千人,俄军伤亡5千人。
                  点评:俄军西里西亚军团总司令的战役企图未能实现,是因为在贯彻这一企图时屡犯错误,优柔寡断。地形起伏也阻碍了骑兵和步兵按时完成迂回机动。总司令拥有很大兵力优势,军队配置也十分得当,他完全可以在第二天继续实现原定计划,但却没这样做。
                  


                  IP属地:山西13楼2011-12-25 15:05
                  回复


                    


                    IP属地:山西14楼2011-12-25 15:06
                    回复
                      《从土伦到滑铁卢_拿破仑战争概述》一书附图
                      这本书的附图,是我一张一张剪下来的,清晰度很高。










                      


                      IP属地:山西16楼2011-12-25 15:16
                      回复










                        


                        IP属地:山西17楼2011-12-25 15:19
                        回复






                          


                          IP属地:山西18楼2011-12-25 15:22
                          回复
                            《拿破仑一世传》附图(20张)
                            这本书马马虎虎










                            


                            IP属地:山西19楼2011-12-25 15:26
                            回复










                              


                              IP属地:山西20楼2011-12-25 15: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