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表达的愿望和结果的差异是你目前的问题。眼高手低,不是褒贬,是状态和过程。一张画和谁画无关,和表现力有关,这就是一直在讨论的学术与市场的差异。我这阶段的十分钟可是二十年来平均每天两个三小时的结果。就像南怀瑾的境界你未必去想。因为他在这把年纪还在说这话,只是为糊口。因为“心空即佛”,不去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思维境界就到了。他说这四个字就像我现在画示范一样,为糊口。所以我绝不认为我已经比他境界高了。
比较只在同等条件下才有意义。管郁生造型能力我从来佩服,但我知道那是因为比我早开始画习作十年。且是最重要的十年。我从不焦虑,我会学习哪些是产生效果的技法,我更注意区分大师的天才和管之类的聪明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