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14日漏签0天
太平洋战争吧 关注:36,052贴子:2,197,693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下一页 尾页
  • 29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太平洋战争吧
>0< 加载中...

说说线导鱼雷 (昨天讨论鱼雷的那几个弟兄都过来。)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身处东京有点热
  • -上丨尉-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问题一:问什么要使用鱼雷要使用线导技术?
这个嘛。。。。原因有很多,比如说线导技术的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不易被潜艇或者水面舰艇发射的各种诱饵所诱骗,而且可以在发射之后由高性能计算机配合声呐系统不断校正目标的实际位置,提高命中率。 但最主要的那块遮羞布就是。。。。。潜艇大哥在水下对目标探测的过程与效率并不想电影中那样简单高效(具体参照我国大片 《海狼U571》)
实际上据东京观察,声呐技术发展到现在,在水下的探测能力并没有多少 。所提高的只是声呐同时能探测并跟踪的目标数(引用导弹属术语“目标通道”)以及数据的处理速度。再加上潜艇为了防止暴露目标,在水下一般不启动主动声呐,只使用被动声呐。而是用后者只能粗略地探测目标的方位,至于 航速、距离、正确深度(一般是指舰船的吃水线)等鱼雷攻击要素通通 Say sorry.。 虽然现在可以使用拖拽阵声呐加上舰艇自带的声呐阵列,采用多位置探测解算位置法(相当于 “建立方程组并求解”)来探测目标,但所需时间太长。以目标距离本艇100链距离为例,从发现目标,到解算要素,最终测算出目标的准确方位,一般要15min—30min,这么长时间可能对方反潜兵力的反潜鱼雷已经过来了。。。。。
使用线导鱼雷就可以避免这个囧况,以为潜艇在探测到目标的大致方位后就可以把鱼雷送出去,如然后启动主动声呐不断校正信息从而自动更改鱼雷的运动方程,最终击毁目标。反正线导鱼雷是可控的,就算一开始发射偏了也可以快速矫正攻击方向,不像直航式鱼雷全部依靠声呐兵的数学能力。
当然,线导鱼雷的缺陷是有的,虽然可以大幅降低发射要求,但对相关信息传输能力,对发射平台的主动声呐的探测能力和发射平台本身的要求很高。而且发射后鱼雷后部有导线连接,所以不能像 自导式鱼雷那样进行大范围的环形机动和蛇形机动搜索,以防止导线缠绕在一起,而且不能在距离海底30m内发射设,以免导线被海底植物或是岩体挂断。


  • 身处东京有点热
  • -上丨尉-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问题2
线导鱼雷只能在潜艇上使用吗?
哈哈哈哈, 答案是否定的。线导鱼雷主要是供各国潜艇使用,但其他武器平台也可以使用,因为线导鱼雷发射系统相比较于其他“发射后不管”的自导鱼雷来说,所多的只是一套遥测和遥控装置。因此只要舰船或者反潜直升机上安装有主动声呐系统和火控系统相交联的线导鱼雷显控台,就可以使用线导鱼雷。目前全球线导鱼雷约占鱼雷总量的80%,而瑞典和德国研制的各型鱼雷则都具备线导功能。




2025-08-14 10:06: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身处东京有点热
  • -上丨尉-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问题4
为神马线导鱼雷到即将攻击的最后阶段才切断导线?
原因有两点: 1,尽可能提高攻击参数的精度提高攻击成功率;
2.。避免乌龙球(误击自己人),水下确定目标位置不像空中、水面、陆地那样直观明确,所以如果发现攻击目标是自己人就可快速更改航向或者直接自爆。



  • 身处东京有点热
  • -上丨尉-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问题5.线导鱼雷的导线有什么特别之处?
线导鱼雷的控制技术并不复杂,实际上自动化设备软件就两个关键点:控制指令的生成、控制指令的传输。所以导线的性能就是关键所在。虽然各国在导线的外径、长度等技术参数上存在差异,但基本上都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外径要合适,不管你选择什么材料来制造,导线外径都不能大于1.3mm,(PS:某脑残国家曾经推出外径1.7mm的导线,结果闹了笑话到现在还遮遮掩掩) 因为导线的长度必须和鱼雷的射程相匹配,如果外径过大,把50Km长的导线累计起来,重量绝对不是个小数目,另外体积也会占用过多,发射机构的空间是宝贵滴~~~。目前各国鱼雷导线的外径一般是1.2mm,有部分导线是0.8mm,如果使用光纤导线那么就更小了;只需0.4mm~0.5mm.。
其次,导线的机械强度要高,因为导线本身就很细,加之鱼雷的航速很快(一般在85节;少数可以达到300节),所以为了防止被拉断就必须要求导线强度要高,而且单位长度的质量必须轻。目前各国线导鱼雷常有的导线,基本控制在 <3Kg/Km ,光纤导线更轻只有不到0.5Kg/Km.


  • 身处东京有点热
  • -上丨尉-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问题6.导线一般采用什么材料?
如果你是学材料专业的就注意了,对,没错 说的就是你啦!导线的材质一般还是铜质导线,铜质导线的缺点在于:密度较大、抗拉力小、传输频带窄、信号衰减量大,但由于目前没有更好的传输手段,所以还在使用。
至于光纤传输,有点有很多,譬如:单位长度重量轻,传输频带宽、信号保真程度极高,传输距离远、抗干扰性与保密性都优于铜质导线。所以鱼雷工程界非常看好光纤导线的未来。不过目前,它还有几大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光纤导线入水后的下沉速率太慢,这样当鱼雷做大角度的回旋搜索机动时,很容易造成导线打结甚至是缠结。。。。而且光纤不像铜导线打了节还能传输信号,一旦打结信号传输即中断,这也是目前尚未大规模应用的原因。


  • 身处东京有点热
  • -上丨尉-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问题7.导线一般有多长?
导线的长度一般以鱼雷的射程为基准,一般是40Km~50Km,例如我国的MK48重型线导鱼雷的导线长为46Km.


  • 身处东京有点热
  • -上丨尉-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问题8.发射后,导线如何释放?放线机构的安装位置如何?
发射装置和鱼雷各有一个放线装置,放线机构其实就是一个线轴,平时将导线缠绕在线轴上面,因为导线长40Km以上,即使外径很小,缠在一起后体积也不小,如果都布置在鱼雷上,无疑会影响到鱼雷的航速航程以及机动性。所以一般情况下,鱼雷自带1/3的导线,发射机构上的外部放线器加载其余导线。外部放线器平时固定在鱼雷尾部,发射时和鱼雷一起装填进入发射管,并通过发射管后盖上的专用插座与发射平台的火控系统相连。鱼雷发射后,外部放线器留在发射管内,,鱼雷发射管的前盖不关闭,两个放线器同时放线,这样可以加快放线速率保证导线受力最小,不至于因为(发射速率—放线速率)的差值过大而导致导线断裂。等于鱼雷接近目标后就切断导线,关闭前盖换填装下一枚鱼雷。




  • 身处东京有点热
  • -上丨尉-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问题9.线导鱼雷中途断线是不是就是失效了?
答案还是否定的。这是为神马了?原因是要看鱼雷是在什么地方断的线,线导鱼雷基本上都设定了断线后的应急措施,断线后启动自导程序,依靠雷体自带的自导设备进行搜索功能。因此当鱼雷是在初始安全距离内断的线,为防止误伤己方,一般会选择自沉。这样的话鱼雷就算是失效了。如果在初始安全距离外断的线,那么自导系统启动后,线导鱼雷大变身,啦啦啦啦啦啦啦,自导鱼雷登场!!!!如果鱼雷在距离目标较近的地方断线,找到目标的概率会较大,反之较小。


2025-08-14 10:00: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身处东京有点热
  • -上丨尉-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Personally speaking
现阶段各国装备的线导鱼雷断线后找到目标的概率较低,所以一旦断线,各国就会选择其他的攻击方式,而不是寄希望于自导程序上。比如毛子的潜艇部队就明确规定:乃们一旦发现断线,乃们就应该重新占领攻击阵位,发射一枚鱼雷进行新一轮攻击。
有什么技术细节不懂的话,随便问。


  • 放剑高手
  • -中丨校-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看完了…那所谓的线导鱼雷说通俗点是不是就是一艘遥控的无人自杀式小潜艇?


  • 身处东京有点热
  • -上丨尉-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估计你是受了 回天鱼雷 的影响。


  • 身处东京有点热
  • -上丨尉-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放剑还在与美黑作战吗?


  • 身处东京有点热
  • -上丨尉-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这个问题得要从鱼雷的发展史来看。
鱼雷问世的一百多年里,其发展可以三个阶段:
1.从第一条鱼雷诞生到二战结束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直航鱼雷(Straight running torpedo)”主要攻击水面舰船。
2.从二战末期开始各国海军纷纷发展“自导鱼雷(homing torpedo)”这是进入第二阶段的信号。
3.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因为电子工程科技大发展与计算机的应用,微机明显提高鱼雷对目标的追踪与环境适应能力,可以通过导线来完成这些任务,于是鱼雷发展进入第三阶段。


  • 璐村惂鐢ㄦ埛_00QEJ8V馃惥
  • -上等兵-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用线导鱼雷是否会影响军舰潜艇的机动?有多大影响?我想水面舰艇可用雷达光电火控探测出目标精确的方位,也可用于鱼雷制导。但潜艇的被动声呐探测肯定没上述火控距离远精确。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下一页 尾页
  • 29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太平洋战争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