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平
教育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基石
教育可以使一个民族绝处逢生,也可以是一个民族垮掉。
**战争时期,深泽县初小设语文、算数、唱歌、体育(强调军事操练)。高小设历史、地理、自然及时事政治、爱国教育(为应付日伪军骚扰,有时需有日伪课本作掩护)
1938年初,县**民主政府成立以后,随即成立县文教科。开始时文教科仅有孙志平一人工作,后又添刘国华、马文馨等人。当时文教科仅有孙志平一人工作,后又添刘国华、马文馨等人。当时文教科的主要任务是督促各村小学开学,在孙志平等人的努力下,全县百十所小学在春节前后陆续开学,基本恢复到抗战前的规模。
鉴于传统的教学内容不能适应抗战的需要,又没有新课本的状况,孙志平决定亲自编写一套适合抗战需要的小学课本。
孙志平一面开展“献铁运动”,另一方面趁白天到各小学进行考察之机,了解并征求各方意见。在夜晚则加班加点赶写小学课本。
新课本具有传统的识字功能,孙志平选择了几千个常用汉字,写成文章,配上插图,编成课文;同时为适应抗战需要,新课本中还增加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新课本第一课叫做“大中国,小日本”,虽然国土面积并不代表国力强弱,但这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最朴素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对抗战无疑是有好处的。
为配合抗战,孙志平还在课程设置上增添了时事政治内容。新课本交付给“士林书社”进行石印、装订,到1938年3月,全县小学陆续领到新课本。冀中区行署成立以后,行署教育科以深泽**小学课本为基础,编写出新的区小学课本,从而普遍解决了冀中区缺少**小学课本的难题。
在孙志平等热切关心教育的各界人士的指导下,无数青年男女积极投身到**救亡的大潮中去,为争取祖国的解放而努力奋斗。
孙志平是渺小的,他渺小到不为人知。
孙志平却无疑是伟大的,他睿智的看到教育的力量,并通过一套课本点燃了几代人的心。
他未曾改变什么,却让深泽人改变了很多。
历史不会忘记这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