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 论
“信息”已成为今天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搜索引擎“搜狐”上查到的32217个网站,2444525张网页;Inforseek上71418个网站,13376974张网页。获取信息、评价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已经是信息社会劳动者必须掌握的终身技能。教育专家们在20年前就宣布,面向21世纪的学生,除了要接受传统的阅读、写作教育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为此,美国 “信息素质全国论坛”将45项评价标准列为全国教育总目标的评价内容。
理解信息的涵义,知道信息资源,掌握信息获取技巧,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服务是今天的大学生应有的最基本的知识之 一。
一、信息、信息意识与创新能力
1.信息的基本含义及其特征
2.知识、学习与信息
3.创新能力、信息检索与信息意识
二、各种信息源及其特征
1.信息源
2.文献信息源
3.电子信息源
4.实物及口头信息源
一 信息、信息意识与创新能力
1.信息的基本含义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用,今天它已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对信息的利用越广泛,对信息的研究越深入,人们对信息的认识和理解也就越多样化、越深刻。
☆信息的定义
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这个概念有不同的解释。经济学、心理学、新闻学和哲学的定义不同于图书情报学科对信息的定义.控制论专家N.维纳从信息自身具有的内容属性给信息下定义被许多研究所引用。国内在这方面也有许多争论。
在经济学家眼中,信息是与物质、能量相并列的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是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的有效数据。
对心理学家而言,信息是存在于意识之外的东西,它存在于自然界、印刷品、硬盘以及空气之中。
在新闻界,信息被普遍认为是对事物运动状态的陈述,是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特征传输。而新闻则是信息的一种,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
哲学家们从产生信息的客体来定义信息,认为事物的特征通过一定的媒介或传递形式使其它事物感知。这些能被其它事物感知的、表征该事物特征的信号内容即为该事物向其它事物传递的信息。所以,信息是事物本质、特征、运动规律的反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本质、特征、运动规律,人们就是通过事物发出的信息来认识该事物,或区别于其它事物。
☆信息的类型与特征
信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物界和人类社会。信息是多种多样、多方面、多层次的,信息的类型亦可根据不同的角度来分。了解信息的类型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信息内涵及其特征的认识,也有助于丰富信息检索的知识。
从产生信息的客体的性质来分,可分为自然信息(瞬时发 生的声、光、热、电、形形色色的天气变化、缓慢的地壳运动、天体演化……)、生物信息(生物为繁衍生存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形态和行为,如遗传信息、生物体内信息交流、动物种群内的信息交流)、机器信息(自动控制系统)和(人类)社会信息。一切存在都在进行着某种形式的表达,只不过人类的表达要丰富得多,因为他们的存在内容更丰富。社会信息就是指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信息,既包括通过手势、身体、眼神所传达的非语义信息,也包括用语言、文字、图表等语义信息所传达的一切对人类社会运动变化状态的描述。按照人类活动领域,社会信息又可分为科技信息、经济信息、政治信息、军事信息、文化信息等。
以信息所依附的载体为依据,可分为文献信息、口头信息、电子信息、生物信息等。文献信息,就是文献所表达的内载信息,以文字、符号、声像信息为编码的人类精神信息,也是经人们筛选、归纳和整理后记录下来的信息(recorded information),它与人工符号本身没有必然的联系,但要通过符号系统实现其传递。文献信息也是一种相对固化的信息,一经“定格”在某种载体上就不能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性质的优点是,易识别、易保存、易传播,使人类精神信息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缺点是不能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固态化是文献信息老化的原因。
“信息”已成为今天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搜索引擎“搜狐”上查到的32217个网站,2444525张网页;Inforseek上71418个网站,13376974张网页。获取信息、评价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已经是信息社会劳动者必须掌握的终身技能。教育专家们在20年前就宣布,面向21世纪的学生,除了要接受传统的阅读、写作教育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为此,美国 “信息素质全国论坛”将45项评价标准列为全国教育总目标的评价内容。
理解信息的涵义,知道信息资源,掌握信息获取技巧,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服务是今天的大学生应有的最基本的知识之 一。
一、信息、信息意识与创新能力
1.信息的基本含义及其特征
2.知识、学习与信息
3.创新能力、信息检索与信息意识
二、各种信息源及其特征
1.信息源
2.文献信息源
3.电子信息源
4.实物及口头信息源
一 信息、信息意识与创新能力
1.信息的基本含义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用,今天它已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对信息的利用越广泛,对信息的研究越深入,人们对信息的认识和理解也就越多样化、越深刻。
☆信息的定义
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这个概念有不同的解释。经济学、心理学、新闻学和哲学的定义不同于图书情报学科对信息的定义.控制论专家N.维纳从信息自身具有的内容属性给信息下定义被许多研究所引用。国内在这方面也有许多争论。
在经济学家眼中,信息是与物质、能量相并列的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是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的有效数据。
对心理学家而言,信息是存在于意识之外的东西,它存在于自然界、印刷品、硬盘以及空气之中。
在新闻界,信息被普遍认为是对事物运动状态的陈述,是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特征传输。而新闻则是信息的一种,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
哲学家们从产生信息的客体来定义信息,认为事物的特征通过一定的媒介或传递形式使其它事物感知。这些能被其它事物感知的、表征该事物特征的信号内容即为该事物向其它事物传递的信息。所以,信息是事物本质、特征、运动规律的反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本质、特征、运动规律,人们就是通过事物发出的信息来认识该事物,或区别于其它事物。
☆信息的类型与特征
信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物界和人类社会。信息是多种多样、多方面、多层次的,信息的类型亦可根据不同的角度来分。了解信息的类型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信息内涵及其特征的认识,也有助于丰富信息检索的知识。
从产生信息的客体的性质来分,可分为自然信息(瞬时发 生的声、光、热、电、形形色色的天气变化、缓慢的地壳运动、天体演化……)、生物信息(生物为繁衍生存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形态和行为,如遗传信息、生物体内信息交流、动物种群内的信息交流)、机器信息(自动控制系统)和(人类)社会信息。一切存在都在进行着某种形式的表达,只不过人类的表达要丰富得多,因为他们的存在内容更丰富。社会信息就是指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信息,既包括通过手势、身体、眼神所传达的非语义信息,也包括用语言、文字、图表等语义信息所传达的一切对人类社会运动变化状态的描述。按照人类活动领域,社会信息又可分为科技信息、经济信息、政治信息、军事信息、文化信息等。
以信息所依附的载体为依据,可分为文献信息、口头信息、电子信息、生物信息等。文献信息,就是文献所表达的内载信息,以文字、符号、声像信息为编码的人类精神信息,也是经人们筛选、归纳和整理后记录下来的信息(recorded information),它与人工符号本身没有必然的联系,但要通过符号系统实现其传递。文献信息也是一种相对固化的信息,一经“定格”在某种载体上就不能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性质的优点是,易识别、易保存、易传播,使人类精神信息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缺点是不能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固态化是文献信息老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