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为此出现了两个保护生物学专属的概念:伞护种和旗舰种。
所谓伞护种,本身不一定有多大的生态学地位,但它们所需要的生存环境能覆盖很多其它物种,只要有人出钱保护了它,就能连带保护很多别的物种。这样买一送N的买卖当然要做。
而旗舰种甚至连生存环境这个要求都可以放宽,它的基本标准严格来说只有一条:能卖萌,能吸引眼球,能拉捐款。如果连带着还有民族象征啦、国家特色啦什么的,那就近乎完美了。通常我们会尽量挑一个同时也能伞护的物种来当旗舰,一举两得。

没错,大熊猫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完美的旗舰种,WWF拿它当徽标不是没有理由的。它足够奇特,还算珍稀(身为EN一级,已经合格了,虽然有很多物种比它珍稀得多),卖起萌来天下无敌,并且还比较容易圈养,也能胜任伞护种的身份。它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保护者试图赤裸裸地把它的萌点挪用给其它生物,比如一套保护蓝鳍金枪鱼的宣传画,就把熊猫PS上去然后配上标题:”如果我是熊猫的话,你会更在乎我一些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