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城市吧 关注:1,451,950贴子:104,650,568

民国时期中国第一大县——浙江兰溪(有图有J8)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浙江1楼2011-11-20 12:54回复


    IP属地:浙江2楼2011-11-20 12:55
    回复
      2025-08-28 03:50: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商业那个发达啊那时


      IP属地:浙江3楼2011-11-20 12:55
      回复
        假的吧,超过10万的县多了去了


        IP属地:上海4楼2011-11-20 12:56
        回复
          1915年,市区


          IP属地:浙江5楼2011-11-20 12:58
          回复

            民众的积极进取可以改变一座城市的命运。1932年,第一列火车驶进兰溪,铁路正式取代水路成为浙江内陆地区的主要交通方式,而兰溪也从水运时代的“大门户”退步为铁路网上一个“盲肠”的终点。
            幸而有一帮开明的士绅、商贾和百姓携手,革除弊政,鼓励实业,保护工商,扫除社会污垢,使兰溪从单纯的水陆码头转变成为工商并举,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的经济重镇,写下了兰溪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
            上个世纪90年代,兰溪未能抓住经济发展的大好机会,被周边城市和地区远远抛在后面。这是兰溪人心中无名的伤痛。但是需要提醒,这般危机在兰溪的历史上并非没有前例,但历史的教训是:只要我等上下同心努力,努力奋斗,谁说兰溪没有雄起的那一天呢。
            有一首歌唱得好,“既是同舟,在狮子山下且共济”,有一个民谣说得很对“500年前石骨山,500年后黄湓滩”。


            IP属地:浙江6楼2011-11-20 13:00
            回复

              1300年的商业文化积淀的精神
              就兰溪的开发历史而言,早期兰溪经济的繁荣主要得益于水陆的兴盛。宋室南迁,建都临安(今杭州),江南地区一跃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兰溪处“六水之腰”、“七省通衢”,成为贯通浙西皖南以至闽赣的交通枢纽。
              近代以降,随着上海的开埠,江南的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兰溪逐渐成为浙西地区经济作物输出的主要港口,而来自海外的货物也经由沪杭转运兰溪,分流到浙西各地。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国民政府铁道部调查,兰溪商业年交易额为1289万元银元,金华为437万元,义乌为78万元。
              在兰溪的商人中,徽州商人影响最大。其中实力最为雄厚的要属祝裕隆布店,他绵延七代人,繁荣近二百年,鼎盛时拥有白银百万两之多,是兰溪的“乔家大院”。它实行“股东会制”和“经理委托制”,祝裕隆两条店规:平时一切经营权、人事任用权、奖罚权均由经理行使,店主一概不加干涉;二是祝氏店主亲属一律不得在店内任职,包括在店里当学徒或一般员工。这种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要比西方实行职业经理负责制提早了100多年时间。
              义乌商人人数最多,最早到兰溪时并不是经商,而是从下层苦力干起。一代巨贾名商丁光银年少时随撑乌篷船的父母来到兰溪,到了25岁,丁光银的依然“衣衫褴褛,粮无隔宿”。一次托运200担白米到萧山,托运人迟迟没有出现。于是他把载着大米的货船停在临浦埠头,在半年当中一直打听周姓粮商的消息。因船难以卸货,不能接货返航,丁光银的生活难以为继……他的诚信之举一时传为佳话。
              永康商人、东阳商人在兰溪主要以铁业、洋铁业为主,也建立了自己的同乡会和会馆,出现了名震一时的大商人。大商人陈子清继承了父亲创办的“陈隆顺铁店”后,将铁器店改造成批发店,从而带动了兰溪、永康等地铁器业的发展。在**战争前后,陈子清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后,看到一些紧缺物资在八婺大地十分走俏,就抽出一部分资金,做起了德国颜料和英国煤油的代理生意。解放初期,他把1000桶煤油捐赠给国家买飞机大炮,成为“爱国商人”。
              兰溪本地人则在药材业上拥有绝对优势,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诸葛家族。诸葛家族的中药行明代就已经走出全国,五口通商之后更是获得迅速发展,据1947年统计,诸葛村人在全国各省、市、县、镇独资或合资经营的中药行店达200多家(而同期全市为350家),佼佼者如诸葛韵笙先在兰溪城区扩充天一堂为药行,增设同庆药行,经营中药批发业务。又在上海设祥泰参药号,同时在上海、广州、香港三地经营祥源庄药号,在杭州设同丰泰运输行,在浙中西部和皖南赣北广大地域形成经营网络。韵笙经商有道,曾任香港浙江商会会长。热心地方公益,兴办诸葛宗高小学,捐资担三中学(兰一中前身)、高隆小学,民国 9 年( 1920 )又兴办兰溪中医专门学校,任校长。


              IP属地:浙江7楼2011-11-20 13:00
              回复

                在兰溪1300年的商业繁荣中,许多多多的祝裕隆、丁光银将他们的故事留在历史之中,而将他们的精神和文化一点一滴地融入到这个城市的文化之中。兰溪也因而有丰富的商业精神的积淀,积极进取的商业精神也成为兰溪文化的主流价值和核心内容。而这种积极进取的商业精神也使得兰溪度过了近代以来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近代兰溪发展的两次冲击
                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水运很大程度上扮演着现在高速公路和铁路的作用。无数像兰溪的城市因水运而兴起,在中国的历史中扮演着耀眼的角色。
                近代以降,随着铁路的兴起,并逐渐替代水运成为这个古老国家的大动脉。在这一轮交通地理的大变革中,水运重镇开始衰落,而新的铁路枢纽城市开始兴起。兰溪繁荣的基础——钱塘江的水运也开始受到冲击。
                1932年浙赣铁路通车,浙江西部终于告别了没有一寸铁路的历史。铁路的到来,也意味着旧有的交通经济格局被打破,新的城市开始崛起。铁路开始取代钱塘江成为浙江内陆地区的主要交通干道,而兰溪也从水运时代浙西的大门户退步为铁路时代一个盲肠终点,内外货物开始改道金华。1937年,金华与兰溪的商店数量已经持平,各为2000多家。这意味着浙西经济中心的光荣不在为兰溪独享。
                兰溪千年的繁荣开始受到冲击。幸而在铁路开通的同时,1933年兰溪也成为全国四大实验县之一。中央政治学校社会系主任胡次威出任新县长。中国近代非常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地方管理一直未能建立现代化。兰溪三年半的实验县,所做的主要工作是改动了现行的县政府组织体制,提高了县长对全县的控制力;通过掌握人口、土地等基本情况,为实行近代行政管理打下基础;整修公路,兴办实业,兴修水利,进行了一定的经济和文化方面建设工作,并使原有一些赌毒之风盛行的乡村有了很大改观,兰溪由此继续繁荣,此后虽然遭遇日军入侵,但是兰溪在战后迅速得以恢复,与此不无关系。
                第二次危机来自水利工程兴修带来的水运时代的结束。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大规模的水利建设。1957年新安江水库开始修建,兰溪到徽州的水路交通截断。而在历史上,兰溪的繁荣和徽州商人不无关系,徽州商人还为兰溪贡献了难得的商业精神。1968年富春江水库又开始修建,兰溪到杭州水路交通基本结束,成就兰溪1000多年的辉煌水运经济正式结束。
                机遇同时而来,作为新安江水电站的重点配套项目之一的兰江冶炼厂落户兰溪。在计划经济年代,在这个部属大型国有企业的强力带动下,“浙江铝业”、“凤凰化工”、“兰江味精”、“云山制药”、“兰溪电缆”、“兰溪纺织”、“兰溪机床”等一大批国有企业纷纷建立,兰溪成功地从一个商贸港口转型为工业重镇。在长达数十年的整个计划经济时代,兰溪一直是国家的“宠儿”和全国工业的“新贵”。1987年兰溪财政收入超亿元,在浙江省率先成为亿元县。
                相较于同时水运时代的繁荣城市扬州、淮阴在铁路开通之后的迅速衰落,兰溪要幸运的多,在铁路开通之后居然还能将繁荣景象继续维持近60年,不可谓是一个奇迹。平心而论,在水运时代,扬州、淮阴无论是经济能量和繁荣程度都要远远超过兰溪,但是扬州明清以来的繁荣是建立在盐业之上,淮阴的繁荣是建立在漕运的基础的,而这背后的基础是封建王朝政治经济需求。比较而言,兰溪的繁荣则是商业经济自由发展形成的结果,是无数民间商人努力的结果。因此虽然兰溪无论是繁荣程度还是经济能量都不能扬州等相比,但是商业的灵活性和进取心要远远大于前者。而正是这种精神的支持下,兰溪安然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衰落带来的危机,
                


                IP属地:浙江8楼2011-11-20 13:00
                回复
                  2025-08-28 03:44: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兰溪县1915年会有20万市区人口?那全县一共多少人口?


                  IP属地:上海9楼2011-11-20 13:01
                  回复

                    商业精神的丧失
                    上世纪50年代兰溪从商业港口城市向工业重镇转变过程中,国有大企业和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在很大程度上,国有大企业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挽救了兰溪因为水路的衰落而衰落的命运。否则兰溪的衰落极有可能不是在90年代,而是提前到四五十年。
                    但是这种幸运是以商业精神的丧失为代价的。国有大企业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结果之一就是对兰溪文化精神的重新塑造。吃苦耐劳,敢于挑战的商人被改造成国有企业循规蹈矩的厂长经理,精明能干、细心谨慎的伙计成了安逸享受的员工。于是积极进取的商业冒险精神为按步就班的官僚文化和安逸享受的市民文化所代替,
                    


                    IP属地:浙江10楼2011-11-20 13:02
                    回复



                      IP属地:浙江11楼2011-11-20 13:03
                      回复
                        没办法,商业发达,水运发达那时,兰溪市整个浙中,西的枢纽,中心,虽然只是金华的一个县


                        IP属地:浙江13楼2011-11-20 13:04
                        回复
                          这个表肯定有问题的


                          IP属地:上海15楼2011-11-20 13:09
                          回复
                            没问题,不要怀疑


                            IP属地:浙江16楼2011-11-20 13:20
                            回复
                              2025-08-28 03:38: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民国兰溪全县才20多万人,这表有假
                              民国金华府各县人口
                              金华 259,949
                              兰溪 265,276
                              东阳 567,886
                              义乌 311,012
                              五金城 279,476
                              武义 97,367
                              浦江 317,394
                              汤溪 131,346


                              IP属地:浙江17楼2011-11-20 15: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