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初尝愁滋味
14岁的我,此时正坐在我的书桌前。
还有5个月,就15岁了。“14岁”这一字符,在我的生命中就将一去不返了。没什么顿时想起便惊叹“真了不起!”,也没什么“怎么会这样!当时要是那样做就好了”的懊悔。我几乎是安然地要度过了它。
愁是什么?我不知道。也许是我太过浅薄,也许是我早已烂熟于胸,忘记了其本来意义。
但若非要我谈论愁其本来意义(14岁的我),也不是无话可说。
那便是《且听风吟》了。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
“海潮的清香,遥远的汽笛。女孩肌体的感触,洗发香波的气味,傍晚的和风,飘渺的憧憬,以及夏日的梦境……”,这些组成了村上春树的世界。
《且听风吟》十分简单,译成中文只有七万余字。或许是字数的缘故,我读了三遍,之后回忆“且听风吟”时,脑子中仍是近乎空空如也。到底讲了什么?噢,是在大海边的事。噢,有一个女孩。噢,有一个酒吧,有一个温情的调酒师杰。这都不是最重要的。主人公偶遇女孩,产生18天恋情,约定寒假后见面,少女已无处可寻,只好一个人坐在两个人坐过的地方,听风吟唱。作者想要表达的是60年代日本受西方文化影响而产生的颓废情绪,糜烂的生活,在生活中的感悟。与女孩的恋情是无奈,温暖的。离别后只有淡淡的忧愁(或许)。或许,“愁”便由此而来。她已离去,只好叹息,且听风吟。
一切都是淡淡的,像淡蓝绿色清新的海风,绿色的啤酒瓶,浅咖啡色的大众甲壳虫,一切都似乎沉浸在麻木之中,因为感觉太过平淡,但若走远些,回头看时,就会看到许多隐约的影子。影子中有每个人。每个人走过的青春,迷茫,歇斯底里,不知所措,乖戾感,决绝感,友情,愁……
愁似乎便是这么种东西,淡淡的,在微妙的时刻及时出现。
身后还播放着Green Day的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已放了十来遍了吧。
这便是我的14岁,即将过去的14岁。
不知道这种状态如何,将来的道路会怎样。
但或许且听风吟便可获得些许释怀。
14岁的我,此时正坐在我的书桌前。
还有5个月,就15岁了。“14岁”这一字符,在我的生命中就将一去不返了。没什么顿时想起便惊叹“真了不起!”,也没什么“怎么会这样!当时要是那样做就好了”的懊悔。我几乎是安然地要度过了它。
愁是什么?我不知道。也许是我太过浅薄,也许是我早已烂熟于胸,忘记了其本来意义。
但若非要我谈论愁其本来意义(14岁的我),也不是无话可说。
那便是《且听风吟》了。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
“海潮的清香,遥远的汽笛。女孩肌体的感触,洗发香波的气味,傍晚的和风,飘渺的憧憬,以及夏日的梦境……”,这些组成了村上春树的世界。
《且听风吟》十分简单,译成中文只有七万余字。或许是字数的缘故,我读了三遍,之后回忆“且听风吟”时,脑子中仍是近乎空空如也。到底讲了什么?噢,是在大海边的事。噢,有一个女孩。噢,有一个酒吧,有一个温情的调酒师杰。这都不是最重要的。主人公偶遇女孩,产生18天恋情,约定寒假后见面,少女已无处可寻,只好一个人坐在两个人坐过的地方,听风吟唱。作者想要表达的是60年代日本受西方文化影响而产生的颓废情绪,糜烂的生活,在生活中的感悟。与女孩的恋情是无奈,温暖的。离别后只有淡淡的忧愁(或许)。或许,“愁”便由此而来。她已离去,只好叹息,且听风吟。
一切都是淡淡的,像淡蓝绿色清新的海风,绿色的啤酒瓶,浅咖啡色的大众甲壳虫,一切都似乎沉浸在麻木之中,因为感觉太过平淡,但若走远些,回头看时,就会看到许多隐约的影子。影子中有每个人。每个人走过的青春,迷茫,歇斯底里,不知所措,乖戾感,决绝感,友情,愁……
愁似乎便是这么种东西,淡淡的,在微妙的时刻及时出现。
身后还播放着Green Day的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已放了十来遍了吧。
这便是我的14岁,即将过去的14岁。
不知道这种状态如何,将来的道路会怎样。
但或许且听风吟便可获得些许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