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直以为澧县话最接近普通话,现在看来,方言的成分还不少。
这次回老家,好好地把家乡话温习了一遍,发现澧县话越来越有趣。
在湖南,都把常德人叫做说德语的。在湖南政界和商界,说德语的很有影响力。
就澧县话来说,总体属于汉语八大方言里的北方方言——而不是南方的任何一派方言,
从这一点来看,倒还真是比较靠近普通话。
澧县话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保留了古代的入声。现代汉语早已废除了这一音调,
不过在澧县话里遍地皆是,入声与阳声(第二声)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而澧县话的去声(第四声)很少,往往都用阳声和入声代替。
澧县人意识到这个错误,讲普通话时最常见的错误就是,
把本来第二声的字念成了第四声,如把鼻子念成篦子,这就是纠正过了头。
澧县话里有不少的儿化音,这在不知道卷舌的各大南方方言里是少见的。
澧县的儿化音,往往将韵母改为a,所以这也成为澧县话的一个典型特征。
既然是方言,就少不了方言词汇,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澧县方言词汇,注意斜体字要念入声:
告花的→乞丐 录头蚊→苍蝇 掰的→瘸子
中坎→中间 缸嘎儿→杯子
蒙抖→用手或者用土用其他东西遮住
扯卵弹→聊天 索儿→绳子 北瓜→南瓜
黑宝→蠢材 折是→不要紧,没关系,勉强可以
掰吊子→故意捉弄人,使人上当 捅→踩
勒→滚动 该→欠人钱 当儿→以前,从前
折火→烤火 高土→上面 高客儿→老鼠
给嘎儿→脖子 木头→棺材 浪啦儿→胡同
一哈哈儿→一会儿 国人→自己 催壶→烧开水用的壶
作数→算数,就行了 当赖→耍赖皮 唵障→嫉妒
学了这些,不要以为澧县话就入门了,上面这些方言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真正的澧县土话说起来,外地人也是不容易懂的。
不相信?有个澧县话十级的题目,要不试一下?
请翻译:一个令嘎儿掉给嘎儿地,快咯死。
有难度吧?要不降低点难度,澧县话八级题目:
请翻译:家儿中嘎时候,老子看抖高阔的捉抖包谷哒啃,
一哈搁被毛儿看抖哒,高阔的扯起推杆就跑,没跑赢,搁被哈抖哒!
这次回老家,好好地把家乡话温习了一遍,发现澧县话越来越有趣。
在湖南,都把常德人叫做说德语的。在湖南政界和商界,说德语的很有影响力。
就澧县话来说,总体属于汉语八大方言里的北方方言——而不是南方的任何一派方言,
从这一点来看,倒还真是比较靠近普通话。
澧县话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保留了古代的入声。现代汉语早已废除了这一音调,
不过在澧县话里遍地皆是,入声与阳声(第二声)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而澧县话的去声(第四声)很少,往往都用阳声和入声代替。
澧县人意识到这个错误,讲普通话时最常见的错误就是,
把本来第二声的字念成了第四声,如把鼻子念成篦子,这就是纠正过了头。
澧县话里有不少的儿化音,这在不知道卷舌的各大南方方言里是少见的。
澧县的儿化音,往往将韵母改为a,所以这也成为澧县话的一个典型特征。
既然是方言,就少不了方言词汇,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澧县方言词汇,注意斜体字要念入声:
告花的→乞丐 录头蚊→苍蝇 掰的→瘸子
中坎→中间 缸嘎儿→杯子
蒙抖→用手或者用土用其他东西遮住
扯卵弹→聊天 索儿→绳子 北瓜→南瓜
黑宝→蠢材 折是→不要紧,没关系,勉强可以
掰吊子→故意捉弄人,使人上当 捅→踩
勒→滚动 该→欠人钱 当儿→以前,从前
折火→烤火 高土→上面 高客儿→老鼠
给嘎儿→脖子 木头→棺材 浪啦儿→胡同
一哈哈儿→一会儿 国人→自己 催壶→烧开水用的壶
作数→算数,就行了 当赖→耍赖皮 唵障→嫉妒
学了这些,不要以为澧县话就入门了,上面这些方言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真正的澧县土话说起来,外地人也是不容易懂的。
不相信?有个澧县话十级的题目,要不试一下?
请翻译:一个令嘎儿掉给嘎儿地,快咯死。
有难度吧?要不降低点难度,澧县话八级题目:
请翻译:家儿中嘎时候,老子看抖高阔的捉抖包谷哒啃,
一哈搁被毛儿看抖哒,高阔的扯起推杆就跑,没跑赢,搁被哈抖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