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吧 关注:72,026贴子:672,889

【日本战国时代】战国名词解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应仁之乱  
室町时代末期,以京都地区为中心所发生的反乱。室町幕府对旧有的守护大名欠缺强有力的统御机能,特别是在中期之後,不断地为有力守护大名的反乱所苦恼,加上连续的失政、腐败、土一揆、德政一揆的发生,幕府的支配力显著地衰退下去。另一方面,诸家的家门承继斗争激烈,以将军家、管领家(龟山家、斯波家)的继嗣问题为发端,与两有力守护大名细川氏(东军)、山名氏(西军)之间的势力斗争结合在一起,一四六七年(应仁元年)天下被分为两大阵营,发展成相互对立的局面。这样的乱相延续了十一年,并且从中央逐渐往地方扩大。一四七七年(文明九年),这个由中央所引发的乱事终告结束。由於这个战乱事件,京都完全荒废,幕府的威信尽失,更加速促进庄园制的崩坏。相对地,在地武士势力不断地强化起来,乃逐渐发展成「战国大名领国制」。多数的公家(贵族)为了逃离战乱,而暂时避居於地方,间接促成文化的地方普及化现象。  

   

桶狭间之战  

一五六0年(永禄三年)在尾张国桶狭间地区,今川义元与织田信长的对决。义元率领骏河.远江.三河的大军进入信长的领内尾张,准备驻军桶狭间时,被信长奇袭而败死。这场战役,确立了信长称霸的端绪。  

   

大之阵(冬之阵.夏之阵)  

一六一四年(庆长十九年)冬、一六一五年(元和元年)夏,德川氏分两次把丰臣氏歼灭的战役。关原之战後,掌握天下实权的德川家康为了压迫敌对势力的丰臣秀赖,一六一四年以方广寺的钟铭(以钟铭内文有诅咒家康的字眼)、以及旧丰臣氏家臣出身的浪人(失去主家的武士)结集於大企图举兵等问题为藉口,举兵讨伐。秀赖与周边的近臣、真田幸村等人固守大城,巧妙地掌控地理要害奋力抵抗。家康原本以填埋城的外堀为要件,愿意谈和,然而他竟违反约定,进而要求内堀也必须填埋,并且强要秀赖转封。一六一五年,两者间再重启战火。失去防御力的秀赖虽然努力抗战,但已是时不我与了。同年五月八日,大城陷落,殿.秀赖母子以自杀明志,丰臣氏正式灭亡。  

   

战国大名  

战国时代,割据於各地的大领主。作为室町幕府权力基盘的守护大名於应仁之乱以後,领国支配权次第被其家臣之守护代、国人层剥夺而逐渐地没落。至战国时代末期为止,仍能维持其领国规模的守护大名有武田氏、今川氏、大友氏、岛津氏等数氏;追随主家(主君)而成立的大名则有後北氏、长尾氏(上杉氏)、斋藤氏、浅井氏、朝仓氏、织田氏、长宗我部氏、龙造寺氏、有马氏等众家。这些战国大名以国人、土豪层为给人,进而组织自己的家臣团,强化对农民的直接支配。这种专制支配遍及於领国一元内政治、经济等各个层面,包括分国法(家法)的制定、城下町的建设、土地户口的调查、工商业的保护统制、新田开发、灌溉治水、宿驿传马的整备等各个分野。因此,战国的社会是较前代的社会更有组织且进步的社会。另一方面,这样的进步社会也进而造就出能够统合各个大名的新社会。换言之,在战国大名相互激烈的斗争过程中,相继出现如织田氏、丰臣氏的大业,并有德川氏承继其後,塑造出近世的幕藩体制社会。  

   

室町幕府  

一三三六年(延元元年、建武三年)足利尊氏所开创的武家政权。至一三九二年(明德三年、元中九年)为止,日本一直停留於南北朝对立的时代,而其最盛期则属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应永年间(一三九四~一四二七年)。另一方面,也呈现出有力守护大名连合政权的态势。然而,伴随应仁之乱的发生,幕府的势力乃逐渐衰退,最後退居成一介京都地方政权之类的存在。一五七三年(天正元年),十五代将军/足利义昭被织田信长所追放,幕府的政权乃随之灭亡。  

   

鎌仓公方  

又称为鎌仓御所、鎌仓殿。从一三四九年(正平四年、贞和五年)足利尊氏的次男/基氏替代其兄长/义诠进入鎌仓入主关东,乃至一四五五年(康正元年)足利成氏移居古河为止,史称鎌仓府足利氏为鎌仓公方。从成氏之後,则改称古河公方。  
 
 
 



1楼2006-08-23 14:50回复

    五大老: 
    丰臣秀吉在五奉行之上设立的行政最高机关。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辉元、上杉景胜(最初为小早川隆景)、宇喜多秀家。 

    五奉行: 
    丰臣政权中分掌政务的五位奉行。浅野长政、石田三成、增田长盛、长束正家、前田玄以。 

    外样: 
    武家时代,和主家没有世代相传的主从关系的家臣。 

    外样大名: 
    江户时代,既不是德川氏又不是德川家世代相传的家臣。主要指关原之战以后才成为德川氏的诸大名。表大名。→谱代大名 


    宿老: 
    幕府、诸藩的重臣。指镰仓幕府的评定众、引付众,室町幕府的评定众,江户幕府的老中,诸藩的家老等。 


    元服: 
    祝贺男子成人的仪式。内容是改变发型和服饰,加冠。年龄多在11岁—17岁。废止幼名,起正式的名字。 

    御料人(御寮人): 
    对有地位的人的儿女的尊称。 

    御家人: 
    1、 镰仓、室町时代,幕府将军的谱代武士。 
    2、 江户时代,将军直属的家臣。御目见以下者。 

    御目见: 
    江户时代,指旗本(解释3)参见将军。或指这种资格。 

    一揆: 
    1、 同心协力,团结一致。 
    2、 中世纪的土一揆、近世的百姓一揆等,以抵抗统治者为目的的农民起义。 

    一领具足: 
    战国时代,土佐国长宗我部氏手下的下级家臣。农兵未分离的武士。 

    一门: 
    同一家庭或是同一家族(的人)。 


    直参: 
    直接隶属于君主的家臣。特指江户时代,将军直属家臣中知行不满一万石者。即旗本(解释3)与御家人(解释2)的总称。 

    战国大名: 
    战国时代,各地的割据势力,大领主。继守护大名之后出现。 

    中老: 
    武家的重臣。镰仓、室町时代的引付众。丰臣时代与五大老、五奉行一起参与政务的重职。室町、江户时代,诸大名的家老的次席。 

    足轻: 
    平常从事劳役,战时成为步卒。在战国时代,接受弓箭、枪炮的训练,编成部队。江户时代成为最下等的武士。杂兵。 

    知行: 
    中世、近世,上级赋予的职务或对领地的支配权。亦指给与家臣的领地。


    7楼2006-08-23 14:56
    回复
      2025-08-14 08:43: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庄园(しょうえん) 

       庄园概而言之即“私有土地”。律令制虽确立了土地为公地,人民为公家之民的原则,并未禁绝私有土地,奈良时代的《垦田永年私财法》,就部分的承认了私有土地的存在。 
       《垦田永年私财法》是造成庄园出现的要因。庄园随着土地制度继续变化,最终于应仁之乱后崩溃,丰臣秀吉的太阁检地及大名知行制的确立,则将其完全消灭。 
       庄园依时期有“垦田地系庄园(初期庄园)”及“寄进地系庄园”之分。 
       八世纪到九世纪为“垦田地系庄园”(输租田) 
       十世纪到十一世纪为“寄进地系庄园”(不输租田) 
      -------------------------------------------------------------------------------- 
      守护(しゅご) 

       守护是镰仓时代、室町时代由武士出身的军事行政官。1185年,源赖朝以讨伐源义经为由,在全国设立守护,赖朝拥有其任命权。 
       镰仓时代,原则上一国一人,由得力的御家人任命,守护的权限包括征剿叛乱者,逮捕杀人者,及监督京都与镰仓的警备事宜。守护任职之国内的御家人听其指挥,治安维持及警察权力由其行使,遇有战事则负责指挥国内武士。 
       至镰仓时代末期,守护统治一国的地头、御家人,侵占庄园,有了领主化的趋势。室町时代至南北朝后,权限更广,守护可在某一地域独立地行使权力,往往转变为守护大名。 
      -------------------------------------------------------------------------------- 
      地头(じとう) 

       地头是负责管理“庄园”及“公领”事务的职务名称。其责任有徵收、上缴年贡,管理土地,维持治安等等。 
      在平氏政权中即有出现,源赖朝得到其任命权,应是1185年以后之事。承久之乱(1221年)时,拥护上皇的公卿与武士领地均遭没收,有功的御家人得到新的任命。于是便称为“新补地头”,而将承久之乱以前的地头叫做“本铺地头”。 
      地头作为当地的实力派,权力逐渐伸张,往往侵占庄园土地。至室町时代,经过南北朝的内乱,守护统治其领国,任命得力家臣为地头,已成常态。


      8楼2006-08-23 14:56
      回复
        室町时代还保留着御家人的称呼,但武士家族已经具备了前代所无的独立性。降及江户时代,则成为专门的称呼,一万石以下的幕臣,凡有资格谒见将军者,称为“旗本”,无此资格者称为“御家人”。 
        -------------------------------------------------------------------------------- 
        执权(しっけん)【镰仓时代】 

         执权是镰仓幕府的役职名称,意指“掌握幕府权力,帮助将军处理政治”。这本来是朝廷对上皇身边处理事务者的称呼,13世纪掌握了幕府实权的北条氏沿用之而称执权。1203年,北条时政担任政所别当,与大江广元并列,乃号称执权。其子义时接替时政后,锄灭和田一族,兼任侍所别当,幕府大权在手,将军亦成为名义上的统治者,执权的地位更加稳固。 
         以后,执权由北条氏世袭。 
        -------------------------------------------------------------------------------- 
        六波罗探题(ろくはらたんだい)【镰仓时代】 

         六波罗探题,乃是镰仓幕府继京都守护之后,在京都的六波罗地方所设的行政机关首领,主要的任务是监视朝廷、统辖西国的御家人。 
         承久三年(1221)后鸟羽上皇等皇室贵族倒幕失败,史称承久之乱,京都守护二阶堂光季死于乱中。是时,北条泰时、时房(时政之子)占领京都,为处理乱后事务在六波罗筑了南、北两处居馆,在这里警备京都市中情况、监视朝廷的动向,实际上取代了旧有的京都守护职务。六波罗探题由此设立。宝治元年(1247)三浦家灭亡,北条长时就任北六波罗探题,其后这个要职一般由执权本人任命北条一族的重要人物担当。 
         探题的工作是监视朝廷、与之交涉,并且维持京都、近畿的安定。后来,裁判制度与评定众、引付众等组织完备,裁判的管辖范围是尾张以西的西国行政、司法、御家人统辖,其后因为镇西探题的设立,九州分到了管辖之外。镰仓后期,三河也划归管内。 
         后醍醐天皇方的足利尊氏于正庆三年(1333)五月七日攻入京都,六波罗探题至此消失。 
        -------------------------------------------------------------------------------- 
        连署(れんしょ)【镰仓时代】 

         连署,镰仓幕府负责辅佐执权处理政务的官职,相当于执权的副职。最初,文书由数人共同署判(签名),执权幕府下达公文时,其他人与执权一同在文书上署判,就称为连署了。 
         直到元仁元年(1225),执权北条泰时为分担政务,任命叔父北条时房为连署,以后连署始持有极大的权力,甚至与执权并称“两执权”、“两后见”。于是,演变成为与执权有同等权限的副职,执权的候补者。 
         时房之后,北条一族的重要人物如泰时之弟重时、政村(七代执权),曾孙时宗(八代执权)都曾担任连署。执权年少时,政务就由连署来处理了。 
        -------------------------------------------------------------------------------- 
        评定众(ひょうじょうしゅう) 

         评定众,指镰仓、室町幕府政务、裁判的评议机构。1199年,镰仓幕府次代将军源赖家始创“十三人合议制”,十三人为北条时政、北条义时、大江广元、三善康信、和田义盛、中原亲能、比企能员、藤原行政、三浦义澄、八田知家、足立远元、梶原景时、安达盛长。 
         元仁元年(1225),执权北条泰时将幕府政务、裁判的最高评议机关制度化,设立评定众。 
         评定众最初由北条一族、及大江、二阶堂、三善、清原等幕府官僚与三浦、千叶、安达等有力御家人构成,是幕府合议制的中心。到了建长元年(1249),五代执权北条时赖将之改为诉讼的专门机关,与引付众共同审理诉讼、裁决事务。 
         而后,北条家掌控幕府实权,建立“得宗专制”政治(北条家家督被称为得宗),评定众作用渐微,幕府政治中的评定众合议制趋向形式化。 
         室町幕府的评定众没有实际作用,只是保持了传统的名目,到战国时期就完全废止了。 
        --------------------------------------------------------------------------------


        10楼2006-08-23 14:57
        回复
          御成败式目(ごせいばいしきもく) 

           御成败式目,贞永元年(1232)由执权北条泰时制定,是武家最初所定的法律,制定时,以年号命名为《贞永式目》(じょうえいしきもく),共有五十一条条文。 
           式目根据源赖朝以来的先例、武家社会习俗等道理成文,涉及神社、寺院,规定了守护、地头职分、御家人所领继承等问题的处置。御家人所领关系的裁判占到了全部式目的三分之一,巩固了幕府与御家人的主从关系。 
           式目一出,朝廷的律令就被否定,式目适用于幕府势力内的地区,朝廷支配下的律令系统被称为“公家法”,庄园领主只为“本所法”效力。以后,幕府势力扩大到全国,作为重视公平裁判的武家法度,影响增大之后,式目的做了少量修改,这种必要的个别法令修改发布时称为“式目追加”。 
           《御成败式目》是武家的基本法度,影响了后世许多武家的法典。 
          -------------------------------------------------------------------------------- 
          皇族将军(こうぞくしょうぐん)【镰仓时代】 

           镰仓幕府初代将军源赖朝诛灭兄弟诸家之后,自己的直系子孙,也因三代将军源实朝被暗杀而断绝。真正的掌权者即幕府执权北条义时打算奉立亲王为将军,受到后鸟羽上皇反对而没有实现。 
           结果,义时迎赖朝的远亲、藤原九条赖经到镰仓就任新将军。此人是九条道家与西园寺纶子的儿子,摄关家子弟,因之被叫做“摄家将军”或“藤原将军”。 
           宝治元年(1247)三浦泰村一族灭亡,后鸟羽上皇也早在承久之乱后被流放,北条家的地位达于顶峰,终于如愿以“皇族将军”代替了藤原将军。皇族将军或称亲王将军,是从后嵯峨天皇的皇子宗尊亲王开始的。 
           以后,皇族将军延续了四代,始终是手无实权,顶着虚名的将军。 

          【镰仓时代历代将军】 

           四代、五代为藤原将军;六代以后为皇族将军。 

           初代:源 赖朝(みなもとのよりとも) 源义朝之子 
           二代:源 赖家(みなもとのよりいえ) 源赖朝之子 
           三代:源 实朝(みなもとのさねとも) 源赖朝之子 
           四代:藤原赖经(ふじわらのよりつね) 九条道家之子 
           五代:藤原赖嗣(ふじわらのよりつぐ) 藤原赖经之子 
           六代:宗尊亲王(むねたかしんのう)  后嵯峨天皇之子 
           七代:惟康亲王(これやすしんのう)  宗尊亲王之子 
           八代:久明亲王(ひさあきらしんのう) 后深草天皇之子 
           九代:守邦亲王(もりくにしんのう)  久明亲王之子 
          -------------------------------------------------------------------------------- 
          引付众(ひきつけしゅう) 

           引付众的设置起于五代执权北条时赖,是专务诉讼审理的幕府职名。时赖确立了裁判制度,评定众的会议从此被称为“评定”,在评定众之下新置了“引付”,随即任命了引付众,专门处理与御家人所领相关的诉讼,以迅敏、公正的裁判为原则。 
          -------------------------------------------------------------------------------- 
          地头请(じとううけ)【镰仓时代】 

           地头请,即庄园领主委托地头来管理庄园,地头对领主交纳一定额的年贡而形成的契约关系。 
           镰仓幕府在地方任命御家人为地头,地头要为名义上的庄园领主征收年贡。幕府势力的扩张中,庄园不断增多,远方地头的支配权扩大,对缴交年贡也不那么热心了。住在京都、奈良的领主鞭长莫及,只好告到幕府,引起不少纷争。然而,强龙不压地头蛇,事实上幕府对当地地头的行为也无法制止。 
           既然如此,庄园领主只有退让一步,立下契约,把庄园的支配权完全让给地头,自己收纳一部分年贡,以此来解决纷争。所谓地头请,就是这种庄园领主对地头妥协的产物。 
           之后,连四代将军之父九条道家的庄园中,也有八处实行了地头请制度,可见其普及的程度。 
          --------------------------------------------------------------------------------


          11楼2006-08-23 14:58
          回复
            桧垣回船: 
            也叫菱垣回船。回船是在沿岸航路往来运输旅客、货物的船只。桧垣回船是定期往来江户、大坂之间的百石以上的货船,从属于江户十组问屋和大坂二十四组问屋,专一运输与两地问屋有关系的商品以及幕府、诸藩的货物,受官方保护。其两舷的栏板下部作桧垣状(桧垣是用桧木的薄板交叉结成菱形孔的矮墙),因此得名。 

            樽回船: 
            樽是盛放酿造品及其流动物的木制容器。樽回船是江户时代于江户、大坂间专一运送酒类货物的回船。 

            狂歌: 
            使用俗语哼唱,带有诙谐滑稽色彩的短歌,在江户中期以后非常流行。 

            向付: 
            日本料理中置于饭菜对面的器皿,通常盛放山椒味噌之类简单的食物。 

            御室烧: 
            江户初期的陶工野野村仁清在京都御室仁和寺门前开窑烧的陶器。也称仁清烧。 

            火入: 
            抽烟用的放置炭火的小器皿。 

            绘高丽: 
            中国磁州窑所产陶瓷,以上化妆土的白地黑花为特色,江户时代日本误以为是朝鲜所产,因此讹称为“绘高丽”。 

            刷毛目: 
            朝鲜李朝早中期产生的陶器风格,将白色化妆土用毛刷刷在器物上,外罩透明釉,不施任何镶嵌或绘画装饰。 

            交趾: 
            日本对中国法华、三彩风格陶瓷的称呼。 

            宋胡录: 
            泰国素可泰王朝时期(1257~1350)在宋加洛等地烧造的陶瓷,绘画装饰完全图案化,多铁绘。 

            “上代样”书风: 
            指在中国书风基础上,在平安中期形成的日本自己风格的书法。原兼及汉字、假名两书道,明治以后尤其推崇当时的和样书道,所以往往专指假名书。 

            三迹: 
            指平安中期的书家小野道风、藤原佐理和藤原行成。他们创立、完善了“上代样”书风。 

            宽永三笔: 
            指江户初年的著名书家近卫信尹、本阿弥光悦和松花堂昭乘。他们用大胆的创意带动了日本书道的觉醒,给堕于低俗的江户初期和样书法带来了上代样的清新气息。 




            回录:火灾 

            花营:室町幕府,也称柳营 

            脚力:使者 

            下若:酒 

            公平:收入 

            检断:刑事处罚 

            孔方兄:钱 (呵呵,好理解) 

            骨柄:人品 

            五明:扇子的别称 

            高直:昂贵 

            甲乙人:杂役者 



            仕置:统治、处置、刑罚 

            死骸敌对:违背死者遗言 

            下地:与上分对应,指实际掌握的土地 

            入魂:亲密、照顾(这个经常看到) 

            吹嘘:举荐 

            青女:妻子的别称,身份较低的妾,侍女,年轻女子 

            成败(更常见了):处理政务、裁决、处罚、杀死 




            立柄:状况,情况 

            逐电:逃跑 

            治罚:征讨 

            手返:谋叛 

            天气:勅命 

            得替:没收 

            得分:收入 

            届:尽忠 





            引替:费用 

            不图:偶然地 

            粉骨:努力、尽力 

            八木:米 

            由绪:根据、理由;事情的经过 

            余仪:其他事情,别的方法


            13楼2006-08-23 14:59
            回复
              以上资料来自互联网,若有谬误,希望大家指出


              14楼2006-08-23 14:59
              回复
                一世英雄又如何
                毛利元就


                15楼2006-08-23 15:10
                回复
                  2025-08-14 08:37: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武田信玄


                  16楼2006-08-23 15:11
                  回复
                    信长


                    17楼2006-08-23 15:12
                    回复
                      丰臣秀


                      18楼2006-08-23 15:12
                      回复
                        以前听说过三只筷子的故事,打了太阁后,才知道毛利老头是原创作


                        19楼2006-08-23 17:28
                        回复
                          d


                          21楼2006-08-24 14:18
                          回复
                            • 220.178.5.*
                            都错啦
                            这是欧洲的传说
                            折的是箭
                            中国和日本都不是原创


                            22楼2006-08-25 11: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