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勒的幽灵吧 关注:63贴子:4,046
  • 14回复贴,共1

布莱希特的戏剧精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萨伊德说: “流亡是道德的坚持”。

1949年,流亡十六载的阿多诺回到德国。在法兰克福,一个被损害的舞台正等候他,他将在那里进行对被损害的生活的第二反思。就在阿多诺重返柏林的前两年,另一位流亡已久的德国知识分子也回到了东柏林,他就是布莱希特。

阿多诺最终没能象勋伯格成为一个职业音乐家,布莱希特却如皮斯卡托那样成为职业剧作家和导演。1928年,布莱希特与作曲家库尔特•魏尔合作了《三角钱歌剧》(《乞丐歌剧》),这部戏剧作品一经上演即获得成功。在此之后,布莱希特一直保持着充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与同为德国戏剧家、流亡者与马克思主义信徒的托勒有太多不同。托勒死于贫困与绝望的那一年,布莱希特的创作生命正如潮水涌动,他先后完成了《卡拉尔大娘的枪》《第三帝国的恐惧与苦难》和《勇敢母亲》(又译《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

我们应该知道,从莫斯科,再到瑞典和美国的流亡线条,使布莱希特却选择了与阿多诺不同的体验之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布莱希特寻求人本身的出路。身外历史的惨痛,心灵流亡的苦闷却在摧残着知识分子的良知。布莱希特选择了思考,他的灵魂在德意志的精神领域徘徊。如同黑格尔宣告“真理的具体性”成为时代箴言,布莱希特便竖立了自己的戏剧精神――时代的戏剧精神。

谁也不能否认,1935年的莫斯科剧场,当梅派京剧以一种多棱镜的形式展现在布莱希特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面前的时候,两人对不同的表现风格的惊异,不啻带来现代戏剧史上的重大分化,而且引发了一奇妙的文化现象:两个民族的文化经验业已分道扬镳,却又彼此印证,不可割离。

通常以为,一种习惯的生活经验,在斯坦尼处获得新生,却以布莱希特的名义遭到拒绝。因为后者声称要推翻第四堵墙,而且要取消作为回音的“共鸣效应”。如果亚里士多德对艺术的功能描述为,提供审美虚幻来抵制和消除满足感,以此来抵制消除情感因素的净化作用,与压抑作用合二为一,那么布莱希特则正好相反:“最廉价的间离方法就是激清。”布莱希特如是说,他将与之相反的戏剧形式称做“非亚里士多德戏剧”。戏剧必须对自我提出科学要求,也就是说,戏剧必须承担教育的使命,它应该提供理智的契机――就象科学那样。

P类戏剧与K类戏剧的划分,厘清了布莱希特的本来意图:“P类戏剧要求演员表演别人,要求观众去看。观众在K类戏剧中则是主动的,然而只是想象的。P类是被动的,然而只是暂时的。尽管如此,人们仍然反对K类型里同样只是暂时的、想象的、主动的;从P类型出发,人们必须面对后面的行动却少必要的规范这样一个问题。K类型也能让人学到东西,当然不是借助P类型的理性;后者也能引起感情,当然不是K类型的未经净化的粗俗感情……”P即德文天文馆Planetarium的第一个字母,按照布莱希特的说法,戏剧表演虽然不不能提供天文馆中日月星辰式的机械运动,却能够把要表现的事件作为个别事件,并一再表现出与规则的偏离,因此具有概括性质。戏剧表现的不是状况,而是可能。预言与历史不仅提供了一个制高点,并且以推导的方式宣告杜绝了人与外在时间的断裂。

“我们必须清除这样一种信念,即人们通过疏远理智而接近沉醉才接近艺术享受――我们已经知道,从理智到沉醉的整个尺度以及理智和沉醉在艺术享受中的对立是现实的。”

K-类戏剧以其情感方式进行着催眠,或者说,它表现为一种可疑的主动性――呈现出形式的现实主义(因为它们可以提供冲动和共鸣)而强制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冲动是必然的,冲动的结果也被给予了。K类戏剧如同艺术领域内强行租赁给的门锁,观众必须再次租赁钥匙,门才得以打开。因此对大多数人而言,K类戏剧只能完成一种作用于心理的情感调和,人只能作出单义判断。然而戏剧的使命,如莱辛所说,在于“提供丰富的契机”。除了真实与陌生,谁也不能保证丰富的契机存在着。如果戏剧要承担这样的使命,则不得不以历史的图景展现,其中个别事件与可能性相互依赖,编织了人与人的立场,促使内在经验的融合与运动。



1楼2006-08-12 22:57回复

    阿多诺在《美学原理》中提出相仿的观点:“在这个充满莫名其妙恐怖与苦难的时代,认为艺术可能是唯一存留下来的真理媒介的思想颇为可取……那种虚假的幸福感,奠定了真实的现代艺术趋向阴暗客观性的地位。”

    1948年,布莱希特组建剧团核心,并完成了被喻为“新诗学”的《戏剧小工具》,系统对“历史化”进行阐释。布莱希特这样要求演员:“(剧情)怎样对于我们的洞察力有好处,你们就怎样演。”即使K类戏剧也应如此。其原因就在于“那是一些需要重复的东西,一些陌生人的情感,表演事件已经被检验过……所有这些,应该具有它自然的姿态,公开表现出来,目的是为了获得冷静感与现实感,以激发人们思考。”――这种思考,是对初次印象的回忆,或者说,是对被给予思考的思考,因此,布莱希特主张,在表演过程中,它应该以哲学家引为惊异的状况出现,即“使陌生化”。 

    需要留意的是,在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中,异化与异在化的概念被严格的区分着。异化状况象征了人与历史环境、时间环境的脱离,它将意向同化为情感,有极强的催眠效应,这正是布莱希特进行反击的目标。异在化强调的是陌生感,目的在于制造 “内在的异质性”,它产生出“与现实原则不和解的条件意向,因而变成可说教的东西……艺术的异在性即升华。”于是在布莱希特的剧作中,一种不可思议的可能性,只要它是现实的,就会被显现出来。

    1938-39年分别完成的《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与《第三帝国的恐惧与苦难》着力证实强调着异在化,并以历史的语境强调观者的参与,虽然仅限于反诘的参与。《第三帝国的恐惧与苦难》一剧中,几个科学家兴致勃勃地赞叹爱因斯坦,当他们意识到正在被监视的同时,来自门外的威胁凸现出来。因为按照布莱希特的说法,任何社会要为人的心态负责,因而异在的恐惧感正是作者最杰出的方法。科学家不必遭受噩运,制造恐惧的内因即是人的噩运,于是他们转而放大声音诅咒作为犹太人的爱因斯坦,此时此刻,受到质疑的不是科学家,而是恐惧的发端。感受完成其指向--虚幻的抑或实在的,沉醉的抑或批判的,将在现有秩序中得到有力印证,观者的选择在于对感受的应用和处理。

    艺术作为一种深刻的本质在历史中被揭露出来,因此,艺术的启示地位必须被确定,虚幻的情境化因素才能被排除。自然人通过社会方式识别社会,这不仅是自我意愿的敞开,而且具有启迪意义。在我看来,皮蓝德娄在《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中努力营造的三元世界,正需以内省的方式转机于主体的审视之中,并被赋予了重申和流变的权能,在这种权能的只配下,人有了思辨的热情与方法。在易卜生,尤其是豪普特曼的作品中,这种方法得到了前瞻,《群鼠》与《织工们》就是最好的例证。不同的是,在上述两部作品当中,豪普特曼选择当下视角,不得不囿于现状本身,因此它带来的历史效应相对局促。

    创造的思维具有否定机制,这种观念在法兰克富式美学流派中被充分理解。艺术唯有对不幸意识进行征服,才可以完成压抑的升华。马尔库塞看来,“在(艺术)形式中包含着否定的东西,形式总是一个‘破碎的’‘升华了’的对立,它使现存现实发生形式和实质的变化,即从现存现实中解放出来。这种变化创造了自我充实的天地,使艺术无论具有怎样的现实性、自然性,它依旧是现实和自然的“他者”。在这个美的天地中,对立的确被“解决了”,以致它们的显现,表现出它们归属其中的普遍秩序。这种普遍秩序首先是具体的、历史的东西……个体使普遍意义具体化。因此,个体在他不可替代的命运和地位之中,成为一个普遍真理的预言家。”布莱希特就是这样将个体内容,“转移到它所属的普遍秩序当中”。这种充满着面向生命大全预言的秩序,正是从天文馆中走出的布莱希特涉猎到的晴朗星空。

    艺术的悲剧在于,无论朴素与理性怎样为艺术辩驳,感性总是拒绝与之和解。布莱希特去世后多年,阿多诺毫不客气地指出,布莱希特是以意识浇铸戏剧,并且借助一种钝器过分消灭主体差异,让戏剧变成社会纪录片。在1970年出版的《美学原理》中,阿多诺不仅一次提及布莱希特的审美理论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误区。按照阿多诺的观点,布莱希特对表现主义的批评是偏激的,他自己甚或无法补偿对艺术的理解失误,阿多诺生涩地称之为对实证主义者外交辞令的误区:“在《伽利略传》与《四川好人》两部作品中,很难说出作者的本意;即使能够弄清,但如此主观的意图与这些剧作的客观性相比会显得苍白无力……正像艺术从来不是、甚至将来也不会成为情感或肯定自身本质的心灵语言一样,艺术也没有必要追随可被标准只是形式把握的东西。”
    


    2楼2006-08-12 22:57
    回复
      2025-08-11 15:12: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稿

      待改!!!!!!!!!!


      5楼2006-08-12 22:59
      回复
        好文章,难得一见的好文章!


        6楼2006-08-13 00:36
        回复
          参考书目:

          桌上放的都是~~~~~~~~~
          huahua


          7楼2006-08-14 14:06
          回复
            • 218.83.47.*
            轻松一下,《布莱希特的情人》也不错,长短与本文形成鲜明的反差,别误会,确实好文,期待第2稿


            8楼2006-08-28 18:08
            回复
              布莱希特乃一风流才子,情人颇多。露特·贝劳是他的最爱


              9楼2006-09-23 14:34
              回复
                过来顶一下咯,我的剧本进行的不错


                10楼2006-09-23 14:36
                回复
                  2025-08-11 15:06: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_@
                  Alina小姐下午


                  11楼2006-09-23 14:38
                  回复
                    嘿嘿嘿嘿,小金也是才子~~~~~~~~~~~~~~~~~~~~~


                    IP属地:四川12楼2006-09-23 22:00
                    回复
                      那我风流啵?


                      13楼2006-09-23 22:49
                      回复
                        • 65.59.219.*
                        这篇文章,我已经转载到美国网站上去了,推荐给华人作家。

                        希望您不会介意:


                        14楼2007-05-02 12:38
                        回复
                          • 58.41.38.*
                          再次拜读,无尽的思念
                          Alina


                          15楼2009-03-12 01:45
                          回复
                            • 61.152.152.*
                            思念,思念......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16楼2009-03-19 16:48
                            回复
                              2025-08-11 15:00: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希望舍勒的幽灵的新作品


                              17楼2010-10-22 09: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