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空闲的一大段时间里,常在家看从网络上下载的电影,有时一天看3部,甚至连芭芭拉·史翠珊的《你好多莉》都看了。后来我意识到这真的不太好。起码我年少时,并不认为自己到了26岁时会一个人躺在租的房子里的床上看完一部1968年的歌舞剧,并且看完后还觉得很不错特地再去听原声碟。这太做作,太闲,不属于我最初对人生的规划。
电影看多了,对人其实没太多帮助,无论教育意义,还是情商的赋予,电影能做到的只能到那个程度(和人也有关),即使看一千部电影(或者看一万本书),能长翅膀飞到天上去吗?
我对艺术爱好,但讨厌对艺术品迷恋,也从不把什么经典当回事,认为那都是假惺惺的存在,什么崇拜,都是谣言与八卦对人的不良影响(对商业的宣传)。肚子饿了依旧要在傍晚的乌烟瘴气的马路上去买晚餐;简历依旧不可能出现1000部电影里任何一部、或者什么艺术品的名称。
假如我现在40岁,坐时光机回去看看25的自己,我发现自己在那单人床上躺着看了半个多月的电影。无论怎样,这难道不是很让人着急?
当然这与“时光机”“单人床”什么的都无关,我只是有一瞬间会忽然领悟到我只是在看那些演员“工作”,花费了十分宝贵的生命。它们无法值回票价在你活着的日子里。
此外,也不推崇看电影成为主流消遣方式,人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大片们都是冲着中国的“亿票房”来的,分明“来者不善”。
也许又有人说了:开心看部电影,哪有那么多情绪哦。——我就是不喜欢人们讨论电影或电影明星时说“amazing”“Incredible”的表情,也不喜欢商场里有人像**一样排队买票。
不过写归写,我偶尔也是那种讨论电影或电影明星时说“amazing”“Incredible”的人。《变3》上映时,也会是商场里像**一样排队买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