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几天参加了族亲一位的丧葬仪式,对周边地区的丧葬礼仪有些了解,在这里谈谈,让大家作为一种旧文化了解,并不是提倡。
一位老人的丧葬礼仪,要经历:
初终(家中男女举哀,移遗体于厅堂)
讣告(告知有关亲戚共襄丧事)
含殓(以玉放于死者口中称含,为其换衣服称殓,殓后入棺,盖棺安钉称柩)
成服(亲属各依服制分别穿上孝服,举哀拜棺)
送柩(举挽轴、花圈者前行,4—8人抬柩,孝子捧杖,孝妇、孝女等头披麻盖,沿途举哀,亲戚友人随行)
虞祭(也称回主)
做旬(第一旬至百日祭拜9次)等程序。
出殡队列,各地因规格不同,层次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总原则是
鸣锣开道,
鸣炮
放纸
顺提孝子灯。。。。
灵柩送出村后,暂停行进,孝子回头下跪,再由送殡队列拜谢完毕后,孝子伴灵柩只殡仪馆。送葬者才全部卸去送殡饰物,然后从另道回家。送殡队伍回孝子家时要饮红丸汤(或糖果)。
隔一定的时间后是进行“行宫拜忏”
行宫拜忏队列增加的经师,在联彩后,孝子持杖的幢幡队列前。有的第二天要“见水府”,即到河边拜祭,其队列基本于出殡相同,只是放纸、花圈不需上队,原灵柩位置改为纸轿,遗像可置于轿内,由两人抬着。
新时代,提倡父母在生,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尽孝敬。父母逝世,应丧事新办,反对讲排场,铺张浪费。特别是现在,一场丧事动辄十来万元,已逐渐成为一些低收入的负担,对遗留的许多礼仪应删繁就简,讲究时间、卫生、效率,形成新风尚。
一位老人的丧葬礼仪,要经历:
初终(家中男女举哀,移遗体于厅堂)
讣告(告知有关亲戚共襄丧事)
含殓(以玉放于死者口中称含,为其换衣服称殓,殓后入棺,盖棺安钉称柩)
成服(亲属各依服制分别穿上孝服,举哀拜棺)
送柩(举挽轴、花圈者前行,4—8人抬柩,孝子捧杖,孝妇、孝女等头披麻盖,沿途举哀,亲戚友人随行)
虞祭(也称回主)
做旬(第一旬至百日祭拜9次)等程序。
出殡队列,各地因规格不同,层次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总原则是
鸣锣开道,
鸣炮
放纸
顺提孝子灯。。。。
灵柩送出村后,暂停行进,孝子回头下跪,再由送殡队列拜谢完毕后,孝子伴灵柩只殡仪馆。送葬者才全部卸去送殡饰物,然后从另道回家。送殡队伍回孝子家时要饮红丸汤(或糖果)。
隔一定的时间后是进行“行宫拜忏”
行宫拜忏队列增加的经师,在联彩后,孝子持杖的幢幡队列前。有的第二天要“见水府”,即到河边拜祭,其队列基本于出殡相同,只是放纸、花圈不需上队,原灵柩位置改为纸轿,遗像可置于轿内,由两人抬着。
新时代,提倡父母在生,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尽孝敬。父母逝世,应丧事新办,反对讲排场,铺张浪费。特别是现在,一场丧事动辄十来万元,已逐渐成为一些低收入的负担,对遗留的许多礼仪应删繁就简,讲究时间、卫生、效率,形成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