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那个复杂的话 - - 那么以下这个可能阅读起来有点难度。
一、 法术力曲线
作为法术力曲线最好的例子就是Sligh套牌了。(在这里我省略了作者对Sligh起源介绍的部分,关于Sligh的介绍可以参考以前翻译的套牌档案。)这种套牌把每种释放费用的牌运用到了,因为这样可以保证每回合的法术力都能得到充分地利用。设想一下,如果你有四个回合都没有错过使用地的话,就可以在第一回合使用一个1cc的咒语,第二回合使用两个1cc的咒语或一个2cc的咒语,第三回合使用3个1cc的咒语或1个1cc的和1个2cc的或是一个3cc的咒语,等等。在这里作了一个能最有效地使用法术力的假设,你可以尽可能地使用更多的牌。在Rush套牌里(Sligh也是其中的一种)制胜的关键就在于尽可能地放东西进场。某些其他类别的套牌也不同程度地使用了法术力曲线,但它们法术力曲线在很多情况下是比较宽松地。如果你想用比较简单地公式来计算法术力曲线的话,那么可以这样做(但是随后介绍的地的比例和Dead-Weight会影响到这一公式计算的结果):
1. 请你决定将会使用咒语的最高释放费用。(这里以4cc为例)
2. 定好一个指数,或者决定是否会逐步提高释放费用。
3.
定好你准备有多少地,以及会有多少牌来使用这些地。
在这里我想用一套由60张牌组成的,最高费用为4cc,法术力曲线逐步提高的套牌举例。(我想用4
1cc的,3 2cc的,2 3cc的和1
4cc的咒语)这套牌里有20张地。
cc=casting cost 释放费用
4z+3z+2z+z=40(这个公式通常读做:w+x+y+z=40
,而且w=4z,x=3z,y=2z,这里已经作了转换)。现在10z=40,所以z=4。这就意味着随着法术力逐步提升,我将拥有16张1cc,12张2cc,8张3cc和4张4cc的牌。
这些数量加起来正好等于40。尽管这是个很普通的公式也请你牢记下来。
再举个例子,假如公式的指数定为3cc,那么就可以用x+y+z=40表示,现在将它们全部转换为“z”,x=4z,y=2z,和z=z。
4z+2z+z=40
7z=42,那么z=6。由于有60张牌,3cc为最高费用,法术力逐步提升,20张地,所以会有24张1cc,12张2cc,和6张3cc的牌。
你可以发现它正好是指数的两倍。但这并不是最好的答案,所以我从这两个公式里选了一个,来举最后一个例子,让我们看看以前介绍的Enchantress
deck(咒术师套牌):
60张牌,20张地,最大费用为3 cc,法术力逐步增加。
3z+2z+z=40
6z=40
z=6.67(四舍五入)
20张1 cc,12张2 cc,7张cc(因为可以作调整,所以我选择了20,12,和8)
好了,看到这已经够乱的了。这里需要告诉你,它主要是用来帮助你决定每种释放费用的牌要放多少(它只是辅助手段,计算的最终结果并不代表它一定合适),所以我只把它当作构筑套牌初期的参考。
二、地的比例
通常决定地的比例是用反复实验的方法(不停地试验,看看究竟需要要多少地才合适),但在这里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帮助。下面列举的是一个六十张套牌中的地的数量,以及在较安全地情况下(排除对手的干扰)能连续直接放地的比率。
假设能连续放地:
16张地 开始时手上有1-2张地,平均能够连续放1-2张地。
18张地
开始时手上有1-2张地,平均能够连续放2-3张地。
20张地 开始时手上有2-3张地,平均能够连续放3-4张地。
22张地
开始时手上有2-3张地,平均能够连续放3-5张地。
24张地 开始时手上有2-3张地,平均能够连续放4-5张地。
26张地
开始时手上有2-4张地,平均能够连续放5-6张地。
28张地 开始时手上有3-4张地,平均能够连续放5-7张地。
我们能从这学到些什么呢?如果一副套牌中最高费用的牌为5cc,那么你最好不要放超过实际需要量的地。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许可”套牌,这是一种纯蓝控制套牌。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Draw-Go”,这么叫是因为一般你抓一张牌,放地,然后说“Done”或“Go”。随后你可以康掉对手的咒语,或让他们的永久物回手,通常像这样扰乱对手到第5或第六回合,这样你就可以突然使用5-6cc的强力牌了。好了,当我了解到如果不能使用5cc的牌我就不能获胜时,是否真的能够连续放5张地呢?这就是为什么许可套牌会用到很多的地牌原因了。除非有5张地,否则就不能取胜,所以实战中就使用了24张或更多的地。如果能结合一些抓牌咒语像脑力激荡或神来一笔,你就差不多可以保证能得到足够的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