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很普及的联系工具,学生中几乎人手一部。在很多学校为学生上课不愿意听讲,悄悄用手机玩游戏、发短信而苦恼,学校、教师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在课堂上封杀手机时,扬州商务分院推行的主题教学模式,却使手机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主题”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内容主题化,教师按教学主题组织教学活动,其最大的特点是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有选择地收集学习内容,主题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学生不可能在一本教材上找到完成主题所需的全部内容,需要通过其他方法获取相关知识。
我们来看一个实例:该院烹饪系《饮食消费心理学》的课堂上,冯刚老师宣布了本节课的主题为“细分饮食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并通过其心理特征引导消费”,学生在认真阅读了教材,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经历后,觉得获得的知识还不够全面,在任课老师的同意下,当即利用手机上网查找有关资料。根据课堂情况,从数量上统计,学习小组通过手机上网收集到相关信息最多的有22条,平均每个学习小组不少于10条;从内容上分析,通过手机收集到的信息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的知识容量,特别是有的内容提法较新、较合理,案例较新颖,解释较全面;从学生的参与面统计,其参与度为100%。在大组交流时,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在关心自己小组发言的同时,更加关注其他组的发言,特别是关心有的条目的解释和自己查到的结果是否相同。小组的发言特色纷呈,第一学习小组,不仅查找到相关条目,还根据前面所学习的知识,按消费人群的年龄结构,解释相应的心理特征;第五小组将所查到的知识分类归总;第七小组用一些具体的实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等。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体。
大组交流,每个小组的发言的水平,代表了整个小组的成绩,在推举交流人员是时,小组成员合作有序,一边从手机上摘抄相关信息,一边结合自己的理解准备发言材料。
为了让手机不再成为上课的负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扬州商务分院将进一步推进主题教学模式,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选择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