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吧 关注:5,701贴子:66,409

【资料】承德避暑山庄乾隆三十六景图文及相关释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百度


IP属地:北京1楼2011-08-21 01:39回复
    1、丽正门
    丽正门为重台城门,是避暑山庄的正门,因为这里是清朝皇帝举行大典的宫殿和居住之处,是皇家的象征,故乾隆题名日“丽正门”。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它是个重台城门,有三个长方形拱门入口,重台上建有城阁三间。门前列石狮一对,左右立下马碑各一,迎面建有30米长的红照壁。布局规格严整,风格质朴秀丽,为避暑山庄的乾隆三十六景之首。
    “丽正”二字源出于《易·离卦》:“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洲丽”是依附之意,“正”是正中。意思是清王朝的政权就象太阳和月亮依附于天,宇宙万物依附于地那样,它的政权也永远自强不息,永远处于强大鼎盛之中。在我国历史上,元朝大都北京皇城的正门曾叫丽正门,明代改称正阳门。清帝乾隆将避暑山庄兼正宫的正门命名为丽正门,表明这里是同皇城一样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丽正门前正中央门洞上方,镶有乾隆用汉、满、蒙、维、藏五种文字题写的“丽正门”石质匾额,这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具体象征。中门北面的门额上刻有乾隆皇帝于乾隆十九年写的一首诗:

    ===================================================

    


    IP属地:北京2楼2011-08-21 01:4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二、勤政殿
      勤政殿位于德汇门内东宫的卷阿胜境和福寿阁之间,南向,面阔五间,是清帝在避暑山庄处理日常政务之所在。勤政,是皇帝自勉之意,对政事要尽心尽力,不稍厌怠。正如乾隆在勤政殿一诗前言中所说:“这里是我在山庄日常办公之处,我之所以题名勤政,是遵守祖宗的传统章法,要不知疲倦地勤劳政事,不能稍有懈怠。”
      ======================================================
      福寿阁北的中轴线上有面阔五间的勤政殿是乾隆三十六景第二景。乾隆时期,避暑山庄东宫勤政殿与北京皇宫的养心殿、圆明园的勤政殿作用相似,是皇帝接见群臣,发布政令的地方。殿内面南有匠题“正大光明”;面北有匾,题“高明博厚”。东西有配殿各三间。乾隆诗曰:漫施藻税长阶莎,具足云山四面罗。不息自强励勤政,永钦家法咏卷阿。

      =================================

      


      IP属地:北京3楼2011-08-21 01:52
      回复
        三、松鹤斋
        松鹤斋大殿七楹,是乾隆母亲圣宪皇后的住所,位于澹泊敬诚殿之东。康熙时,皇太后住西峪的松鹤清越殿内。乾隆时因嫌其处与正宫稍远,不便于每日视膳,问安,所以又在正宫东面修建了一组八进院落的建筑群,并题名曰:“松鹤斋”。“松鹤斋”是因为这里松柏翠绿,摇曳多姿,庭翔雪羽,松鹤相息,环境十分幽静,乾隆写诗赞曰:“常见青松蟠户外,更欣白鹤舞庭前”。“松鹤斋”不仅描述了当时的真实景象,而且也喻意和祝愿他的母亲像松鹤那样永远健康长寿。
        ========================================
        康熙时,皇太后来避暑山庄,居住在西峪的松鹤清樾。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在正宫东面另建一组八进院落的建筑,题名松鹤斋,以供皇太后居住,为乾隆三十六景第三景。整组建筑规整对称,建筑规制小于正宫。主体建筑建在中轴线上,有松鹤斋、含辉堂、绥成殿、畅远楼,两则置有配房。松鹤斋有门殿五间,东西各有掖门二间,二进门三间。进入二门有殿七间,名松鹤斋,后改为含辉堂。含辉堂北有大殿七间,单檐歇山卷棚 建筑,前后有廊名绥成殿,乾隆五十七年改为继德堂,供乾隆预立的皇太子爱新觉罗·颐琰(嘉庆)居住。道光十二年(1832 年),此殿供俸道光以前历代皇帝的画像。当年,松鹤斋内“常见青松蟠户外,更欣白鹤舞庭前”。庭院中还有驯鹿悠游其间。绥成殿后依次有照房十五间,门殿三间,大殿七间名为乐寿堂,后改名为悦性居,是皇太后的寝宫。绥成殿、十五间照房、门殿建筑早已无存。乐寿堂仅剩基址,1998年复建。乐寿堂后面,是一幢上下各五间的两层楼,建筑形式和特点与正宫云山胜地楼相似的畅远楼,院内有古松、树,假山,由假山组成的蹬道可达二楼。登楼北望,西部山峦起伏跌荡,犹如展开的画卷,东北部湖光晶莹澄澈,引人退想。畅远楼后有一垂花门,与万壑松风相通。

        =====================================

        


        IP属地:北京4楼2011-08-21 01:54
        收起回复
          4、如意湖
          如意湖位于湖区的西面,由于它蜿蜓曲折,以长堤连接如意州、月色江声和环碧三个岛屿,湖面好似芝英,又像如意,故名曰如意湖。在如意湖的西岸,建有一亚字形的如意湖亭。虽系康熙时营建,但没有赋诗命景。乾隆把如意湖定为三十六景之一。沿湖漫步,满眼苍翠碧绿,烟容波态,隐映亭树,也是湖区游览的最佳去处。
          ==============================
          北接澄湖,南连宫殿区,西接山麓,东临如意洲、环碧岛。此湖既可观赏烟雨楼、如意洲与环碧岛,也可临矶观鱼。如意洲北岸,便是乾隆观鱼的景点“知鱼矶”。知鱼矶在如意湖北,面向湖面,阳光透射湖底,溪水清澈。

          =============

          


          IP属地:北京5楼2011-08-21 01:57
          回复
            5、青雀舫
            青雀舫是山庄湖区内的一艘大型豪华的御舟。因其船头装饰有青雀头像,故名曰青雀舫。青雀即鸽,是古籍中一种像鹭鹅一样能高飞的水鸟.古人多绘其像于船头,以御水患。每当傍晚放舟湖内,岸上芳草如织,散发着醉人的幽香。湖中波光粼粼,水天相连,浩月盈空,轻划船桨,仿佛浮行于瑶池之上。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使节马戛尔尼来承,曾乘此舫游览湖区。他对舫内布置的富丽华贵,非常惊讶。

            ===================

            


            IP属地:北京6楼2011-08-21 02:01
            回复
              六、绮望楼
              绮望楼两层,上下各九间,北向。在丽正门与碧峰门之间的半山坡上,是耸立在山庄西南宫墙边上碧绿丛中的一座高楼。绮望,是远望美景之意。绮望楼由于地势较高,又临近宫墙,登楼远望,既可以看到山庄内山环水抱、翠林绿苑的秀丽景色,又能够观看市区的万家灯火、市肆林立的人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楼底宫墙辟门,门外有围墙为瓮城,亦称月牙城。

              


              IP属地:北京7楼2011-08-21 02:07
              收起回复
                七、驯鹿坡
                驯鹿坡位于棒子峪口,玉麟坡之西侧,是一片自然景观。乾隆书“驯鹿坡”三字于石上,坡上建“望鹿亭”。塞外产鹿,山庄之鹿尤多。由于这里背风向阳,土厚草肥,坡缓树多,秋凉后依然是青草遍野。临近湖区,生长着很多繁茂而鲜嫩的青草,可供鹿群悠意饱食。所以山庄豢养的鹿群,都喜在此憩息、就食.山庄之鹿,又多温顺,喜与人近.“鸟似有情依客语,鹿知无害向人亲”,故名此处为“驯鹿坡”。

                ======================

                


                IP属地:北京8楼2011-08-21 02:0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八、水心榭
                  水心榭在卷阿胜境之北。这里原是湖区界墙上的出水闸。康熙时,热河行宫扩建,在界墙以东增辟了银湖和镜湖,水闸由界墙变为湖心,遂在闸上架石为桥,桥上修建了三座重檐亭榭。因在水中,所以被称之为“水心榭气水心榭两侧山环水绕,游鱼点点,碧波涟漪,空间辽阔。夏日荷花盛开,接天映日,山光水色,可与西湖的苏堤、白堤相比美,是山庄湖区最佳景点之一。

                  


                  IP属地:北京9楼2011-08-21 02:10
                  回复
                    九、颐志堂
                    颐志堂在清舒山馆之西,南向数间。又名“光风雾月”。它背衬岗阜,.面临小溪。堂外“磊石依岸,澄波绕栏,曲墉生凉,明窗纳爽”。庭院朴素幽静,是康熙读书的地方。“颐志”,即涵养性情和志趣之意。当年康熙公余之后,经常来到这清凉而又幽静的地方,潜心读书,怡情悦性。故乾隆题额曰“颐志堂”。

                    


                    IP属地:北京10楼2011-08-21 02:11
                    回复
                      十、畅远台
                      畅远台在清舒山馆之东,濒临镜湖。这里原是山庄宫墙基址,后山庄扩建,宫墙东移,因就宫墙旧址,筑长廊,填高台。下层是长廊,上层是平台,下临绿水,有台巍然。登台远望,远近湖山,尽收眼底。是乾隆登临眺远的地方,故题名“畅远台”。

                      


                      IP属地:北京11楼2011-08-21 02:12
                      回复
                        十一、静好堂
                        静好堂位于湖区东部的镜湖之滨,在畅远台的西面,堂前生长着茂密的绿竹,犹如一面绿色屏风。四周依坡傍水,草木葱笼,幽雅清静,就像太古时期那样和谐安静,故曰:“静好堂”。堂外有飞楼一座,名曰“澄雾楼”,和畅远台一样,都是登高望远的好地方。

                        


                        IP属地:北京12楼2011-08-21 02:13
                        回复
                          十二、冷香亭
                          冷香亭在月色江声的西南侧.由于热河泉水的影响,湖中荷花,虽近中秋,仍然开放。“荷花仲秋见,唯应此泉热.”冷香亭就是因为山庄荷花在仲秋之时依然开放,在此亭中不时可以闻到荷花和青交等散发出的清幽香气.,故曰“冷香亭”.正如乾隆在咏《冷香亭》诗中所写的:“晚荷几朵支歌影,风韵今朝握冷香。”

                          


                          IP属地:北京13楼2011-08-21 02:13
                          回复
                            十三、采菱渡
                            采菱渡位于如意湖与上湖之间的环碧洲的北侧。洲北水滨有草亭一座,形如一竹笠。亭后有正殿环碧。由于这里湖面多菱,莲叶获花丛生,每年夏季,皇帝和殡妃们常来此乘舟采菱,嬉笑于花间水面之上,故曰“采菱渡”。此名源出于唐代王维诗:“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IP属地:北京14楼2011-08-21 02:1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十四、观莲所
                              观莲所亭位于如意洲的西南岸,和金莲映日为邻。由于如意湖中荷花最盛,夏日万柄芙蓉,布满湖面,鸥浮上下,鱼戏东西,是赏景观荷的最好地方,所以乾隆题额曰“观莲所”。同时亭之北又有金莲花遍地,这里也是观赏金莲花之处。乾隆幼时,康熙曾在此亭中将亲笔所写的条幅赐给他。他充满激情地写下了“寸心已觉趋陪幸,尺幅曾颁翰墨光”的诗句。
                              


                              IP属地:北京15楼2011-08-21 02: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