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半个月到韶关跑了一趟。见闻颇多。谈谈对曲江客家话的印象。
1、总体语音上,接近主流粤台片。
2、部分梅县 h 声母字,读舌叶音 sh(注意是平舌音,跟兴宁话、普通话的 sh 大不同),如“兄”、“香”等字。这点跟河源一带的粤中片相同。
3、部分梅县 s 声母字,读舌叶音 sh,如“石”、“舌”等字。这点也跟粤中片相同。
4、有嘬口呼,如“鱼”“芋”等字,读嘬口呼,与普通话相同。
5、部分汉字声母跟大部分客家话不同,而是跟白话相同,如“校”字,声母为 h 。
6、表示钱币的“元”,习惯使用“mun”,而不是“块”或“吊”。这点跟白话相同。
7、词汇上,使用相对较多的普通话词汇,取代了主流客家话的固有词汇。
8、表示“什么”的“脉介”,很多人习惯说成“嘛介”或“嘛”。此处“脉”丧失了 -k 尾。
1、总体语音上,接近主流粤台片。
2、部分梅县 h 声母字,读舌叶音 sh(注意是平舌音,跟兴宁话、普通话的 sh 大不同),如“兄”、“香”等字。这点跟河源一带的粤中片相同。
3、部分梅县 s 声母字,读舌叶音 sh,如“石”、“舌”等字。这点也跟粤中片相同。
4、有嘬口呼,如“鱼”“芋”等字,读嘬口呼,与普通话相同。
5、部分汉字声母跟大部分客家话不同,而是跟白话相同,如“校”字,声母为 h 。
6、表示钱币的“元”,习惯使用“mun”,而不是“块”或“吊”。这点跟白话相同。
7、词汇上,使用相对较多的普通话词汇,取代了主流客家话的固有词汇。
8、表示“什么”的“脉介”,很多人习惯说成“嘛介”或“嘛”。此处“脉”丧失了 -k 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