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瓦拉吧 关注:3,211贴子:5,747
  • 12回复贴,共1

南方周末纪念格瓦拉的文章--《他的国 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40年后,世界对于格瓦拉的评价仍然和他的冒险经历一样庞杂:他是始终孤身作战,对自己的牺牲早有预见,被同志背叛,为自己尽力解放的民众所不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基督。或者,他是个自我身份认同障碍症患者,冷血的暴力运动倡导者。这个出身阿根廷的青年是“一个拉美近代迷惑与追求的缩影”。


1楼2011-08-18 12:25回复
    40年前的10月8日,在玻利维亚尤罗峡谷,埃内斯托·切·格瓦拉。这位20世纪的红色罗宾汉停止了战斗。负责协助玻利维亚政府军围剿这支游击队的古巴籍中情局特工菲利克斯·罗德里格斯回忆说,和剩余6名同志一起被俘虏,由随军记者拍摄照片存档后一小时,格瓦拉就被处决。来自玻利维亚政府的命令很简单——“500-600”,头一个数字是军方为格瓦拉定的代号,后者则表示死亡。从这场谋杀实施的那一刻起,一个英雄的传奇不仅没有结束,反而被放大成了神话。


    2楼2011-08-18 12:26
    回复
      2004年上映,由沃尔特·塞勒斯导演的影片《摩托日记》为大众揭开了一条探寻格瓦拉早年精神世界的路径。1951年12月,年轻的医学院学生格瓦拉和好友阿尔贝托·格拉纳多骑上一辆诺顿500大力士摩托车,开始了遍及拉美的漫游。和沿途的风景一样,格瓦拉的信仰也在不停变幻,从嬉皮士的浪游精神,到甘地主义,最终变成了**暴力。


      3楼2011-08-18 12:26
      回复



        4楼2011-08-18 12:27
        回复
          时任古巴工业部长和军训部长的切,曾无数次赤裸着上身,和**军的战士们一起收割甘蔗、烟草,驾驶拖拉机,尽管许多带有偏见的西方媒体讥讽记录这些瞬间的照片不过是蛊惑人心的宣传,但曾在古巴长期采访报道,客观中立的伦敦《每日电讯报》资深记者埃德温·泰特洛在《眼睛望着古巴》里言简意赅地指出:“没有镜头对准的时候,切的劳动更加繁重。”1965年2月,在阿尔及尔的第二次亚非团结大会上,格瓦拉抨击苏联是西方帝国主义“暗中的同谋”,经互会的实质是压榨和资本主义式的不平等贸易。一句话,他的乌托邦绝对不可能借助现实政治和社会手段,在现实世界中完成,苦闷的切于是唯有反复呼吁,共产主义需要“新人”,而“正确选择完成这一任务的手段”必须首要是“精神方面”的。这一切,共同造成了切1966年底神秘戏剧性地从古巴出走,“唯有穿上破旧的军装,他才感觉自己做回了自己”。


          5楼2011-08-18 12:27
          回复
            1967年4月16日,格瓦拉从玻利维亚丛林中发表的《创造两个,三个……许多个越南》,成为他留给世人的最后著作,他反复强调,民众武装力量能够在对抗正规军队的战斗中取胜,“游击中心”能够在**条件未成熟的拉美国家促成斗争的胜利。不过在这份热情激昂的文稿问世15天前,美国南方司令部派遣的两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就降落在圣塔克鲁斯军用机场,为玻利维亚陆军带来了无线电通讯器材,M60重机枪和先进的M-1步枪等先进武器,甚至刚刚发明、可以野外方便加热、密封贮存的“C”军用口粮。同时来自古利克堡基地的美国特种部队开始训练玻利维亚陆军的第二突击营,进行远程侦察、渗透、伏击与追踪训练,格瓦拉的短暂冒险已经走到了尽头。


            6楼2011-08-18 12:27
            回复
              美国人杀了格瓦拉。在格瓦拉牺牲后的次年,也就是被古巴命名为“英勇的游击队年”的1968年,格瓦拉的一些主张终于在古巴实现,尽管这是与苏联关系严重破裂的副产品。卡斯特罗在国内宣布实施汽油配给制,声明**者的尊严使古巴不能向苏联“乞求援助”,古巴全体政府职员和党员被动员起来,参加收获甘蔗的义务劳动,普通劳动者则被分发了“劳动记分卡”。古巴青少年被安排每天在课堂上背诵切的语录,并发誓以他为榜样,为古巴**奋斗终生。


              7楼2011-08-18 12:28
              回复



                8楼2011-08-18 12:28
                回复
                  没有人知道“副司令马科斯”到底是谁。在丛林中,他设法安装了网络连接,不定期地发表网络日志。每时每刻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都有同样为**——互联网**——神魂颠倒的大学生窥探他的主页,然后惊为天人。他的个人魅力招来了一大批西方朝圣者:MTV希望给他拍一部电影,贝纳通想让他做形象代言人,然而他拒绝此类的请求。至少到如今,“副司令”还坚持着一个**者纯粹的使命——完成**意愿,淡化个人形象。马科斯承认自己也有动摇的时候,想摘下面罩成为真正的名人,然而最终还是听见自己头脑里有一个嘲弄的声音说:你只是作为一个神话才有存在的价值,你自身并不存在。


                  11楼2011-08-18 12:29
                  回复
                    这个嘲弄的声音也许正来自切·格瓦拉。


                    12楼2011-08-18 12:29
                    回复
                      over


                      13楼2011-08-18 12:29
                      回复
                        顶。
                        看完了。


                        IP属地:天津14楼2011-08-18 14:05
                        回复
                          好贴 顶了 谢谢楼主分享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1-08-18 14: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