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ol吧 关注:2,498贴子:16,776
  • 4回复贴,共1

解析“太古神境”的定位,为何耳大说只是副本 转自仙逆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耳大YY做客时说了:仙罡大陆就是最大的地图了,太古神境只是个FB。
但是从文中来看
“仙罡大陆内始终有一个传说,太古神境曾开启过九次,每一次开启,获得最终造化者,会成为大天尊……直至如今,九次开启,也的确存在了九个太阳。”
而且“太古神境”里的东西,连仙罡大陆最高级别的“大天尊”都要抢夺。
从中可以看出“太古神境”的地位很高,甚至单从作用上来说,可以认为“太古神境”高于“仙罡大陆”。
因为,第一,“大天尊”貌似是“太古神境”成就的。第二,“大天尊”都要抢夺“太古神境”出来的宝物。
如果不是耳大说了“太古神境”是FB,我想很多道友接下来会推测:
“太古神境”又是更高一级的地方之类的想法。
但是耳大明确说了太古神境是FB,那么,
怎么定位“太古神境”的地位,或者说太古神境是个什么性质的地方,
才能使 (“太古神境”是个FB,但是作用上又高于“仙罡大陆”) 和( “仙罡大陆”是最大的地图),这2者不矛盾。
再讨论太古神境的定位之前,我们先明确下别的东西。
我以前发帖说过,“空”和“天道”(注意这里说的是“最开始的天道”,总之就是最大,最厉害,最NB,最暴力·····那个天道)
仙罡大陆上的人,强如大天尊,以前肯定也要经历轰开空门那个步骤。
还有七彩仙尊也有来自天地初开,“最开始的天道”的天劫,还有最后的“无量量劫”,“大天尊”肯定不能幸免,也要经历。
所以,可以这么说,“空”和“天道”是凌驾于仙罡大陆众生的。
再说说“空”,众生修行,修的其实就是“空”,“修空”,从而掌握“空的力量”,先“修空”然后“踏空”,正所谓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修空”可能还不好理解。先说说,本源吧。第三步的关键词就是“本源”,修“本源”。
在1663章,有这么一句话“此后九九归一若他有大智慧,大造化,使得九道本源完全融合在一起化作一股在在仙罡大陆被称之为空的力量”
这句,再结合上面说的“修空”,所以
我觉得“空”演化出所有的“本源”,“空”就是“本源的本”,或者说“本源之祖”
万物皆可成本源,本源无数,不可能全部修完,但是“九是极致之数”,这体现在仙逆的很多方面,“九九就可以归一”。只要九个本源归一就可以“反本源成空”。
众生修本源,这没人反驳吧,现在看过仙逆人都应该知道。修本源,其实就是“修空”的前一步,通过“修本源”来“修空”,从而掌握“空的力量”。而“掌握空的力量”到第四步“踏空”又是一段修行。
除了以上,还有“万物皆吾所化,吾等汝之回报”
道经里的
“囚封天之道,众生需渡无量劫,离开深狱一执念,奉至修真行!众生亦于无量前,解今茫世,脱困天之念,取来生道,奉至修真行!锁亡天之运,印冥朝,众生之所不能得真道者,常沉苦海,永失真道,奉至修真行!”
说了上面那么多,其实我认为,仙逆的世界里,应该是有类似“创世神”的存在,暂且不论这个“创世神”是谁,最起码仙逆是有类似“创世神”的存在的。
这里要说下,我说“创世神”不一定是说,整个仙逆的世界是他创造的这一种情况,还可能是指“仙逆世界天地初开,诞生的第一个灵”。
我认为,“空”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就是这个“创世神”赋予的,制定的,万物众生修行,修的就是这个“空”。“天道”可以演化万物,那么“天道”又怎么来的?我觉得也和这个“创世神”有关系,不是“创世神”创造的,就是创世神自己化成的,总之是“创世神”弄出来的。
首先明确了仙逆里有类似“创世神”的存在后,我们再来看“太古神境”。
既然“仙罡大陆”那个空间层次,就是仙逆里的最高层次,最大地图了,也就是说,仙逆的世界天地初开,就是指“仙罡大陆”那个空间的天地初开了。



IP属地:广东1楼2011-07-25 09:02回复
    “太古神境”不是最高的层次,只是FB。但是又可成就最高层次的“仙罡大陆”里的最高的“大天尊”。大家再注意下,书中说的“大天尊抢夺储物残片”,注意是“储物残片”。这说明什么?是不是最起码有个具体的“存在”,才会有“储物”的宝物。
    这个储物有多少东西不清,具体什么东西也不清楚,但是最起码有一个“天道”。 储物,然后“储物残片”,再这个“储物残片”又再一次碎开了,七彩仙尊得到的就是这个“储物残片的再一次碎片”。
    结合我上面的“创世神”的推测,我认为“太古神境”应该是“创世神”留下的一座宝库。 (可能是“创世神”之前的住的洞府之类的,暂且不管什么,反正不重要,总之现在成了“仙罡大陆”众生追求的宝库。)
    “天逆”应该也是从“太古神境”出来的,可能“天逆”先是在那个“储物”里,然后再从储物里弄出来的。无论哪种,总之是从“太古神境”出来的。
    有了“创世神”这个概念,下面讨论下“创世神”是谁的可能性。因为考虑到这本书叫“仙逆”,我认为“仙祖”应该符合“创世神”的地位,所以之前我发帖以“仙祖”是仙逆里的创世神为推测的核心。
    现在重新分2类情况,一是“创世神”是“仙祖”;二是“仙祖”不是“创世神”
    首先,第一种:
    天地初开,仙祖降世。弄出“天道”,赋予“空”,又再分为“第一代仙”和“第一代古”在“仙罡大陆”,留下“太古神境”。
    “天道”演化万物众生,万物众生修行,修的就是“空”,“修空”。 “太古神境”每次会在时机成熟适合时,开启,成就一个“大天尊”。
    周而复始,时间推移,“大天尊”一个接一个出现时,当“太古神境”第十次开启,第十个“大天尊”出现时,开始降下“无量量劫”。
    这或许印证了那句话“万物皆吾所化,吾等汝之回报”
    等第十个太阳出现了,第十个“大天尊”出现了 ,或许是该收获,“回报”的时候了,“无量量劫”。
    囚封天之道,众生需渡无量劫,离开深狱一执念,奉至修真行!众生亦于无量前,解今茫世,脱困天之念,取来生道,奉至修真行!锁亡天之运,印冥朝,众生之所不能得真道者,常沉苦海,永失真道,奉至修真行!
    第二种:
    天地初开,“创世神”降世。弄出“天道”,赋予“空”,又再分为“仙祖”和“古祖”在“仙罡大陆”,留下“太古神境”。“仙祖”和“古祖”分别繁衍出“仙族”和“古族”。
    “天道”演化万物众生,万物众生修行,修的就是“空”,“修空”。 “太古神境”每次会在时机成熟适合时,开启,成就一个“大天尊”。
    周而复始,时间推移,“大天尊”一个接一个出现时,当“太古神境”第十次开启,第十个“大天尊”出现时,开始降下“无量量劫”。
    这或许印证了那句话“万物皆吾所化,吾等汝之回报”
    等第十个太阳出现了,第十个“大天尊”出现了 ,或许是该收获,“回报”的时候了,“无量量劫”。
    囚封天之道,众生需渡无量劫,离开深狱一执念,奉至修真行!众生亦于无量前,解今茫世,脱困天之念,取来生道,奉至修真行!锁亡天之运,印冥朝,众生之所不能得真道者,常沉苦海,永失真道,奉至修真行!
    其实2种情况的差别并不是很大,区别在于“仙祖”的定位的区别。


    IP属地:广东2楼2011-07-25 09:03
    回复
      2025-08-14 08:43: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题外话
      关于“大天尊”的修为
      1663章中“空劫修为,在仙罡大陆,称之为大尊!这种修为,已然是站在了第三步的巅峰,若能迈出那传说中的一步,就可踏空!”
      大家 ,注意下这段文字,“迈出那传说中的一步”。按这种意思,应该是先要有“传说中的一步”,才有“踏出传说中的一步”一说。而且,需要迈出“传说中的一步”才接下是“踏空”。
      再结合1694章的“当年仙罡大偻九阳尊中的道一大天尊与古国玄罗大天尊二人出现在我七道宗附近,他二人修为无上,属于传说中之人”
      大天尊是“传说中之人”。
      综上,我认为有一种情况如下:
      空劫大圆满→→传说中的一步(过渡阶段)→→踏空(迈出传说中的一步,也即第四步)
      当然,不排除耳大就是把“空劫大圆满”直接说成就是“传说中的一步”。
      如下:
      空劫大圆满→→踏空(第四步)
      2种情况,个人认为耳大设定成第一种情况更适合。
      一来,以前不论是第一步到第二步,还是第二步到第三步都有过渡阶段,这样符合仙逆的传统。
      二来,书中说了有“传说中的一步”,大天尊是“传说中之人”,设定一个过渡阶段绝对比,把空劫大圆满设成传说中一步,更自然。
      这么说吧,七彩仙尊就是“空劫中期”,虽然耳大可以把“空劫”之间小境界的差距“无限的拉大”,
      但是大家觉得把“大天尊”设定成“空劫大圆满”,还是设定成单独的一个过渡阶段“传说中的一步”更符合书中说的“大天尊是传说中之人”的说法?
      “空劫中期”和“空劫大圆满”,个人觉得无论耳大如何拉大“空劫之间小境界的差距”,说成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都好,但是始终体现不出“大天尊”地位的特殊性,体现不出“传说中之人”这个词
      毕竟“空劫中期”和“空劫大圆满”最起码大家是在“同一个大境界”上,不带这样的“传说中一步”,哪怕你把“空劫中期”和“空劫大圆满”说成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当然,怎么设定是耳大的创作自由了,说不定耳大就是把大天尊设成空劫大圆满。
      


      IP属地:广东3楼2011-07-25 09:04
      回复
        ……挽、顺求白嫩嫩徳大腿


        来自掌上百度4楼2011-07-25 09:05
        回复


          5楼2011-07-25 11: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