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吧 关注:6,836贴子:38,836
  • 9回复贴,共1

希腊文明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 者】张井梅
在历史舞台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以下简称古代奥运会)的兴盛昭示着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更彰显出希腊文明的璀璨与辉煌。它是古希腊为祭祀宙斯神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定期竞技赛会,始于公元前776年(这一年也成为希腊纪年的开始),到公元前5世纪臻于极盛,随着马其顿、罗马对希腊的相继征服而渐趋衰落,至罗马皇帝提奥多西一世(Theodosius I, 379—395年)时被完全废止①。自此,曾举办过293届历时近1170年的古代奥运会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近1500年。直到1896年,在法国人皮埃尔·德·顾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 1863—1937年)多年的努力下,第一届现代意义上的奥运会终于在古代奥运会故乡——希腊的雅典成功举办,此后,古代奥运会的圣火再次燃烧并一直延续至今。


IP属地:天津1楼2011-07-08 09:09回复
    这种民族整体的天赋给予他们丰富的生活内容,在古代世界几乎没有哪个民族能像他们那样纵情追求生活情趣。考古材料表明,早在克里特、迈锡尼时代,就有许多表现体育活动的装饰艺术。米诺王宫壁画“人牛共舞图”,描绘祭典神牛仪式时青年的表演。太林斯王宫大厅壁画,展示狩猎、战车比赛、妇女献祭和逗牛等场面⑩。此外,一些陶器上也有类似图景。正是这些有限的资料,揭示了那个时代希腊先民热爱体育的生活取向。这或许就是古希腊竞技体育的雏形。《荷马史诗》提供了大量体育竞技项目的相关记述。19世纪70年代以来,这些细致生动的描述在考古学家的发掘考察下不断得到证实。《伊利亚特》详细描述阿基里斯(Achilles)为帕特罗克洛斯(Patroclus)举行葬礼,英雄展开竞争的盛况(11);《奥德赛》中,淮阿喀亚国王阿尔喀诺俄斯(Alcinous of Phaeacian)为欢迎远方而来的奥德赛举行体育竞赛(12)。赫西俄德的作品和其他古希腊神话传说也有关于葬礼运动会的记述。此后,古风时期的贵族和富人更热衷参加富有竞争精神的体育和酒会(13),斗酒、游戏、跳舞、弹琴、唱歌、赋诗……尽情享受人生乐趣,难怪有论者把古风时代称为“竞赛的时代”(14)。
    再者,古希腊关于人的学说也非常显著。德尔菲神庙石碑上的“认识你自己”明白地昭示,他们对自身的问题是何等地重视。他们是著名的现实主义者,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人,进行雕塑创作与绘画。艺术家米隆(Myron)的《掷铁饼者》、留西波斯(Lysippus)的《刮汗污的运动员》、卡诺瓦的《拳击者》临摹的模特,都源于现实生活中健壮的、健美的、具有生命张力的人,而他们多是在古代奥运会竞技场上寻找和发现的。正是这种理智的对待人生的态度,使古希腊人在日常事务中崇尚实际,从不回避具体事实。概言之,古希腊敢于冒险、富于抗争、追求幸福和重视自我的民族性格,为后来大规模定期竞技赛会奠定了基础,正如阿尔弗雷德·韦伯所言:“希腊民族的基质不同,因而他们取得的成就之内涵与性质注定不同凡响。”(15)
    最后,在希腊文明的璀璨辉煌中,开放、外向的地理环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保证了希腊城邦之间的交流以及希腊与非希腊世界的交流(16)。奥林匹亚相对和平的环境以及当时希腊的大殖民活动,为古代奥运会的顺利开办与传播提供了沃土。
    奥林匹亚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已有人居住,公元前1000年左右变成祭祀宙斯的圣地。对于古代奥运会举办地为何选择在奥林匹亚,至今尚无法确定,一般能认同以下三点:其一,交通便利。奥林匹亚位于希腊殖民城邦分布区中心,距离南意大利、西西里较近,人们可以海路或陆路到达。其二,环境优美。奥林匹亚地处阿尔菲奥斯河(Alfios)和科拉狄奥斯河(Kladhois)汇流处,水源丰富,林木茂盛,进入这样一个幽静凉爽之地,像到了世外桃源,心平气和,可忘掉所有的纷争、困扰、烦恼。其三,政治环境有所裨益。它远离几大主要城邦,作为神圣的宗教场所,在历史上基本置身于领土争端和政治纷争之外。上述优势使奥林匹亚成为普遍承认的神圣、和平之地,虽然也曾遭受皮萨(Pisa,公元前570年)、斯巴达(公元前400年)和阿卡迪亚(Arcadia,公元前365—公元前364年)的侵入(17),但都未能影响它如期举行,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始终如一,从未变更过地点。
    公元前8至公元前6世纪,希腊进行了二次大规模的殖民浪潮。与从前希腊人由巴尔干北部向南推进时的迁徙有很大不同,它不是自发、散漫的活动,而是城邦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动进行。他们从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的母邦出发,在黑海、马尔马拉海、爱琴海北岸和色雷斯,在西北希腊、伊利里亚、南意大利、西西里、高卢和西班牙,在埃及和利比亚沿岸等地建立了众多殖民城邦。规模宏大的大殖民活动不仅扩大了希腊世界的范围,更主要是在殖民过程中,统一的希腊世界观念逐渐形成:每座城邦都再现母城邦的模式,有同样的公共场所,同样的规章制度,同样的生活方式。这些希腊人都十分清楚地意识到,他们属于同一个文化。“新殖民城邦为了使自身区别于非希腊的蛮族人,有意识地保持了强烈的‘希腊性’,即与希腊本土相同的血统、语言和宗教。因此,地中海世界各殖民城邦群集奥林匹亚圣地,参加宗教盛典。”(18)
    


    IP属地:天津3楼2011-07-08 09:11
    回复
      2025-05-15 18:44:48
      广告
      希腊文明直接孕育了古代奥运会。古希腊的宗教信仰、民族性格、地理环境等因素共同确定了古代奥运会形式上、内容上的创新性和独特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不仅是运动竞技行为,更多的是表征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与情感意识。因此,只有将古代奥运会置入整个希腊文明视阈之内进行考察,才能透过古代奥运会的外在现象,洞察古希腊文明的内在文化意蕴。
      二、希腊文明的一种表征
      古代奥运会既是希腊文明的一个产物,又是希腊文明的一种表征,其兴衰成长历程印证了与希腊文明紧密相联的关系。竞技体育赛会的兴起乃至昌盛,既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又在一定程度上与政治制度有相当大的关联,特别与举办国的政治生态息息相关,很难设想在一个政治动荡、社会不安、恐怖盛行的国家能举办重大的体育赛会,这种状态在古代尤甚,这里所说的古代奥运会与希腊文明的关系,也可以作如是观。
      其一,古代奥运会的繁盛与希腊城邦文明息息相关。法国学者让-皮埃尔·韦尔南说过:在希腊文明史上,城邦的出现是一个具有决定性的事件(19)。的确如此。希腊文明就是城邦文明,它既与具有悠久历史与广阔领域的古代东方诸文明大国有别,也与从城邦最后走向“世界帝国”的古罗马文明相异(20)。我们要解释种种“希腊的奇迹”,在很大程度上要从古希腊人所建立的城邦文明那里去寻找。
      城邦的诞生带来一系列变化:公民地位上升,旧有等级关系被新型社会关系代替,公民被确定为“同类人”、“平等人”;公开活动兴起,新的社会空间agora,即公共广场、圣殿、剧院、运动场建立,社会生活、精神创造展示完全公开性。公元前5世纪是城邦文明的黄金时代,也是古代奥运会的鼎盛时期,内容、形式、规模均达到顶级赛事水平。从比赛项目来看,第一届仅一个项目(21),后逐渐增多,至公元前5世纪已基本定型,有赛跑、五项全能、拳击、摔跤、混斗、战车比赛、赛马等;从比赛场面而言,不仅参赛选手增多,而且观看公众也愈聚愈多,纷纷从希腊各地向奥林匹亚涌去;从比赛规则上,不断完善,形成固定模式,赛前选手艰苦训练、资格审查、神圣宣誓,赛程中裁判(22) 严格裁决、观众监督,并设具体惩罚措施;场地设备,一应俱全,体育场(Stadium)、体育馆(Gymnasium)、角力场(Palaistra)、裁判台(Judges' Stand)、洗浴场所(Heroon, Bath-House)、祭司住房(Theokoleon, Priests' House)、宾馆住房(Leonidaion, 为官员和特殊嘉宾而准备)、宝物库(Treasuries,各城邦献祭诸神储存财产处)等划规整齐、十分完备。
      其间兴起的许多体育赛会,某种程度上也加强了古代奥运会的规范性。希腊城邦文明滋生了名目众多的公共节日,据不完整的资料统计,至少有300个以上是城邦组织的宗教节日,分布在250个不同地方,侍奉400个以上的神只。例如雅典一年就有144个宗教节日,每年至少有120天花在这些宗教节日上(23)。其中,最有名的还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帕提亚运动会(Pythian Games)、地峡运动会(Isthmian Games)和尼米亚运动会(Nemea Games)四大赛会(24),尽管它们有各自的规范与方式(25),但都是为祭祀神灵而举办的竞技会,具有同等的宗教神性,共同维护着公正、和平。据记载,公元前332年,雅典人卡里波斯(Kallippos)在奥运会上因贿赂被抓,但他迟迟未交罚款,所以当他参加帕提亚运动会时,遭到拒绝,直到交了罚金才获准(26)。
      此时,奥运会已超出单纯比赛场所之功用,成为城邦活动的“公共空间”。政治上,各城邦利用奥运会的公共场合讨论政治问题,庆祝军事胜利,解决彼此争议,甚至结成各种同盟(27)。经济上,推动城邦经济的交流,促进商贸集市的开展,刺激市场物资的消耗。文化交往上,奥运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文化盛会,雄辩家、诗人、戏剧家、雕塑师和民间艺人聚集在此,展示才华。如此热闹昌盛的景象,正如美国学者哈斯柯指出的那样:对希腊人来说,奥运会所代表的理想模式意味着城邦和谐、宗教、文化及价值观念的联合庆典(28)。
      


      IP属地:天津4楼2011-07-08 09:11
      回复
        其二,古代奥运会的繁盛与希腊城邦政治的特征也有相当大的关联。在古代世界文明史上,“国家=公民”在希腊世界第一次成为现实,民主政治达到普遍共识和无可比拟的水平,如在雅典城邦那里。可以这样说,在古代世界其他地区,并不存在与希腊城邦民主制那种含义相同的民主政治,它似乎只为希腊城邦所独有。
        希波战争后,希腊世界经历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政治改组,民主政治达到巅峰。一方面,“主权在民”意识与日俱增。这个观念最充分地显示了希腊城邦制度的本质特征及城邦思想的主要原则,那就是“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29)。在公民权利和国家利益融合的情况下,人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奥运会。回顾古代奥运会史,便会发现:运动员是以个人名义参加的,没有团队比赛;赛会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参赛目的不是单纯体现体力、技能,而是为了展示人格魅力,表现自身价值。因此,古代奥运会举行音乐、诗歌、演讲等艺术比赛,也正是他们追求自身终极价值的体现。公元前444年第84届古代奥运会上,希罗多德朗诵了《历史》的某些章节,并荣获艺术比赛的第一顶桂冠。获得艺术比赛冠军的还有苏格拉底、德摩西尼和卢奇安等。在这样全民动员、艺术进发的情况下,古代奥运会以更加异彩纷呈的内容吸引着无数公民。
        另一方面,城邦为公民提供更“优良的生活”(30)。随着各种社会阶级直接参与政治决策,这种倾向越来越明显,希波战争后尤甚。希腊以蕞尔小邦战胜强大波斯帝国,胜利被视为是诸神保护的结果,因此他们感谢神恩,在圣地广建神庙(31),安放神像。古代奥运会是为祭祀宙斯神而举办的,显然,人们越抬高神灵的地位,越便于它的开展。大批建筑师、艺术家云集奥林匹亚,兴建阿尔提斯(Altis)神域(32)。这些神庙、神像、祭坛等共同支撑着一个神圣的空间,为古代奥运会活动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场所,不仅加强了城邦的团结,也促进了民族的认同(33)。
        当时的城邦政治追求和平安定、反对战争杀戮,从这一意义上而言,把古代奥运会的“神圣休战”(sacred truce)说成是它的结果未尝不可。其实,早在奥运会举办初期,就有“神圣休战”之说,此处所言愈加表明了城邦政治给人们提供了宁静安详的生活。“神圣休战”规定:在宣告奥运会即将举行后的整个伊利斯成为宗教圣地,不允许任何战争行为发生,也不允许携带武器进入,所有通往奥林匹亚的道路任人自由往来,不得阻拦,否则就是违背神志。公元前420年,斯巴达在“神圣休战”期间派遣武装队伍到伊利斯去进攻卡斯要塞,就被剥夺参加奥运会的权利,并且斯巴达步兵每人被罚款两“米勒”(约合160马克,在当时的雅典能买6.6头牛)(34)。70年之后,马其顿的士兵抢劫一个去参加奥运会的雅典人,也受到了相似的惩罚。“神圣休战”最初为一个月,后来慢慢地延长至三个月。之所以如此,正出于古希腊人内心对城邦和平的向往,他们想尽多保持安定的状态,这也是热爱城邦政治繁荣的外在表现之一。
        其三,古代奥运会的繁盛与古希腊人的教育方式也是有关的。希腊世界独特的开放式教育方法与古代东方封闭的和僵固的教育不可同日而语,十分有利于古代奥运会的举办。在诸城邦中,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制度最具代表,二者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与社会风尚,但他们的教育始终浸透着一种理想,即要培养“卓越”(Arete)的出类拔萃的良好公民。
        斯巴达尚武教育,以军事化的社会组织和教育制度闻名于世。这方面的相关论述甚多,在此不赘。尽管他们的教育非常残酷,但的确增强了斯巴达人的体魄,培养出了所有希腊人中最健康、最健美、最勇敢的人,为斯巴达在古代奥运会史上创下了辉煌战绩,“从公元前720年到公元前576年的一个半世纪,斯巴达人在奥林匹克竞技会上共取得了81项中的40项优胜”(35)。雅典的教育与斯巴达则有很大不同,旨在培养“完人”(Kalokagatia),把美的、健全的体魄与高尚的道德结合起来,塑造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据说“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及诗人提摩克雷翁,早先都是出色的运动家,毕达哥拉斯据说还得过拳击奖”(36)。柏拉图《理想国》推崇用体操训练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37)。在这种身心兼备的教育制度下,公民为追求真善美,崇尚勇敢、责任感、荣誉感,不断努力训练,在鼓励更多人参加古代奥运会的同时,也增强了它的可观赏性。
        不仅斯巴达、雅典进行体育教育,其他城邦亦是如此,体育锻炼成为公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有人躲避训练,将受处罚,阿里斯托芬就声严厉色地谴责那些不去体育馆锻炼的年轻人(38)。许多人历年累月地勤修苦练,就是要练成一副最结实、最健美的身体。希腊人甚至还创造了专门的诗歌体例(运动员颂诗)歌颂体育场上的胜利者,其中最有名的应属希腊最伟大抒情诗人品达(39) 的作品,他留有传世诗作《竞技胜利者颂》4卷。
        在这样一个人对自然形体热爱和赞美的时代氛围里,谈及“裸体运动”(40) 就不足为奇了。众所周知,“裸体运动”是古代奥运会和希腊体育活动的一大特色。只有在希腊人那里,才能产生出这种特殊的观念。法国学者丹纳曾明确指出:“他们(希腊)周围几乎所有邻近的异族,都以裸体为羞,只有他们毫不介意的脱掉衣服参加角斗与竞走……全民性的盛大庆祝,都是展览与炫耀裸体的场合。”(41) 了解了裸体运动的缘由,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运动员总是随身带好多器具:橄榄油、刮垢器、海绵等。然而,在这样崇尚裸体运动的国度中,妇女却毫无地位可言,甚至不让她们观看,认为有伤风化(42)。这不能不说是很令人遗憾的。
        古代奥运会历时几个世纪的发展,初时的祭祀活动,继而的全希腊庆典,多是在城邦文明的实践下完成的,与城邦特有的政治制度和教育方式密切相关。显然,城邦为古代奥运会提供了活动的“场所”与“空间”,了解古代奥运会必须要了解希腊独特的城邦文明,也唯有如此,才能理解希腊世界对泛希腊“公共空间”的积极关注与广泛认同。


        IP属地:天津5楼2011-07-08 09:11
        回复
          三、希腊文明的衰落
          正如每一事物都必经由盛而衰的过程,希腊文明,这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也难逃衰亡命运(43)。公元前5世纪,希腊文明达到极盛繁荣,这是希腊人的盛世,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盛世,但遗憾的是它持续的时间过于短促,其盛极的顶峰无疑也是衰落的开始。希波战争结束十几年后,由于利益相争,希腊城邦内部操戈,开始了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影响深远的伯罗奔尼撒战争,自此,希腊文明由盛而衰,辉煌不再。伴随着希腊文明的衰落,古代奥运会也迅速破败,其规模以及人们对它的关心和热情,已远不如昔,及至公元392年,罗马皇帝提奥多西一世时,下令关闭一切异教神庙,禁止宗教献祭,古代奥运会终止。随后,古代奥运会遗址不断遭受破坏(44),加上地震、洪水和泥石流的侵袭,曾作为“圣地”的奥林匹亚最终仅剩一片废墟。
          


          IP属地:天津6楼2011-07-08 09:15
          回复
            度娘啊,你都心如大海的针。。。。

            


            IP属地:天津8楼2011-07-08 09:27
            回复
              古代奥运会前期对优胜运动员的奖赏只是象征胜利、友谊和平的橄榄冠,更多的是给予精神方面的鼓励,冠军通常被认为是最有德行的人。《历史》中记载,一个波斯人听说奥运会优胜者的奖品时情不自禁发出感慨:“哎呀……我们前来与之作战的是怎样的一些人啊,他们相互竞技只是为了荣誉,而不是为了金钱!”(49) 但随着对城邦利益的日益看重,他们不但将获胜者视为英雄,而且还逐渐在物质奖励上加码,这种先例一开,益发刺激了物质欲望。选手既想获得精神方面的荣誉,又想获取丰厚的奖品,二者作用的相结合必然孕育出职业运动员的萌芽。
              公元前4世纪中期,古代奥运会战车赛优胜者所获奖赏的橄榄油价值相当于一个熟练手工业者1186至1680个劳动日的价值,金钱的刺激,促使一批贫困者以职业选手为身份,“在奥林匹克优胜者的花名册上,可见到一些出身贫苦的希腊人,常以职业运动员的身份,为雇用他们的城邦赢得胜利”(50)。同时,还出现了纯粹为了金钱利益的运动会(51),如埃庇道罗斯(Epidauros)、雅典、阿利萨(Larissa)和斯巴达运动会,冲击着传统的荣誉至上的古代奥运会。面对古代奥运会的衰落和运动员道德的败坏,色诺芬痛心疾首地高呼:“救国救民的伟大重任,决非混斗、赛跑、摔跤和拳击优胜者所能担负,即便困于战争,他们也无力解围,此等运动员犹如游民一般,终日以运动为职业,其他则无所事事,我决不能赞同这种无益的传统祭典运动会。”(52)
              


              IP属地:天津9楼2011-07-08 09:29
              回复
                虽然职业运动员的表演使古代奥运会的竞技水平提高了一大步,但却动摇了古代奥运会赖以存在的生命根基,理想被金钱征服,精神被物质俘虏。所以,古代奥运会在这种奢靡风气中江河日下,由盛转衰,自然也成了一种历史的必然现象。
                最后是宗教信仰态度的彻底改变,最终使古代奥运会走向消亡。古代奥运会是为祭祀宙斯神举办的,然而早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人们“对宗教上或法律上的每条规则都毫不关心……对神的畏惧和人为的法律都没有拘束的力量了”(53),后来这种情况由于东方宗教因素的传入更为严重。希腊传统的宗教及祭神仪式渐渐失去往昔的吸引力,而民问的秘教、秘仪则呈现兴盛的势头。
                这些秘教中,奥尔弗斯教(Orphism)(54) 有着重大影响,它与希腊正统的奥林帕斯宗教有着许多根本的不同。首先,秘仪之神并不是不死的,他是在死后又再生的,而所有的奥林帕斯诸神虽也有可能受伤并感觉疼痛,但却是永远不会死亡的。其次,由于希腊思想中神人同形同性论的传统,奥林帕斯诸神从根本上说都是属于“这个世界的神”;而秘仪之神所关心的更主要是死后的幸福与得救,可以说他是属于“另一个世界的神”。最后,秘仪之神与奥林帕斯诸神性质上的不同,则必然导致对他们崇拜方式的不同,在秘仪中,崇拜者可通过某些特殊的仪式化行为与神结合在一起,从而变得不朽,比如在秘密的圣餐礼中,仪式的参加者们撕吃象征狄奥尼索斯的生牛肉,以纪念他的被戮和被吃,并以此再度吸收神的本质,然而在此之前,希腊人虽未匍伏在奥林帕斯诸神的脚下,却也从未设想过能与宙斯、雅典娜或阿波罗合而为一。
                城邦信仰的丢失,把古代奥运会的神圣性置于一种世俗的地位,英雄们不再追求虚幻的来世和渺茫的彼岸,他们认为最直接有效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不是宙斯而是人自身。古代奥运会失去昔日的风采和地位,成了没有宙斯精神的游戏,这就把“天上”的神圣性祭祀古代奥运会移到人间,没有“宙斯”的古代奥运会就成了野蛮的比赛。因而传统的古代奥运会逐渐淡漠。
                公元前146年,罗马征服希腊半岛,古代奥运会更趋衰落。古希腊人喜欢健美、强壮的体格,推崇裸体运动,罗马人则不同,他们反感裸体运动,“几乎一直把裸体看作有伤风化、举止不当的同义语”(55)。观念的不同,势必影响到古代奥运会的正常进行,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双方信仰的冲突日益明显,一个是一神论,信仰上帝,一个是多神论,信仰众神。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奥运会规模逐渐缩小,又变回到了初期那样的地方性运动会。到公元392年,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国教后,古代奥运会作为一种异教仪式被关闭禁止,最终走向了消亡。
                希腊文明既属于古代世界,又属于现代世界,其蕴含的精神早已超越时空,成为光照后世的历史财富。古代奥运会作为希腊文明特定的产物,虽然最终没能逃脱衰亡的命运,但影响却流传至今。现代意义上的奥运会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奥运会的竞技比赛项目,更重要的是它弘扬了古代奥运会的精神。本文认为,古代奥运会之所以会在现代得以复兴,正在于它体现了希腊文明的精神,正如前引哈斯柯所言,对希腊人来说,奥运会所代表的理想模式是城邦的和谐。是的,不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奥运会都是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是健全的体魄和高尚道德的结合,是身心的和谐发展,尤其是在今天,它以全人类狂欢与共庆的形式显示了人们从古代奥运会以来酿就的对至真至美的永恒追求,表达了人们对理想境界的无限向往。
                


                IP属地:天津10楼2011-07-08 09:30
                回复
                  2025-05-15 18:38:48
                  广告
                  ② E. 诺曼·加登纳:《希腊体育活动和节日》(E. Norman Gardiner, Greek Athletic Sports and Festivals),麦克米兰1910年版;《奥林匹亚的历史与遗迹》(E. Norman Gardiner, Olympia: Its History and Remains),克拉伦登出版社1925年版;沃特·武德本·赫迪:《奥林匹克胜利者纪念碑和希腊运动艺术》(Walter Woodburn Hyde, Olympic Victor Monuments and Greek Athletic Art),华盛顿1921年版;汉兹·斯柯贝尔:《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Heinz Schbel,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伦敦1966年版;芬利、普里克特:《奥运会:第一个千年》;斯沃德林:《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马克·高登:《古希腊的体育和社会》(Mark Golden, Sport and Society in Ancient Greece),剑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乌瑞赤·瑟那:《奥林匹亚:祭仪、体育和古代节日》(UIrich Sinn, Olympia: Cult, Sport, and Ancient Festival),普林斯顿2000年版;米勒:《古代希腊体育运动》(Stephen G. Miller, Ancient Creek Athletics),耶鲁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相比而言,国内研究非常薄弱。王在武、刘修武、王俯民:《奥林匹克运动会史略》,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年版;范益思、丁忠元:《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于克勤、章惠菁:《古代奥运会史话》,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相关论文甚少,在此不赘。他们更多是从体育学的视角考察古代奥运会,对其历史文化内涵较少探讨。
                  注释很长。。百度拦截,反正也不太影响正文,先发到这里吧,有时间回头再补。


                  IP属地:天津12楼2011-07-08 09:36
                  回复
                    现在才知道,希腊的雕像虽然是运动会,但是个个雕像都是赤身露体。


                    13楼2011-08-23 21: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