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吧 关注:39,527贴子:1,092,294

【猛料来了】二战苏联陆军编制全攻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来源于《现代兵器》杂志,由本人整理后发表。(俺有后遗症啊


1楼2011-07-04 10:19回复
    我们军迷平时所说的编制在军语中的正式名称为“军队编制”,军语中并没有“编制”这个条目。《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对“军队编制”一词的解释为:“保障军队最有利的编成、各种武器和各军兵种最适宜的结合、高度的战斗准备和胜利实施战斗行动之能力的军队编制单位的序列。军队建设的一部分,它包括军队的所有环节——各军、兵种,专业兵和勤务部门的分队、部队、兵团和军团。”由此可见,军队编制就是军队各级单位和各种武器装备的结合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东部战线的反法西斯作战任务基本上是由苏联红军承担的。而苏联红军地面作战的绝大部分作战任务,是由其陆军完成的,其战争规模之大、军队人数之多和编制装备之复杂是历史罕见的。截至卫国战争胜利的1945年5月,苏联红军的总人数达到了11365000人。如此众多的人数和巨大数量的武器装备,只能通过合理的军队编制形式才能发挥其战斗威力。苏联陆军在战争期间的军队编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变化过程,最后才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本文试图对二战期间苏军陆军军队编制的发展变化作一较清晰的总结,以供广大同好参考。因为苏军坦克兵(机械化兵)军队编制情况另有文章介绍,所以本文只介绍苏军陆军除坦克兵以外其他军兵种的军队编制情况。
    方面军
    方面军在苏军中是指武装力量的战略战役军团,通常于战争开始时组建,用于完成在陆战区数个战役方向(有时是一个战略方向)上的战略战役任务。方面军是苏军中最大的编制单位,其中往往还包括若干空军部队。从这个意义上说,方面军并非是单一军种军团,但其主体力量还是陆军部队,所以本文将其列入一并叙述。
    方面军一般只在战时组建,其前身和组建的基础是战前的军区。在战争爆发前夕,苏军共有16个军区。战争爆发后,其中的5个军区即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西部特别军区、基辅特别军区、列宁格勒军区和敖德萨军区分别改组为西北方面军(辖第8、第11和第27集团军)、西方方面军(辖第3、第4、第10和第13集团军)、西南方面军(辖第5、第6、第12和第26集团军)、北方方面军(辖第7、第14和第23集团军)以及南方方面军(辖第9和第18集团军)。光是战争第一阶段就有12个方面军组建并投入战斗。战争期间方面军的数量曾达到15个,战争后期随着战线的缩短,方面军数量逐步减少。
    苏联方面军并没有固定的员额和组织编制,其员额和组织编制视战略战役任务的重要性、作战地区地形特点等因素决定,各个时期和不同地区的方面军战斗编成差异很大。战斗编成较小的方面军包括2~3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若干个兵种、专业兵和航空兵兵团,如战争初期的南方方面军。战斗编成大的方面军则包括8~9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1~3个坦克集团军、1~2个空军集团军、数个坦克军、机械化军、骑兵军和大量各兵种、专业兵兵团(部队),如战争末期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各方面军的人员数量和装备数量差异也很大,战斗编成小的方面军包括10~20万人、坦克数百辆、火炮和迫击炮1000~2000门、飞机150~200架。战斗编成大的方面军则有人员70~80万人、坦克2000~3000辆、火炮和迫击炮1万~1.4万门、飞机2000~3000架。由此可见,苏军方面军并没有可以遵照执行的固定的编制表,其战斗编成完全依具体情况而定,使得苏军各方面军编成情况有很大差别。
    诸兵种合成军团、兵团编制
    坚韧的“矛杆”,二者缺一不可。诸兵种合成兵团(军团)的编制变化过程和坦克兵一样,如果说坦克兵是苏军进攻“矛头”的话,那么以步兵为主体的诸兵种合成兵团(军团)就是大体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为了叙述方便,诸兵种合成军团、兵团建制内的队属炮兵也一并介绍。
    苏军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是在1939年开始组建的,其编成包括2~3个步兵军、1个机械化军(边境军区内的集团军才有)、若干航空兵兵团(通常为混编航空兵师)以及一些特种部队。实际上,各集团军编制差异很大。有的集团军直辖若干个步兵师和筑垒地域,如第7集团军;有的集团军辖有2个机械化军,如第5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还有的集团军辖有1个骑兵军。当时的集团军的编成简直是个“大杂烩”,有执行机动作战的机械化军和骑兵军,有负责固守某一地段的筑垒地域,还有直接掩护其行动的航空兵兵团。这样庞大复杂的编制,在战时肯定会指挥困难、协同失调、运转不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时的集团军甚至可以称作“诸军种合成集团军”了。然而,突然爆发的战争摧毁了一切。苏军参战的集团军全都损失惨重,无力再维持这么庞大的编制了。
    


    2楼2011-07-04 10:20
    回复
      2025-08-25 16:36: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1941年下半年到1942年底,苏军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一般编有5~9个步兵师(内有数个独立步兵旅,每2个旅视为1个师)、1~3个骑兵师、1~3个坦克旅(骑兵师和坦克旅只在最重要的方向上的集团军才有)和若干专业兵部队。集团军编成内没有建制内的炮兵,在战时只能依靠加强的最高统帅部预备队一些独立炮兵团的加强。集团军内没有了集团军属航空兵团,变成纯陆军组成的军团,这时称为诸兵种合成集团军才更确切一些。由于撤销了军一级的编制(战争初期有62个军指挥部,到1941年底只剩下6个),集团军改为直辖若干个步兵师或步兵旅。集团军由于没有建制炮兵,看起来更象是纯粹由步兵组成的军团。此阶段是苏军集团军编成最小(只有战前编成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战斗威力最弱的阶段。
      苏德战争爆发之前的苏军步兵军实际上也是诸兵种合成兵团。其编制内包括:2~3个步兵师、2个军属炮兵团(其中1个团装备36门火炮,包括107毫米加农炮、152毫米榴弹炮和加农榴弹炮;另1个团装备30门火炮,只包括152毫米榴弹炮和加农榴弹炮)、1个独立高射炮兵营(装备18门76毫米高射炮)、1个工兵营、1个通信营和若干其他部队。编有3个步兵师的步兵军总兵力为5万多人,配备516门火炮(其中包括162门反坦克炮和48门高射炮)和450门迫击炮。经过战争第一阶段的残酷洗礼后,由于受过专业训练的指挥、参谋人员大量损失以及通信器材的缺乏,步兵军这一级编制被撤销,直到1942年底以前也未恢复。
      步兵师是陆军基本的诸兵种合成兵团,也是衡量一支军队规模大小的基本计量单位(在对比某些军队的规模时,往往是对比其师的数量)。战前苏军步兵师规模很大,1941年初的苏军步兵师由3个步兵团、2个炮兵团、1个反坦克炮兵营、1个高射炮兵营、1个侦察营、1个通信营以及后勤分队组成。1941年4月,苏军批准了步兵师的新编制:编有3个步兵团、2个炮兵团、1个反坦克炮兵营、1个高射炮兵营和侦察营、通信营、工兵营、汽车运输营、卫生医药营各1个。规定每个步兵师应有14483人,装备10420支步枪、1204支冲锋枪、558挺机枪、210门火炮和迫击炮(不含50毫米迫击炮)、16辆轻型坦克、13辆装甲车、558辆汽车和3000多匹军马。但是,这一编制还没有来得及全部实行,战争就爆发了。在战争爆发时,边境军区大部分步兵师的人数只有新编制的60%~85%(8500~12000人)。战争初期人员和装备的惨重损失,使得新编制还未完全实行就被废弃了。
      


      3楼2011-07-04 10:20
      回复

        苏军步兵师的编制根据1941年—1942年冬季的战斗经验,进行了一些补充修改。1942年3月的编制规定,师炮兵团由2营制改为3营制,增加第3个炮兵营(8门火炮)。这个炮兵营由1个76.2毫米加农炮连和1个122毫米榴弹炮连组成。师属独立反坦克炮营增加1个反坦枪连,每个步兵营内也编有1个反坦克枪连。步兵排的编成也有所扩大。步兵师还增编了一个负责培训军士的独立教导营。1942年3月编制与1941年12月编制相比,在人员增加不多的情况下,步兵的自动武器增加了23.3%,迫击炮增加了16%,火炮增加了37%,火力得到了很大增强。1942年7月,又对步兵师的编制进行了一些修改。由于迫击炮集中到步兵团(这在防御战中是适宜的,可以集中火力打击威胁最大之敌),使得步兵营以下分队不能得到迫击炮火的及时支援,这就发挥不了迫击炮作为步兵伴随火炮的作用。此次修改重新恢复了步兵团的120毫米迫击炮连、步兵营的82毫米迫击炮连和步兵连的50毫米迫击炮排。这样,步兵分队的火力得到了加强,保证了其在战斗中可以独立作战。此外,步兵师的人员缩减了2049人(主要是勤务人员),但武器几乎还保持了原来的数量。
        1942年4月,步兵旅也进行了改编。步兵旅由3个步兵营增加为4个步兵营,使旅的作战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同年7月,1个自动枪营取代了步兵旅中的迫击炮营。此外,步兵旅还增编了1个反坦克枪连。这时,步兵旅内的自动武器数量增加了近一倍,反坦克武器增长了2倍多。1942年3月,为了在苏德战场的北段作战,组建了滑雪旅。按编制,每个滑雪旅编有5个滑雪营、1个迫击炮营和1个反坦克枪连。1942年中,苏军还组建了一定数量的摩托化步兵旅。这些旅采用统一编制,每旅编3个摩托化步兵营、1个炮兵营、1个高炮营和一些勤务保障分队。这些摩步旅一部分编入了坦克军,其余则作为独立的摩步旅。其与坦克军属机械化旅的主要区别在于,编成内没有旅属坦克团。
        1941年10月起,苏军还组建了海军步兵旅。它不同于海军陆战队,它是由从海军中抽调的海岸部队和舰上人员组成的。这是因为当时苏联红海军没有承担较重的作战任务,其人力大量闲置,因此被抽调参加陆上作战。海军步兵旅由3个步兵营、2个炮兵营、1个迫击炮营及数个保障分队组成,编制人数近5000人,其火力比陆军步兵旅要强一些。到1942年底,苏军共组建了大约40个海军步兵旅,他们在作战中赢得了“黑色死神”的称号(因为其人员仍着黑色海军制服且作战极为英勇)。从1943年9月起,海军步兵旅被改编成了步兵师。
        这个阶段苏军诸兵种合成兵团(军团)的编制处在探索阶段,有的编制变化甚至出现反复,比如步兵团、营的迫击炮分队。但总的看,由于苏联工业提供的装备数量增多,苏军各级编制单位的作战能力还是比1941年提高很多。而且对军队编制的不断探索,将会在1943年以后形成相当成熟的编制体制。
        从1943年起,苏军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编制逐年扩大。由于在1942年底恢复了步兵军的编制,所以在1943年以后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内通常编有3个步兵军。但某些情况下也有例外,比如维帖布斯克—奥尔沙战役中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的近卫第6集团军,和博布鲁伊斯克战役中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第49集团军,都编有4个步兵军。而在辅助方向进攻的集团军——白俄罗斯战役中的第33集团军和突击第4集团军则仅辖有2个步兵军。1943年4月,集团军开始拥有自己的建制炮兵——1个加农炮兵团、1个迫击炮团、1个反坦克歼击炮兵团和1个高射炮兵团(高射炮兵团由4个高炮连和1个高射机枪连编成,装备有37毫米高炮16门、大口径高射机枪12挺)。1944年,集团军编成内又增加了1个2团制加农炮兵旅和1个独立坦克团。
        到战争末期,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编制开始稳定下来。其编成包括:3~4个步兵军(7~12个师)、1~3个独立坦克旅或独立坦克团、1个集团军属加农炮兵旅以及其他一些兵团或部队。这时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编制人数通常在10万人左右。但也有少数例外,柏林战役中崔可夫指挥的近卫第8集团军拥有162759人,集团军的作战能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还组建过一些独立集团军(例如滨海独立集团军和第7、第51、第56集团军)。这些集团军担负单独的或次要方向上的作战任务,它们并不列入某个方面军的编成,其编制与其他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大同小异,在此不再赘述。各突击集团军也在1943年以后变成了真正的“突击集团军”,其编成内开始拥有大量坦克、火炮和迫击炮,例如1942年12月组建的突击第5集团军拥有3个步兵师、1个坦克军、1个机械化军和大量炮兵部队。在战争后期,各突击集团军的编成又有进一步扩大,从而拥有了比其他诸兵种合成集团军更强的突破能力。在卫国战争中,苏军还组建过相当多的预备集团军,其主要任务是为作战军队组建兵团或为其补充人员、武器装备,有的还担负一定地区的防御任务。从1943年起不再组建专门的预备集团军。某些集团军损失惨重需要补充时,就编入最高统帅部预备队并保留原来番号,补充完毕后重新归入作战方面军的编成。
        


        5楼2011-07-04 10:26
        回复

          步兵部队的高级兵团——步兵军在1942年底恢复后,其编制也日臻完善。1944年的步兵军下辖3个步兵师、1个军属炮兵团(装备122毫米加农炮)和工兵营、通信营等勤务保障分队,有的近卫步兵军还有炮兵旅。1个步兵军编有27个步兵营、300~400挺重机枪、450~500门迫击炮和300~400门火炮。到1943年底,苏军共拥有161个步兵军军部,其中36个是近卫步兵军。自此之后,苏军步兵军的编制直到战争结束再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1942年12月,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批准实行步兵师新编制。新编制规定建立两种不同类型的步兵兵团——步兵师和近卫步兵师。步兵师每师共有9435人。与1942年7月编制相比,新编制恢复了步兵营属的45毫米反坦克炮排,后来这种炮被威力更大的57毫米反坦克炮所代替。1943年7月,步兵师的编制又做了一些修改,冲锋枪的数量增加了321支,步枪则减少了200支,使步兵近距离内的火力密度得到很大提高。1942年底实行的近卫步兵师编制,共有人员10670人,比普通步兵师要多1200余人。在武器装备方面,近卫步兵师比普通步兵师要强得多。近卫步兵师装备的自动武器要比普通步兵师多32%。其炮团编有9个连(36门火炮),而普通步兵师则编有8个连(32门火炮)。也就是说在炮团的第3营中,近卫步兵师是3连制而普通步兵师为2连制。
          1944年12月,苏军再次颁布步兵师的新编制。这个编制带试验的性质,因此只有少数步兵师按照新编制进行了改编。大多数步兵师仍然采用1943年的编制。新编制把师属的3营制炮兵团改为3团制炮兵旅(装备20门76.2毫米加农炮、20门122毫米榴弹炮和20门160毫米迫击炮)。这使新编制步兵师的炮兵火力大为加强,其一次齐射的总弹重达到了2040.4公斤,而1943年编制的步兵师只能达到1100.7公斤,增长了将近1倍(其中160毫米迫击炮增加最多)。该编制的改进之处还包括:步兵师增编1个独立自行火炮营(装备16门SU-76自行火炮);独立反坦克歼击炮兵营的76.2毫米加农炮改为57毫米反坦克炮;师独立工兵营由2连制改为3连制。师的编成内编入1个独立后备步兵营;步兵团增加第2个自动枪连和1个高射机枪排,并取消了团反坦克枪连;步兵营的45毫米炮兵排改为炮兵连,机枪连增加了3挺重机枪。执行新编制的步兵连人数减为104人,但整个步兵师的人数却比1943年增加了2400人。同时,步兵分队的火力要远远超过1943年的步兵师,新编制步兵师步机枪1分钟发射弹数为492720发,1943年的步兵师只能发射234810发,增长了1倍多。但这个新编制直到1945年6月份,才稍作修改后颁发所有步兵师实行。这时苏德战争已经结束了,日本关东军则结结实实尝到了它的强大威力。
          在苏德战争中,苏军还使用过一些山地步兵师。山地步兵师的编制与普通步兵师有较大区别,其装备有适于拆开驮载的重步兵武器和炮兵武器。1个山地步兵师通常辖3~4个山地步兵团、1~2个炮兵团、1个独立高射炮营、1个独立反坦克连或营、1个独立骑兵连和若干专业兵分队。其炮兵团辖3个同一类型的炮兵营,每营编3个炮兵连(1个76毫米山炮连和2个107毫米驮载式山地迫击炮连)。有的炮兵团用1个122毫米榴弹炮营代替其中1个107毫米迫击炮营。这些山地步兵师曾参加高加索和喀尔巴阡山地区的战斗,并被使用在最难以通行的地形上。
          1943年以后的步兵旅编制变化不大。由于步兵旅在战斗力上要比步兵师弱得多,从1943年9月起大部分步兵旅改编为步兵师。保留下来的步兵旅在战后被解散。
          1943年以后是苏军诸兵种合成兵团(军团)编制的成熟稳定期。其编制基本上能够适应战争形势的需要。这一阶段苏军诸兵种合成兵团(军团)编制调整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其火力。此时苏联工业巨大的生产能力和大量的英美军援,为顺利改编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反观德军步兵的编制,这一时期正好与苏军相反,呈逐渐缩小的趋势,其战斗威力也在不断下降。诸兵种合成兵团(军团)这条苏军进攻“长矛”的“矛杆”在战争中变得愈来愈坚韧,直至捅进德国法西斯的心脏和横扫日本关东军。


          6楼2011-07-04 10:26
          回复


            IP属地:河南7楼2011-07-04 10:28
            回复
              苏军炮兵编制
              苏联陆军炮兵由队属炮兵和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炮兵(我军称为预备炮兵)组成,由于队属炮兵编制情况已于诸兵种合成兵团(军团)部分加以介绍,本节只介绍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炮兵的编制情况。此外,苏军自行火炮部队刚组建时曾归属炮兵建制,后来由于炮兵部门没有培养乘员的学校(因为自行火炮多使用坦克底盘,其驾驶员都是由坦克兵学校培训)和车辆保养维修问题(同样是因为没有相应的技术人员)而编给了坦克兵。但其使用方式和编制特点都与坦克兵不同,故本文将苏军自行火炮部队的编制情况与炮兵一并介绍。而苏军战后自行火炮也是被划作炮兵武器的。
              战前的苏军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炮兵编制和装备都比较弱,其编制内只包括一些独立炮兵团和炮兵营。独立炮兵团按装备类型分为2种,一种是加农炮兵团,另一种是榴弹炮兵团。加农炮兵团在战前刚由3营制改编为4营制,每个营辖有3个炮兵连,每个炮兵连装备4门火炮。其装备也由老式的107毫米加农炮换装为122毫米加农炮。榴弹炮兵团也由3营制改编为4营制,但其按装备分为2种类型:一部分榴弹炮兵团装备48门152毫米加农榴弹炮,其他大部分则装备有24门203毫米榴弹炮。最高统帅部预备队所属的炮兵营分为特大威力独立炮兵营和独立迫击炮营。特大威力独立炮兵营由3个炮兵连组成,每个炮兵连装备2门火炮。这种营装备的火炮为210毫米加农炮、280毫米和305毫米榴弹炮。独立迫击炮营由4个连组成,每个炮兵连装备12门120毫米迫击炮。为了对付集群坦克的威胁,1941年4月26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下达命令,组建反坦克炮兵旅。该旅编有2个反坦克炮兵团、1个地雷工兵营和若干勤务分队。每个反坦克炮兵团下辖3连制炮兵营5个,其中装备76.2毫米加农炮的营2个,装备37毫米高射炮的营、装备85毫米高射炮(打坦克用)和107毫米加农炮的营各1个,共装备76.2毫米加农炮48门,85毫米高射炮和107毫米加农炮各24门,以及16门37毫米高射炮。到苏德战争爆发之前,苏军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炮兵共有74个炮兵团(60个榴弹炮团、14个加农炮团)、10个处于组建阶段的反坦克炮兵旅、若干特大威力独立炮兵营和独立迫击炮营。
              在苏军损失惨重的1941年,各种武器装备(当然也包括各种火炮)都极度缺乏,而这时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炮兵却得到了很大加强,当然这是以削减队属炮兵数量为代价的。步兵师内被取消的1个榴弹炮团和被撤销的步兵军所属炮兵团,都被转隶给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炮兵。尽管如此,各种火炮装备仍有很大缺额,所以炮兵团的规模都被压缩了。每个炮兵团一般编有18~24门火炮。正处于组建阶段的反坦克炮兵旅被解散,代之以反坦克炮兵团。这时的反坦克炮兵团比反坦克炮兵旅下属的反坦克炮兵团的规模要小得多。其直辖4~5个反坦克炮兵连,没有营这一级编制,共装备反坦克炮16~20门。
              1941年,最高统帅部预备队开始组建火箭炮部队,为了掩人耳目而称为近卫迫击炮部队。第1个火箭炮连在1941年6月组建,由1个指挥排、3个火力排、1个弹药排、1个试射排和若干勤务分队组成;装备5门BM-13式火箭炮、1门122毫米试射榴弹炮和44辆负责后勤运输的汽车。第1个火箭炮连的编制相当庞大,并带有某些试验的性质。例如后来的火箭炮连多为每连4门火箭炮,而非5门。1941年8月起,组建了8个近卫火箭炮兵团(每团辖2~3个营,每个营通常编有2个火箭炮连)。由于火箭炮团编制过于庞大,且火箭炮部队多以营为单位派到各战区去执行任务,于是在1941年11—12月,除先前组建的8个团以外的火箭炮团都改编为独立火箭炮营。以上火箭炮部队和分队在组建之初,就全部获得了“近卫军”称号。到1941年底,苏军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炮兵共有215个炮兵团、8个火箭炮兵团、73个独立火箭炮兵营以及一些独立炮兵营。
              1941年的苏军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炮兵与苏军其他单位正好相反,处于急速扩充的时期。这就保证了苏军统帅部握有强大的炮兵部队,可以在整条战线上广泛机动以加强形势最危急的地段。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炮兵对苏军稳定战线,发挥了巨大作用。怪不得德国士兵对这一时期的苏军炮兵印象很深,称“俄国大炮打得很厉害……”,可见对其具有相当的恐惧感。
              


              8楼2011-07-04 10:29
              回复
                苏军陆军其他兵种编制
                在二战苏联陆军编制序列中,除了以上三大战斗兵种外还有很多其他兵种。这些兵种要么属于规模较小的,要么属于支援保障兵种,还有的处于被时代淘汰的边缘,因而显得不那么引入注目。但是战争从来都是体系对抗,这些兵种在体系中都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样为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下面分兵种对其编制发展情况加以介绍。


                11楼2011-07-04 10:30
                回复
                  2025-08-25 16:30: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骑兵
                  苏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骑兵规模最大的军队,其数量多时曾达到82个骑兵师,这可能要比其他参战国的总和还要多。卫国战争之前的苏联红军共拥有13个骑兵师(其中4个山地骑兵师)和4个骑兵军军部。4个骑兵军各下辖2个骑兵师,按编制有人员19000余人、16000多匹马、128辆轻型坦克、44辆装甲汽车、264门火炮和迫击炮。骑兵师编有4个骑兵团、1个坦克团、1个骑炮营、1个独立高射炮兵营和其他专业兵部队。其编制内拥有9240人、64辆轻型坦克、18辆装甲汽车、132门火炮和迫击炮。但在开战前这些骑兵师的实有人数都达不到编制人数,平均各师仅拥有约6000人。战争初期,由于机械化战争环境对于骑兵而言过于严酷,苏军骑兵伤亡巨大。同时,经验证明战前骑兵师的编制过于庞大。因此,在1941年7月苏军最高统帅部下令组建编制人数只有3000人的轻骑兵师。也就是在这一年年底,苏军骑兵师的数量达到了82个。这时的苏军骑兵部队实际上正承担着本该由坦克部队承担的任务,只是因为骑兵拥有比步兵强得多的机动能力。比如在莫斯科会战的反攻阶段,苏军快速集群很多都是以骑兵为基础组成的。
                  随着苏军坦克机械化部队的数量日渐增多,加上骑兵非常容易遭受敌军空地火力袭击,骑兵师的数量逐渐减少。到1942年7月,其数量几乎缩减了一半,剩下的开始采用新编制。由于马匹补充十分困难,在1943年骑兵师数量进一步缩减。到1943年年底,总共还剩下26个骑兵师,并都实行了新编制。每师编有3个骑兵团、1个炮兵团和1个坦克团,这使得骑兵师的战斗力有所提高。这些骑兵师多被编入骑兵军的序列内。1943年9月的骑兵军(共有8个)编成包括:3个骑兵师、1个自行火炮团、1个反坦克歼击炮兵团、1个高射炮兵团、1个近卫火箭炮兵团、1个迫击炮营以及1个独立反坦克歼击炮兵营。这时的骑兵多编入骑兵机械化集群作为快速集群使用。例如白俄罗斯战役中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快速集群之一——骑兵机械化集群(另一个快速集群为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就是由近卫骑兵第3军和近卫机械化第3军为基础组成的。这时的骑兵军看起来更像是以马匹进行机动的步兵,它如果不和坦克机械化部队配合就难以完成作战任务。少数的例外,则只是骑兵军在南部战线山区使用时的情况。战争中8个骑兵军中的7个被授予“近卫军”称号。尽管苏军骑兵部队在战争中,特别是前期发挥相当作用,但它已明显不适应战争形势的要求,终于在二战之后解散。
                  


                  12楼2011-07-04 10:31
                  回复
                    工兵
                    工兵是工程兵的旧称。在苏军现代军语中,工兵特指进行工程作业的工程工兵,不包括障碍设置与排除、道路工程、桥梁建筑、舟桥、阵地、伪装、野战给水等部队,工程兵则是以上部队包括工程工兵的总称。1941年初,苏军工程兵由队属工兵、集团军和军区的工程兵部队和分队组成。军区下辖工程兵团,每团约1000人。集团军则下辖工程兵营,有的亦改编为工程兵团。战争开始后,苏军很快转入战略防御。为了构筑防御工事,苏军各方面军都成立了防御工程部,统管若干个装备机械化器材的军事建筑大队。在1941—1942年,这些部队完成了规模浩大的工程作业。为了完成更复杂完善的防御工程,从1941年10月到1942年初,苏军组建了10个工兵集团军,这应该是世界曾经组建过的编制最大的工程兵单位。
                    起初,工兵集团军隶属于国防人民委员部的总防御工程部,后又归苏军工程兵主任指挥。工兵集团军一般编有2~4个工程兵旅,每旅下辖6~8个营。这些工兵集团军被用来在预期的德军主要突击方向上,集中力量预先构筑后方防御地区。1942年初,随着苏军战线的稳定,德军进行大纵深突贯的危险减小了,工兵集团军存在的必要性消失了。于是,在2月初苏军撤销了5个工兵集团军的建制,其余工兵集团军划归各方面军,后于1942年秋全部撤销。其所属工程兵兵团和部队一部分转隶各方面军,以另一部分为基础组成最高统帅部预备队工程兵兵团,工兵集团军机关改编为方面军和一些集团军的防御工程部。1941年11月,还成立了苏军工程兵司令部,设立苏军工程兵主任一职及方面军、集团军工程兵领率机关。1942年组建了专业化工程兵旅、舟桥旅和工程工兵旅,以完成部队工程保障的各项任务。其中,工程兵旅由5~7个工程障碍营、1~2个电工营、地雷埋设营、电化和机械化作业队以及其他专业分队组成。同年,集团军属工程兵营、地雷工兵营和舟桥营也被建立起来。这样就使苏军野战军团具有了较强的工程保障能力,进攻和防御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1943年,苏军转入战略反攻,这就要求具有更强的克服障碍的能力。为了保障突破强固的筑垒防御地带,1943年春在工程工兵旅的基础上组建了突击工程工兵旅。每个旅由若干个工程兵营、指挥连、侦察连、探雷犬连和轻型舟桥连组成,专门用于在坚固筑垒防御地带中开辟通路。较大的河流通常是苏军进攻的起点和终点,其进攻往往是从一条大河上的登陆场开始到夺占下一条大河上的登陆场结束,所以克服江河障碍是苏军进攻战役中很重要的内容。为此,苏军在1943年开始组建最统帅部预备队独立摩托化舟桥团。这种团拥有重型舟桥纵列,能保障设置载重达100吨的重舟桥和桥渡,使苏军克服江河障碍的能力大为提高。1944年以后,工程兵的编成继续完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工程兵营被扩编为工程工兵旅,坦克集团军内则成立了摩托化工程兵旅,以便使工程兵能跟上坦克兵的进攻速度。至此,苏军工程兵在编制上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使苏军实施大纵深、高速度的进攻战役具有了强大的工程保障能力。
                    


                    13楼2011-07-04 10:31
                    回复
                      化学兵
                      苏军对化学兵的解释是:武装力量作战行动中实施化学保障的专业兵。这里的化学保障其实有两层含义,简言之就是放毒和防毒。但苏军对外将化学兵单位称为化学防护技术单位,这与不拥有化学武器的我军防化兵名称相近,但事实上苏军的这种单位是具有实施化学战的能力的。苏军化学兵内主要包括具有实施化学战能力的化学防护技术部队(以下简称防化部队)、喷火部队和相应的后勤保障单位以及教学单位等。战前的苏军化学兵由中央和军区所属的独立防化营和独立消毒营,集团军、军、师所属的消毒连以及在团中设立的防化排和喷火小队组成。苏军还在战前组建过3个相同编制的喷火坦克旅并归化学兵建制。每旅装备150辆用T-26轻型坦克改装的喷火坦克,后于1940年解散,装备被编入坦克师。战争爆发后,苏军按照动员计划组建了许多独立防化营和消毒营。
                      1941年8月,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的消毒营被改编为独立防化营,每个营由3个消毒连、1个保障连、1个指挥排和1个侦察排组成。同时,苏军为了将喷火、纵火器材集中使用,组建了首批50个喷火连,每连装备180具喷火器。在1942年夏,还组建了独立喷火坦克营(装备坦克21辆)和由3个营组成的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独立喷火坦克旅(装备59辆坦克)。1943年,组建了一些用以施放烟幕的技术旅。同年春,为了同敌军坦克作战组建了5个独立摩托化地雷式喷火器营,每个营可造成正面宽达3公里的严密喷火区。由于既没有遭到化学武器大规模攻击,也没有实施化学攻击,所以二战中的苏军化学兵只进行了烟幕、伪装、喷火等辅助性作战行动。相比之下,由于不担心遭到化学武器报复和中国军队防化能力很弱,日本军队在中国战场却频繁使用化学武器!
                      


                      14楼2011-07-04 10:32
                      回复
                        附上几张比较罕见的苏军彩照,专挑以前木有人发过的



                        16楼2011-07-04 10:48
                        回复



                          


                          17楼2011-07-04 10:49
                          回复




                            


                            18楼2011-07-04 10:49
                            回复
                              2025-08-25 16:24: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9楼2011-07-04 10: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