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撰 / 舜梁)
前 言
本人生长在常熟虞山镇,在常熟博物馆工作(现借在常熟美术馆)。讲了50多年的“常熟方言”和50多年的“普通话”,在报章媒体看了许多关于常熟的“方言”,个人认为,这些所谓的“常熟方言”已经“常熟方言化”的文字,只有“常熟人”自己看得懂、读得出,而外地人是只能看得懂而读不出来的。所以一直为能够有一套被大家所接受的有关“常熟方言”的资料。
曾经在苏州大学中文系做过学生,也曾经读了一滴滴古文基础,加上本人曾经的多年的来对语言与文字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及对整理和研究的偏爱的持续,都为今天陆续推出《常熟方言举例》这套不怎么成熟的资料打下基础。
但是,在编撰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纯粹用现有普通话汉语拼音及其文字是远远达不到编写一种方言的要求的,只能力求接近而已,请求谅解。
第一套资料共二十五讲,每讲1000-1500字左右,共3万多字。其中,穿插的一些童谣、讲章、方言词汇,都尽量使用与普通话所接近的文字,使外地人士也可以读出常熟方言的味道,但是,这样一来,本地人却有点儿“吃力”了。也请理解和原谅!
(2010年7月23日)
前 言
本人生长在常熟虞山镇,在常熟博物馆工作(现借在常熟美术馆)。讲了50多年的“常熟方言”和50多年的“普通话”,在报章媒体看了许多关于常熟的“方言”,个人认为,这些所谓的“常熟方言”已经“常熟方言化”的文字,只有“常熟人”自己看得懂、读得出,而外地人是只能看得懂而读不出来的。所以一直为能够有一套被大家所接受的有关“常熟方言”的资料。
曾经在苏州大学中文系做过学生,也曾经读了一滴滴古文基础,加上本人曾经的多年的来对语言与文字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及对整理和研究的偏爱的持续,都为今天陆续推出《常熟方言举例》这套不怎么成熟的资料打下基础。
但是,在编撰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纯粹用现有普通话汉语拼音及其文字是远远达不到编写一种方言的要求的,只能力求接近而已,请求谅解。
第一套资料共二十五讲,每讲1000-1500字左右,共3万多字。其中,穿插的一些童谣、讲章、方言词汇,都尽量使用与普通话所接近的文字,使外地人士也可以读出常熟方言的味道,但是,这样一来,本地人却有点儿“吃力”了。也请理解和原谅!
(2010年7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