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吧 关注:2,566贴子:18,625
  • 8回复贴,共1

【契丹】 “一国两制”的先行者:拒绝当可汗的耶律阿保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06-11 11:27回复
        东北辽河上游,寒风呼啸。一个白马少年沿河而行,在木叶山下,邂逅了一位骑着青牛的美丽少女。他们彼此爱慕,结为夫妇,生下8个儿子。经过世世代代的繁衍,成为木叶山的8个部落。
        唐朝贞观二年,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携牛羊马匹,到长安朝觐。李世民按照赏赐外臣的礼节,赐给他一套鼓乐仪仗,呼之为“契丹”。从此,这个偏远的少数民族政权,进入中原王朝的控制范围。“安史之乱”葬送了盛唐,中原陷入五代十国的战乱中。契丹却不再是俯首称臣的小政权了,它控制了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等到赵匡胤重新统一中原时,才惊觉北方大地尽在契丹脚下——这就是日后成为北宋王朝“头号大患”的辽国。 


    2楼2011-06-11 11:28
    回复
      2025-08-25 01:28: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封信能灭国
          契丹八部中,“耶律”是“迭刺”部的首领姓氏。
          公元872年,阿保机出生在一个“酋长世家”。但他一出生,就面临的权力争夺——祖父被暗杀了。仓促中,父亲决定家人分开逃亡,避免一网就擒。襁褓中的阿保机,交给了祖母。最危险的一次,大队骑兵追踪而至,惊恐的祖母急中生智,把阿保机藏到另一个帐篷里,才侥幸躲过一劫。


      3楼2011-06-11 11:31
      回复



        4楼2011-06-11 11:34
        回复
              从阿保机身上,伯父看到了重振耶律家族的希望,他有意识地让阿保机参与政务。奉伯父之命,阿保机完成了两件大事——娶妻、出征。公元892年,20岁的耶律阿保机,迎娶了14岁的述律平,这是富有的萧氏家族小女儿。从此,开启了辽国的一个政治传统:统治者世世代代和萧家联姻。述律平为阿保机的出征带来了充裕的后勤补给。公元906年,曾让契丹宣誓归附的大唐,到了覆亡的边缘。阿保机决定出兵,目标是唐和契丹之间的部落——奚。
               阿保机给奚的酋长写了一封信,下笔恳切:“你我言语相通,实一国也”;接着,又谎称契丹先辈是汉人所杀,博取奚人的同情。揉完了胸口,最后打上一拳,“我受命于天,抚下以德”,如果不服,将“兵连祸结”。
               一封信连哄带吓,等契丹大军杀到,奚人已无心恋战。阿保机用最小的代价换来了胜利,声望大振。伯父顺势让他接替了迭刺部的首领之位。 


          5楼2011-06-11 11:35
          回复
                早在攻奚之前,阿保机已两次南下,亲征幽州,均大败而归。阿保机深深感到,契丹还没有强大到能吞噬中原群豪。公元908年,他和李克用缔结兄弟之盟。墨迹未干,又和李克用的死敌、后梁朱温结盟。三方角逐、双重结盟,这为契丹赢得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将近1000年后,在欧洲大陆上,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也上演了类似的手腕。
               “幽云十六州”的许多汉族百姓,为逃避无休无止的兵祸,反而逃亡到相对安定的契丹。这正中阿保机下怀。契丹有大量荒地,汉人带来了先进的耕种技术,又进一步充实了粮草储备和税收。更重要的是,汉人的到来,让耶律阿保机从“治部落”走向了“治国”。 


            7楼2011-06-11 11:38
            回复
                                      契丹的“一国两制”
                  汉人韩延徽,是契丹的功臣。
                  最初,韩延徽是定州军阀刘仁恭的幕僚,受命出使契丹。谈判一边进行,刘仁恭一边在边界滋事,阿保机一怒之下,扣押了韩延徽。韩延徽面不改色,三言两语,令阿保机惊讶于他的机敏。自此,韩延徽成了阿保机的左右手。阿保机对他的信任,是罕见的。韩延徽的母亲病危,他招呼也不打,连夜跑回了幽州老家。换了别的皇帝,就算不按“投敌罪”论处,也会疑心重重。可阿保机没有,他耐心地等韩延徽回来,一如既往地委之重任。眼看契丹皇帝善待汉官,许多汉人文官相继归附。在和韩延徽的交流中,阿保机意识到了中原的先进在乎制度。
              


              8楼2011-06-11 11:39
              回复
                妻子的“政变”
                    契丹国步入了正轨,阿保机也是半百之年。他还剩一丝不安:谁来继承皇位? 政治婚姻往往造就怨偶,但阿保机和述律平却是一对难得的恩爱夫妻。述律平很有政治才干,重用韩延徽,就是她力主阿保机做的决定。唯独立储问题,夫妻俩严重分歧。
                    阿保机曾让三个儿子在冰天雪地中外出采薪。长子耶律倍,只选干燥的柴禾,捆好再背回来;次子耶律德光,不管干的湿的,抱回来再说;幼子耶律李胡,又怕冷又怕苦,胡乱捡一些,嫌累又扔了大半。阿保机对述律平说:“你看,大儿巧,二儿诚,小儿子则连谈都不必谈了。” 诚和巧,又该选谁呢?
                     中原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在阿保机的心里扎了根。这个念头触怒了契丹贵族。契丹人游牧为生,风霜雪雨随时来袭,可以依靠的只有身边手足。兄终弟及,才是契丹人的正统。你想让嫡长子世袭是吧?好,那我们就反对嫡长子。理由是,耶律倍虽有才,却无军功。但让阿保机真正头疼的是,述律平不喜欢汉化很深的长子,她喜欢热衷武力的耶律德光。阿保机不想自己家里也弄出一个“玄武门”来,926年,他夺下渤海国,改名东丹,封长子为东丹王。让嫡长子继位的态度,至此已非常坚决。但他低估了妻子的手腕。927年,阿保机暴病而亡,留下遗诏让皇弟寅底石辅助耶律倍。一辈子夫妻情深的述律平,公然否认丈夫遗诏,联合旧贵族,截杀寅底石,改立耶律德光为帝。
                    面对母亲和弟弟的背叛,耶律倍悲愤出走幽州,只留下一首传世诗作: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注:耶律倍携带全部收藏书籍渡海投奔后唐。)
                    一世英雄的阿保机,带领他的族人从辽河走向了广大的北方。但面对此诗,他是否也只能泪洒辽河了?
                


                10楼2011-06-11 11:42
                回复
                  2025-08-25 01:22: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以上内容来自:http://bbs.tiexue.net/post2_2467506_1.html


                  11楼2011-06-11 11: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