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25日漏签0天
顺德府吧 关注:4,225贴子:40,652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4回复贴,共1页
<<返回顺德府吧
>0< 加载中...

【商都寻踪】河北邢台市商周遗址分布区域综考(图)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顺德府襄泉斋
  • 活跃吧友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河北邢台市商周遗址分布区域综考
   作者:靳国彬
   邢台是“商族之源,祖乙之都,邢候之国”,被国家确定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科研基地,被国家考古学办命名为“邢墟”。已发现先商和商、周文化遗址多达200余处,这在河北省乃至全国都是少见的。关于祖乙之居,《史记·殷本纪》云:“迁于邢”,《书序》云:“圮于耿”,古本《竹书纪年》云:“居庇”,皆一迁。只有今本《竹书》作两迁,其云:“祖乙名滕。元年己巳王即拉,自相迁于耿。……二年,圮于耿。自耿迁于庇。……八年,城庇。”王国维在其《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序》中批判《今本》用词甚激,然“‘今本’出现时代较早,所看到的‘古本’佚文可能比我们看到的为多……因此,‘今本’尽管是重编的,仍有其一定的史料价值”,且“《今本纪年》固系晚出伪托之书,但其所记内容,并不是凭空虚构的,皆有所本”,故《今本》不可全废。我们以为其所记祖乙再迁之事殆为信史。《史记·殷本纪·索隐》云:“邢音耿。近代本亦作耿,”故邢、耿二字音近可通,邢、耿殆为一邑。然丁山以为“邢亦庇字的形伪”,似有可商,因为正如他自己所言,“耿(邢)、庇则音、形俱远,似乎不能并为一谈。”祖乙初迁之邢(耿)在今河北邢台之说由于有大量考古材料作证,可视为定论
     河北邢台商代遗址的发掘表明,邢台极有可能是中国商朝的首都--考古学家段宏振说。 据古代文献记载,商王曾多次迁都,“商王祖乙迁邢”是其中的一次。为了确定“邢之地”究竟在哪里,以推动整个商文化与商史的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设立了“商王祖乙迁邢”专题,早在20世纪50年代,邢台就发现并发掘了商代遗址,迄今已发现20多处商代遗址。这些遗址主要分布于邢台市区至市区西南的七里河两岸,是一个规模比较大并且很密集的遗址群。邢台商遗址的规模和分布特点类似于郑州和安阳殷墟等商代都邑,这不会是一个普通村落。更重要的是,以东先贤村为代表的邢台商代文化遗存,显示的是商文化的繁盛时期,与“商王祖乙迁邢”的年代正好相合。而且这种遗存在邢台西南部分布十分广泛,在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十几处。还没有发现商朝的宫殿、城墙和大型墓葬,但从目前的发现和相关文献分析,“商王祖乙迁邢”之地最有可能是今天的河北邢台。
一、东先贤商代遗址(邢墟)
     东先贤古文化遗址位于邢台市东先贤村南七里河北岸.,遗址面积约22500平方米,文化层厚0.2——2.23米。从出土的尖足鬲、盆、等土陶器考察,属商后期文化遗址。 东先贤村在邢台市西南约13华里,遗址是在1957年11月间,省文物局对邢台地区商代遗址进行普查时发现的。
位于村南的—块岗地上,岗的面积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250米。岗顶高出地面约4.5米。当地农民称之为南岗。岗顶地面平坦,现为农田。边缘成缓坡状。在岗的东、西、北三面有路沟环绕,唯南面为七里河,纵横东西。在遗址附近,北东两面相距约一华里处都是商代遗址的分布。1995年冬,邢台县东先贤村村民在砖场取土时发现大量陶片。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随即派人对现场进行调查,采集了大量标本,并于1996年3~4月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东先贤村位于邢台市西南3.5公里,隶属于邢台县南石门镇。
1996年3~4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东先贤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550平方米。该遗址遗迹现象以灰坑为主,还有陶窑、墓葬等。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并有少量石器、骨角器、蚌器等。
根据遗址的层位关系和陶器的形制分析,遗址可大致分为两段:第一段约为商周之际,第二段约为西周早期 。  



  • 顺德府襄泉斋
  • 活跃吧友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东先贤遗址分为早晚两期。第一期:以H6、H3、H1、H10、H18等为代表。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少量泥质灰陶。纹饰以绳纹为主,另有附加堆纹、弦纹等。多为手制,口部轮修。器形有鬲、簋、盆、瓮、罐等。鬲主要是分裆袋足鬲,裆相对较高。簋数量较多,以饰细绳纹及三角划纹为主,多垂腹,腹深。典型陶器如甲AaI式、乙Aa工式鬲,A、B型簋,Ba工式夹砂盆等,与殷墟四期文化⑨、隆尧双碑遗址0同类陶器特征一致,时代当为商周之际。第二期:以H11、H4、H7、H2、H12、H19、H20等为代表。陶器仍以夹砂灰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少量夹砂陶胎呈褐色。纹饰仍以绳纹为主,绳纹较粗。器形和第一期差别不大,鬲仍以分裆袋足鬲为主,但较第一期有所减少,联裆鬲数量增加。簋数量减少,和第一期相比腹部略瘦、圈足略高。深腹、浅腹盆的口沿由斜折变为**。典型陶器如甲AaⅡ式鬲、乙AaⅡ式鬲、BaⅡ式夹砂盆等,与琉璃河遗址早期@、满城要庄0、洛阳北窑早期0的同类遗物相近,时代应为西周早期。(二)经济类型东先贤遗址所出生产工具数量较少,且多数与制陶有关,如陶拍、垫、骨锥等,据此推断该遗址应为一处制陶作坊,而非居民区。但由于受发掘面积所限,对整个遗址区的具体布局情况尚不清楚。(三)关于“邢”邢国是西周王朝封建的诸侯国之一,在当时我国北方占有重要地位。<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但由于文献记载不足,且历代注疏互有出入,故有关邢之分封地等学术问题长期以来始终是人们争论的焦点。近年来,随着邢台地区西周考古工作的广泛开展,特别是葛家庄邢侯墓地、南小汪西周遗址及东先贤遗址等西周遗存的发掘无疑解决了这一学术问题。东先贤遗址的发掘不仅极大地补充了本地区西周考古特别是邢国历史研究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为商、周断代·26(总218)·这一跨世纪的学术课题提供了一丝线索。
二、曹演庄先商遗址
1954年,在配合邢台地区国家粮食储备库的基本建设中发现曹演庄商代文化遗址,该遗址经1956年、57年两次发掘,发现了丰富的商代文化遗存。1954年秋季,邢台市某建筑单位在该村东边的一条乾沟两侧取土时,发现了商代的铜戈、陶鬲、陶簋各一件,当时即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1956年5月该处计划修建一条铁路支线,必须从遗址上面穿过。为了配合破土工程,河北省文化局决定进行清理。发掘工作分前后两个阶段,前一段从1956年5月14日开始至11月27日止;后一段从1957年4月16日开始至8月12日终束,共发掘面积2535平方米。由於工程紧迫,所开的探方大小不一,前后共开探沟(方)203条,获得较完整遗物3999件。
关于邢台商代遗址的下层文化,如曹演庄下层,南大郭下层,尹郭村下层等,该层以折沿高尖足鬲、高圈足十字镂孔豆、平底罐、圆底罐、小口瓮、平底盆、鼎、碗、盂、盘、纺轮、弹丸等为代表器。这些器物多饰有绳纹、附加堆纹、条纹、弦纹、云雷纹、方格纹、回纹、凤纹、兽面纹、篦纹、几何形纹,个别器型上还饰有商代符号。遗址中还出土了许多甲骨,以牛、羊(鹿)、猪的肩胛骨和龟背、腹甲为主。在T179探方还发现一件牛头盖骨,钻、凿、灼三者兼施。所发现的甲骨,以卜骨较多,羊(鹿)、猪所用肩胛骨,脊棱与骨臼处均不加整治,龟则背腹甲兼用,边缘稍加修饰。卜骨的作法,牛骨大多数有钻、灼而无凿;羊骨则只有钻灼。龟少数施凿、灼,其余大部分钻、凿、灼三者兼备。曹演庄遗址的发掘者唐云明先生认为“邢台曹演庄下层,属河北商前期的后阶段,目前发现发掘的仅有曹演庄一处,这个发现虽不能证明文献中祖乙迁都于邢的“邢”就是邢台,但邢台发现的23处商遗址分布相当密集,应是值得注意的地区之一。 关于分期研究,与郑州二里岗的上层文化时代相当。”但内中也有不同之处,如郑州二里岗的陶器以鬲、大口尊为最多,而其主要器物的形制又以圆底器为主;邢台(曹演庄)则以鬲、盆、罐较丰富,平底器为其主要特征。



2025-08-25 15:14: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翟帅
  • 活跃吧友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商不起啊!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4回复贴,共1页
<<返回顺德府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