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会馆吧 关注:69贴子:1,182
  • 8回复贴,共1

全国各地“山西会馆”一览

收藏回复

  • 222.89.114.*
明清时期,山西南人上通清廷,下结官绅,北上南下,西进东出,商路达万里之遥.款项可“汇通天下”,曾一度执全国金融业之牛耳。他们驰骋全国商界的同时,在各大商埠置田产、起楼阁、建会馆。因此,会馆是山西商人和商业、金融业资本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是山西经济史中有待进一步深入拓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从山西会馆的概况、特点、作用三方面进行探讨,以向各位学者专家清教。

一、山西会馆概况 

    明中叶以后,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界竞争日趋激烈。商人与商人之间,商帮与商帮之间,“操货交接,起落不常,能者方成,拙者乃毁”。在激烈的竞争中,旅外同乡深刻认识到:“无论日识新知,莫不休戚与共,痛痒相关”,必须团结同乡仕商。“广其业于朝市间”。于是他们通过会馆这一组织形式,利用传统的地域观念,把商埠中同乡之人联合起来,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一致与异域商人进行竞争。

     1961年经李华先生调查,在北京所存的55个商业行会中,山西会馆有15个,其中建于明代者5个,年代不详者2个,其余8个全部为清朝雍、乾、嘉时期所建,占27%。在其它省区的山西商人也大都结成帮伙,捐资建立会馆。上海、苏州、天津、三原、西安、汉口、凤翔、西宁,聊城、阜阳、开封、洛阳、禹州、毫州、归化等全国重要商业城镇几乎无一处没有山西商人及其会馆。现择几例以管窥其一斑。

     1、北京的山西会馆 清人抗世骏说:“会馆之设,肇于京师。”根据资料可以确认的明朝时期全国各地在北京所建的会馆共有41所。其中山西会馆5所,占总数的12%强。它们分别是万历年间山西铜、铁、锡、炭诸商创建的潞安会馆。山西颜料、桐油商人创建的平遥会馆,天启崇祯年间临汾众商创建的临汾东馆和仕商共建的临汾西馆,天启崇祯年间临、襄二邑汾河以东南人创建的山右会馆。

     俟至清朝,由于“京师大贾多晋人”,放北京山西会馆日益增多。关于山西会馆总数,《都门杂记》、《朝市丛载》、《顺天府志》等记载不一。《部门杂记》载31所,占总数324所的9%强;《朝市丛载》载38所,占总数391所的9%强;《顺天府志》载50所,占总数445所的11%强。由于三书写作年代前后不同,所以会馆总数也不一。这反映了道光以后北京的山西会馆无论数量和比重都在增加。光绪时,尽管有些山西会馆或倒闭或为公所取代,但尚存45所,占当时会馆总数387所的11%强。其中省馆9所,在各省数量中位居第一,占总数61所的14%强,这说明在京晋商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县馆24所,占总数174所的13%强,也是数量较多的一个,这表明崇商、经商不是个别县府的地方特色,而是在全省范围已形成氛围;行馆6所,占总数23所的26%强,也是数量最多的一个。此外,还有府馆6所。

     2、河南的山西会馆。 河南为中州之地,与秦、晋、冀、鲁、苏、鄂、院等省接壤,为四方交通要冲。晋商赴豫,或经河南到江南各地经商者为数甚多,遂在洛阳、开封、社旗、禹州等地广建会馆。

     洛阳地处河南西部,为九朝古都,是晋商到湘鄂羊楼洞、羊搂司采办输蒙茶叶的必经之地,交通枢纽。现存的两座山西会馆,一座是位于南关菜市东街由山西、陕西两省商人于清康熙年间兴建的山陕会馆(又名西会馆);一座是在老城东关西街由山西潞安府(长治)和泽州府(晋城)商人于清乾隆年间建造的潞泽会馆(又名关帝庙,后改为东会馆)。

     开封的山西会馆地处闹市中心徐府街,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由旅汴晋商集资兴建。道光年间陕商加入,易名山陕会馆。清末,又加入甘肃商人,遂又易名为山陕甘会馆。

     社旗县隶属南阳地区,清前期又发展成为“北走汴洛,南船北马,总集百货”的豫南商贸重镇。山陕商人“运巨材于楚北、访名匠于天下”,并用骡马从山西驮来烧制琉璃砖瓦的瓷土修建了山陕会馆。该会馆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开始兴建至光绪十八年(1892)竣工,历时136年,各种建筑139间。



1楼2006-06-24 00:24回复
    • 222.89.114.*

         3、苏州、上海、汉口的山西会馆 

        在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的苏杭地区,康熙皇帝巡幸后感叹说:“今朕行历吴越州郡,查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而土著者盖寡”。因此,与北京的会馆相比,苏州、上海、汉口等工商业重镇的会馆更具有鲜明的商业色彩。杭世骏在提到这类会馆时说:“他都会则不然,通商易贿,计有无,权损益,征贵征贱,讲求三之五之术”。

         明清两朝,苏州“为东南一大都会,五方商贾,辐辏云集,百货充盈,交易得所,故各省郡邑贸易于斯者,莫不建立会馆”。苏州现已查明的会馆共有47所,其中山西2所,一所是康熙六十年建立的全晋会馆,俗称白石会馆;一所是翼城商人建立的老山会馆。汉口作为商业重镇始于明朝,兴盛于清朝,所以这里的会馆皆建立于清代。据民国《夏口县志》记载,汉口共27所会馆,其中一所是山陕商人在康熙年间建立的山陕会馆(又名关帝庙)。上海是近代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商埠,在39所会馆中山西会馆有2所,一为嘉庆年间创建的山西会馆,一为晋业会馆。 

    二、山西会馆的特点 

        分布于全国各大商埠的山西会馆,一般都规模宏大,建造考究,商业性质明显,约束力较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行业特点。

         1、清晰的地域划分 

        地域性划分是山西会馆最基本的特点,它的形成与我国封建政治、经济乃至文化传统所造成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地域观念密切相关。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北京会馆有省馆、府馆(亦称郡馆)、县馆(亦称邑馆)之分。另外,还有专为接待应试举子用的试馆和少量不分地域范围的行馆等。目前发现最大地域范围的会馆是汉口、洛阳、北舞渡、社旗等地由山西、陕西两省商人合建的山陕会馆;其次是以一个省为基础建立的、如苏州的全晋会馆和上海的晋业会馆;第三是几个府合建的,如洛阳的潞泽会馆;第四是数量较多、以一个府为范围建立的,如北京的潞安会馆、临汾东馆;第五是由几个县合建的,如北京的临襄会馆;第六是一个县建立的,如苏州的翼城会馆。

         2、明显的行业性 

        在山西会馆中。有些是以同业为基础组成的。部分晋商从同业利益出发,以行业划分帮伙,各立门户,各有势力范围。北京的山西商人会馆,明代已有平遥颜料商的颜料会馆,临汾、襄陵两县油盐粮商的临襄会馆,临汾纸张、干果、颜料、杂货、烟叶商的临汾东馆,潞安铜、铁、锡、炭、烟行的潞安会馆。清代又有山西烟商的河东会馆,布商的晋翼会馆,氆氇商的盂县会馆,雨衣、钱庄、染坊商的平定会馆等。

         3、浓郁的神祗供奉

         山西会馆一般都供奉神抵关云长,期望以此达到讲义气,笃乡谊,共同保卫集团利益的目的。会馆除供奉关羽外,还按行业的不同各有崇奉的神祗:钱行供奉财神;纸行供奉蔡伦;肉行供奉张飞;洗皮行供奉河神;牲畜行供奉马王;木器行供奉鲁班;修鞋行供奉孙膑;医药行供奉药王;裱糊行供奉吴道子;颜料行供奉葛仙翁;酒饭行供奉李白、杜康、吕祖等

         4、规模宏大气派 

        由于晋商财力雄厚,会馆建筑大都布局严谨,建造考究,装饰华丽,气势宏伟。洛阳的山陕会馆占地3330多平方米,建筑有“正殿5间……,拜殿5间,殿前牌坊1座,对面舞楼5间,照壁1座,东西门楼4间,配殿东西各3楹,官厅各3间,山门3间,修廊20间。”馆中照壁,人称“九龙壁”,中心为二龙戏珠,两侧为八仙护卫,可谓精致华丽,风格独特。社旗县山陕会馆南北长154米,东西宽60米,面积7758.5平方米。整个建筑分前、中、后三进院落。照壁、悬鉴楼、石碑坊、大拜殿、春秋楼位于中轴线上;木旗杆、铁旗杆、石狮、辕门、马厩、钟楼、鼓楼、厢房、腰楼、药王殿、马王殿、配殿、道房院等分列两侧。仅会馆主体大拜殿长达40米,宽至20米,高为34米。会馆中心的戏台院,全用一尺见方的青石铺地,中建甬路,左右庭院及两边厢房分别为男女观众场地,席地而坐,可容万人看戏,由此足见其规模之大。
    


    2楼2006-06-24 00:2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 222.89.114.*
      位于辽宁省海城市
       
       山西会馆位于海城市内,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海城县志》记载,山西会馆始建于清代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后来经在海城的山西商人捐资修缮,作为山西会馆。
       前殿是悬山式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有抱厦,有转角、补间双重昂五铺作斗拱,昂嘴雕云纹。青石鼓形柱础,柱和横额之间嵌木雕龙凤云板,施彩绘。后门有小卷棚,有转角、补间单昂三铺作斗拱,柱额之间嵌木雕花卉板。后门两旁各开六角菱形小窗一个。正脊砖雕游龙,脊中间插“穿天戟”三根,脊的两端有大吻。斜脊砖雕跑兽。整个建筑造形宏伟别致。前殿两旁修建东西配房各五间,均为硬山式。
       后殿为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前有回廊,梁枋之间嵌有燕尾木雕,施彩绘。
       山门为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中间开门。有转角、补间单昂三铺作斗拱。门上悬挂“关帝庙”牌匾。门外有大、小石狮各一对。
       山门两旁建钟、鼓二楼,均为歇山顶、砖木结构。有柱头和补间三铺作斗拱,施彩绘。东楼悬钟,西楼置鼓。


      4楼2006-06-24 00:24
      回复
        • 222.89.114.*
        甘州区山西会馆

        位于甘肃省甘州区

        山西会馆始建于清雍正二年,后多次修茸,是集殿堂、楼阁、戏台、牌坊

        为一体的完整建筑群。布局严谨,以牌坊为中心,分为前后两个院落,前面5间

        山门,宽12米,深4.2米,上为戏台,重檐歇山顶,宽8.25米,深9.6米,两边

        开月窗,山门两侧有砖砌八字墙,顶部仿木结构,墙上分别镌刻“忠”“义

        ”二字,笔势雄奇,遒劲有力。山门内前院南北构成为对称的看楼各7间,上下

        两层,楼上两侧有木构天桥与戏台相通,院中立着一座木构牌坊,两侧有钟鼓

        楼各一座,牌坊后的南北两面各排列5间厢房。轴线上有3间大殿,宽13米。大

        殿前有一座长方形抱厦,檐柱作八角形,前檐券口上雕二龙戏珠,椽枋上立粉

        堆金彩绘三国故事,是甘州区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清代建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

        位。现在在会馆内开辟了古玩市场,是旅游观光和古玩收藏的好去处.


        5楼2006-06-24 00:25
        回复
          • 222.89.114.*
          全晋会馆戏楼
          开封山陕甘会馆

          位于河南省开封市

          山陕甘会馆位于开封市中心的徐府街,坐落在明代中山王徐达后裔的府第旧址上,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山西、陕西、甘肃三省寓汴的商人集资修建的,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会馆布局严谨,建造考究,尤以砖、石、木雕三绝誉冠中原,雕刻玲珑剔透,栩栩如生;丹青彩画,色彩纷呈;会馆集我国建筑、雕刻、油漆、彩绘之大成,是一座罕见的古代建筑艺术宝库。


          7楼2006-06-24 00:26
          回复
            • 222.89.114.*
            洛阳民俗博物馆--原"潞泽会馆"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阳民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九都东路北侧,是在"潞泽会馆"古建筑群的基础上兴建而成。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洛阳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会馆大门 中殿 殿内佛像 

              "潞泽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系山西潞安府(今长治市)和泽州府(今晋城市)两地的商人集资所建,是用于同乡商人传递信息和物资集散的场所,是晋商文化的产物。会馆占地面积15750平方米,现尚存有前殿(戏楼)、东西钟鼓楼、中殿、后殿及东西廊房等,建筑装饰十分考究,雕梁画栋,飞檐挑角,气势雄伟,格调古雅,是典型的清代官式建筑物,也是中原地区大面积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之一。

             
            花轿 织布机 洞房 

              "潞泽会馆"经整修,辟为民俗博物馆,于1988年正式开放,成为弘扬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河洛文化,展示民俗风情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反映豫西地区,包括黄河以北的济源、孟县。西至灵宝、卢氏,南至临汝等县的与民间风俗有关的实物资料。设有信俗厅、寿俗厅、婚俗厅、刺绣厅、匾额厅和民间工艺厅等基本陈列,还有皮影表演、婚俗表演、民俗服饰表演等演出活动。另外,年节时举办的大型洛阳民俗文化庙会,不仅丰富了河洛地区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也是一项有待开发的极好的旅游资源


            8楼2006-06-24 00:26
            回复
              • 222.89.114.*
              天下第一会馆----社旗山陕会馆
              位于河南省南阳市
              社旗县的山陕会馆,是一座富丽堂皇巍峨雄伟的古代建筑。 

               山陕会馆位于社旗县城中心。过去这里水陆交通发达,南船北马,商人云集,是南北九省过往要道和货物集散地,有街72条。清乾隆年间,曾和朱仙镇、回郭镇、荆紫关镇并列为河南四大名镇。当时,秦晋两省富商大贾,为了叙乡谊,通商情,接官迎仕,祭神求财,积资建造这座会馆。会馆分照壁、悬鉴楼、大拜殿、春秋楼四个主体建筑。“运巨石于楚湘,访名匠于天下”,连烧制的玻璃瓦也是来自秦晋。从乾隆二十年开始,至光绪二十八年建成,历时137载。一进会馆大门,五颜六色的玻璃照壁和高耸入云的一对铁旗杆呈现在眼前。照壁是仿北京故宫九龙壁修建的。高20米,宽13米,用彩釉陶瓷大方砖砌成。上面遍制浮雕,工艺精巧,色彩绚丽,美不胜收。重5万余斤高28米的铁旗杆,顶有仙鹤展翅欲飞,下有巨龙盘绕而上,铸工极其考究。照壁的北边是悬鉴楼,高30米,东西宽17米,分上、中、下三层。环楼上下均有木雕石刻的神话传说、戏曲故事装饰,技法多变,形象传神。楼的后边是演戏台,由四根大方柱把巨大的三层楼凌空擎起,甚为壮观。飞檐下边金龙缠绕的“悬鉴楼”巨匾,苍劲古朴,堪称一绝。悬鉴楼两侧,分别建有钟楼、鼓楼各一座,均是八角腾空,两层起架,上层各置钟、鼓,下层通向中院的过道,也是游客乘凉聊天的亭榭,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 

               戏楼的对面是大拜殿,高34米,宽23米,深45米。分前后两部分。后殿有暖阁,供有关羽牌位,前殿为大厅,是大宴宾客的地方。殿内雕梁画栋,流光溢彩,大小匾额,金光生辉。慈禧太后草书的“龙”、“虎”二字,刻于石上,嵌于大殿墙壁之中,使大殿生色不少。殿檐下亦有木雕神话故事数十幅,玲珑剔透,和悬鉴楼上的木雕有异曲同工之妙。殿门左右放置的“十八学士朝瀛州”、“渔樵耕读”巨幅石雕,更是形象生动,神态逼真


              9楼2006-06-24 00:27
              回复
                • 222.89.114.*
                城山陕会馆
                位于山东省聊城市
                聊城山陕会馆

                  中国清代商贾会馆建筑。在山东省聊城市东关双街 南首。清乾隆八年(1743)山西、陕西商贾筹资创建,至 嘉庆八年(1803)经4次维修扩建。整组建筑布局严谨,密 而有秩,各单体建筑间高低错落,层次丰富,尤以砖、石、 木雕和油漆彩绘建筑装饰最为丰富华丽,充满了山西地 方建筑风格与情趣,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对研究清初时 期东昌府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有一定的意义。198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馆面临运河故道,坐西朝东,平面长方形,东西 长77米,南北宽34米,占地3310平方米。三进院落,由 门楼、戏楼、正殿和春秋阁构成了建筑的中轴线。现存 门楼、戏楼、钟鼓楼、左右夹楼、正殿、南北殿、南北 看楼、碑亭和春秋阁等建筑百余间。门楼作四柱三间牌 楼形式,用砖、石、木雕装饰,尤以砖雕见长。戏楼砖 石砌筑基座,南、西、北三面凸出,梁架复杂,楼顶10 个翼角□然翘起,造型独特。楼内尚存民国年间地方传 统剧目120余条和其他珍贵题记。正殿由南、北、中3殿 组成,面宽九间。传统殿堂抬梁式结构,前后檐下桁、枋、 柱和台阶等部位均精雕民间传说故事和禽兽花鸟文字图 像。春秋阁三间两层,前廊檐下施有富丽的木雕装饰。大 院内现存记事碑16通


                10楼2006-06-24 00:2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 222.89.114.*
                  张掖山西会馆
                  位于甘肃省张掖市

                  位于张掖市小南街,是清雍正八年(1730年)山西客民赵世贵、赵继禹、张朝枢等建。张掖是古丝绸路上商贸云集的重镇,从山西、陕西等地来的客商,在张掖开办了几十家大商号,他们为了巩固和扩大自已经营的实力范围,于是结帮会、设会馆,将始建于雍正二年的关帝庙改建为山西会馆,修建费用都由客商募捐。 会馆将宫廷建筑与民间建筑融为一体,形成起伏开阖,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院落群体。沿一条轴线依次排列着,如山门,戏台(上下两层,上为台,下为通道),看台(上为台,下为廊),牌楼,钟鼓楼,大殿,后楼等。造型奇特,威严凝重。殿宇楼阁,庭院花木,使整个建筑绚丽多彩。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绘、泥塑,遍布全馆,交相辉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所有建筑除陪殿已拆除外,其余保存完好。解放前,曾设私立三晋小学。解放后,得到妥善保护和多次维修,并颁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张掖市文化馆驻地


                  11楼2006-06-24 00: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