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山西南人上通清廷,下结官绅,北上南下,西进东出,商路达万里之遥.款项可“汇通天下”,曾一度执全国金融业之牛耳。他们驰骋全国商界的同时,在各大商埠置田产、起楼阁、建会馆。因此,会馆是山西商人和商业、金融业资本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是山西经济史中有待进一步深入拓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从山西会馆的概况、特点、作用三方面进行探讨,以向各位学者专家清教。
一、山西会馆概况
明中叶以后,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界竞争日趋激烈。商人与商人之间,商帮与商帮之间,“操货交接,起落不常,能者方成,拙者乃毁”。在激烈的竞争中,旅外同乡深刻认识到:“无论日识新知,莫不休戚与共,痛痒相关”,必须团结同乡仕商。“广其业于朝市间”。于是他们通过会馆这一组织形式,利用传统的地域观念,把商埠中同乡之人联合起来,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一致与异域商人进行竞争。
1961年经李华先生调查,在北京所存的55个商业行会中,山西会馆有15个,其中建于明代者5个,年代不详者2个,其余8个全部为清朝雍、乾、嘉时期所建,占27%。在其它省区的山西商人也大都结成帮伙,捐资建立会馆。上海、苏州、天津、三原、西安、汉口、凤翔、西宁,聊城、阜阳、开封、洛阳、禹州、毫州、归化等全国重要商业城镇几乎无一处没有山西商人及其会馆。现择几例以管窥其一斑。
1、北京的山西会馆 清人抗世骏说:“会馆之设,肇于京师。”根据资料可以确认的明朝时期全国各地在北京所建的会馆共有41所。其中山西会馆5所,占总数的12%强。它们分别是万历年间山西铜、铁、锡、炭诸商创建的潞安会馆。山西颜料、桐油商人创建的平遥会馆,天启崇祯年间临汾众商创建的临汾东馆和仕商共建的临汾西馆,天启崇祯年间临、襄二邑汾河以东南人创建的山右会馆。
俟至清朝,由于“京师大贾多晋人”,放北京山西会馆日益增多。关于山西会馆总数,《都门杂记》、《朝市丛载》、《顺天府志》等记载不一。《部门杂记》载31所,占总数324所的9%强;《朝市丛载》载38所,占总数391所的9%强;《顺天府志》载50所,占总数445所的11%强。由于三书写作年代前后不同,所以会馆总数也不一。这反映了道光以后北京的山西会馆无论数量和比重都在增加。光绪时,尽管有些山西会馆或倒闭或为公所取代,但尚存45所,占当时会馆总数387所的11%强。其中省馆9所,在各省数量中位居第一,占总数61所的14%强,这说明在京晋商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县馆24所,占总数174所的13%强,也是数量较多的一个,这表明崇商、经商不是个别县府的地方特色,而是在全省范围已形成氛围;行馆6所,占总数23所的26%强,也是数量最多的一个。此外,还有府馆6所。
2、河南的山西会馆。 河南为中州之地,与秦、晋、冀、鲁、苏、鄂、院等省接壤,为四方交通要冲。晋商赴豫,或经河南到江南各地经商者为数甚多,遂在洛阳、开封、社旗、禹州等地广建会馆。
洛阳地处河南西部,为九朝古都,是晋商到湘鄂羊楼洞、羊搂司采办输蒙茶叶的必经之地,交通枢纽。现存的两座山西会馆,一座是位于南关菜市东街由山西、陕西两省商人于清康熙年间兴建的山陕会馆(又名西会馆);一座是在老城东关西街由山西潞安府(长治)和泽州府(晋城)商人于清乾隆年间建造的潞泽会馆(又名关帝庙,后改为东会馆)。
开封的山西会馆地处闹市中心徐府街,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由旅汴晋商集资兴建。道光年间陕商加入,易名山陕会馆。清末,又加入甘肃商人,遂又易名为山陕甘会馆。
社旗县隶属南阳地区,清前期又发展成为“北走汴洛,南船北马,总集百货”的豫南商贸重镇。山陕商人“运巨材于楚北、访名匠于天下”,并用骡马从山西驮来烧制琉璃砖瓦的瓷土修建了山陕会馆。该会馆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开始兴建至光绪十八年(1892)竣工,历时136年,各种建筑139间。
一、山西会馆概况
明中叶以后,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界竞争日趋激烈。商人与商人之间,商帮与商帮之间,“操货交接,起落不常,能者方成,拙者乃毁”。在激烈的竞争中,旅外同乡深刻认识到:“无论日识新知,莫不休戚与共,痛痒相关”,必须团结同乡仕商。“广其业于朝市间”。于是他们通过会馆这一组织形式,利用传统的地域观念,把商埠中同乡之人联合起来,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一致与异域商人进行竞争。
1961年经李华先生调查,在北京所存的55个商业行会中,山西会馆有15个,其中建于明代者5个,年代不详者2个,其余8个全部为清朝雍、乾、嘉时期所建,占27%。在其它省区的山西商人也大都结成帮伙,捐资建立会馆。上海、苏州、天津、三原、西安、汉口、凤翔、西宁,聊城、阜阳、开封、洛阳、禹州、毫州、归化等全国重要商业城镇几乎无一处没有山西商人及其会馆。现择几例以管窥其一斑。
1、北京的山西会馆 清人抗世骏说:“会馆之设,肇于京师。”根据资料可以确认的明朝时期全国各地在北京所建的会馆共有41所。其中山西会馆5所,占总数的12%强。它们分别是万历年间山西铜、铁、锡、炭诸商创建的潞安会馆。山西颜料、桐油商人创建的平遥会馆,天启崇祯年间临汾众商创建的临汾东馆和仕商共建的临汾西馆,天启崇祯年间临、襄二邑汾河以东南人创建的山右会馆。
俟至清朝,由于“京师大贾多晋人”,放北京山西会馆日益增多。关于山西会馆总数,《都门杂记》、《朝市丛载》、《顺天府志》等记载不一。《部门杂记》载31所,占总数324所的9%强;《朝市丛载》载38所,占总数391所的9%强;《顺天府志》载50所,占总数445所的11%强。由于三书写作年代前后不同,所以会馆总数也不一。这反映了道光以后北京的山西会馆无论数量和比重都在增加。光绪时,尽管有些山西会馆或倒闭或为公所取代,但尚存45所,占当时会馆总数387所的11%强。其中省馆9所,在各省数量中位居第一,占总数61所的14%强,这说明在京晋商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县馆24所,占总数174所的13%强,也是数量较多的一个,这表明崇商、经商不是个别县府的地方特色,而是在全省范围已形成氛围;行馆6所,占总数23所的26%强,也是数量最多的一个。此外,还有府馆6所。
2、河南的山西会馆。 河南为中州之地,与秦、晋、冀、鲁、苏、鄂、院等省接壤,为四方交通要冲。晋商赴豫,或经河南到江南各地经商者为数甚多,遂在洛阳、开封、社旗、禹州等地广建会馆。
洛阳地处河南西部,为九朝古都,是晋商到湘鄂羊楼洞、羊搂司采办输蒙茶叶的必经之地,交通枢纽。现存的两座山西会馆,一座是位于南关菜市东街由山西、陕西两省商人于清康熙年间兴建的山陕会馆(又名西会馆);一座是在老城东关西街由山西潞安府(长治)和泽州府(晋城)商人于清乾隆年间建造的潞泽会馆(又名关帝庙,后改为东会馆)。
开封的山西会馆地处闹市中心徐府街,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由旅汴晋商集资兴建。道光年间陕商加入,易名山陕会馆。清末,又加入甘肃商人,遂又易名为山陕甘会馆。
社旗县隶属南阳地区,清前期又发展成为“北走汴洛,南船北马,总集百货”的豫南商贸重镇。山陕商人“运巨材于楚北、访名匠于天下”,并用骡马从山西驮来烧制琉璃砖瓦的瓷土修建了山陕会馆。该会馆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开始兴建至光绪十八年(1892)竣工,历时136年,各种建筑139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