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27日漏签0天
柳林凌志吧 关注:1,645贴子:5,920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柳林凌志吧
>0< 加载中...

吕梁的结婚您来看看临县婚俗!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魔鬼_Time
  • 大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临县婚俗见闻
     临县在晋西北的黄河边上。受朋友之邀,我前往杜家塔村为朋友的儿子结婚摄像、照相,有幸见到了这里有趣的婚俗,特记载下来以飨读者。
     化妆    
     在举行婚礼的这天早上,人们吃过饭准备迎亲。在娶亲的人要走之前,我那摄像机的镜头却被吸引在我的朋友和他的老伴身上。只见亲戚们将用红纸沾的尺把高的帽子,戴在了这60岁开外的老头头上,帽子正中写着"炒面师傅之神位",胸前用红绳挂了个碗口大的红柳盆,脸上涂了不起些锅底黑,洒了些白面。新郎的母亲被众人给扎了两个小辫子,插上花,脸上打上了胭脂,还画了眉,身上穿了件大红袄,胸前挂了个醋瓶子,手里拿着个小笤帚顶扇子用,还须让她扇着。被"武装"好后,他们就跟在新郎的身后,响工乐队陪着,亲戚朋友跟着一大群看热闹。他们先祭神,然后走到院子坡底下的大路上,由新郎在婚车的前面,一辆车一辆车地祭酒。在返回家的路上,新郎扛起放在路边早已准备好的一个石锁,足有二三十斤,由众人簇拥着将石锁扛进新房,放在炕的最里面墙角上,这才准备去迎亲。
     以我观之,这新媳妇娶回来之前面,这老两口就先喝了"红",戴了"红帽子",这分明是对当父母的能给儿子娶上媳妇的赞赏。公公是"炒面神",表示大人对新人们未来生活的支持。当地人说,扛石锁是寓意将来石锁上拴孩子。我则以为寓意将来婚姻美满,不会有变,因为当地以农业为本,是唯一的经济来源,娶媳妇太不容易,故对婚姻充满12分的希望。      
     喜饭    
     结婚都要吃喜饭,但临县的喜饭和别处的不一样,这与当地的生活有关。
     还在娶亲的头一天,我就听朋友说,一天至少得吃六顿饭。真的,早晨临走前,我随来参加婚礼的人吃了粉汤,炸麻叶。那粉汤是用当地的粉条,加海菜,和各种蔬菜和在一起,用粉面煮出来的,很稠,能当菜吃,大家手端一碗,不坐桌子。这里过黄河就是陕西,我觉得和陕西街上卖的"麻辣汤"差不多。因为我是随娶亲的人摄像,当中午12点到了女方家时,娶亲的人刚坐定,就又让吃粉汤,说是吃早饭。饭桌前,有当地人在唱小曲,主家则给唱小曲的人一盒烟。粉汤端下去后,很快就又上来一席炒菜。女方的舅舅和叔叔陪着娶亲的人和新郎,酒桌上,女方主要的亲戚都要露面。与此同时,女方家来的亲戚开始吃中午饭,厨师把一大盆粉条凉菜放在院里,人们开始盛上一碗半碗的端上吃着。过一会儿,厨师又把一盆粉条热菜及馒头和粉汤放在院中间,由大家自己盛着吃。人们随处找地方,不用坐桌子。娶亲的人吃了酒席,还照样要把亲戚们吃的一样的凉菜、热菜给上一回,让我们品尝。等娶亲回来,我陪送亲的娘家人又坐了一回席。因此,一天下来,总也吃了五六顿饭。
     我向村中80岁的老人打问:临县以前结婚也是这乡俗吗?他们说和现在一样,都不坐桌子,足见经济的限制。再早50年,这里的人洗衣服用的是河糟上的硝,点灯用的是大麻榨的油,穿的是土布衣,出门靠步行,所以结婚祭的是"马头"。当地人还说,唐宋时这里的村庄由寺庙的僧人管辖,所以他们的喜饭和庙上打会、寺院开光的吃法基本是一样,没有盘子、碟子、上酒这一说。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柳林凌志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