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链结:
http://cmusic.idv.tw/suona/forum/topic.asp?TOPIC_ID=9072
http://cmusic.idv.tw/suona/forum/topic.asp?TOPIC_ID=9072
吹鼓吹小站---民族音乐论坛
首页 | 个人资料 | 注册 | 活跃主题 | 活跃投票 | 会员 | 搜寻 | 说明
欢迎回来
hzszr
客家音画 DVD 义卖!敬请支持吹鼓吹小站!
》请点击进入【客家音画 DVD 】义卖《
目前排序方式为:旧文章排前面 所有讨论区
学术理论
乐理
一种人人能识的《新简谱》(New numerical notation) 发表新主题 发起新投票
回覆主题 Send Topic to a Friend
友善列印
Next Page
作者 主题 页数: 1 2 of 2
hzszr
初级会员
浙江
74 Posts
Posted - 2006/06/07 : 08:53:09
--------------------------------------------------------------------------------
.
一种人人能识的《新简谱》(New numerical notation)
(孙枝荣文)
数字简谱是一种普及中国的大众化记谱法,
由于它简单易懂,
在书写、读谱上有很大的便利,
因此得以在我国广泛流传。
虽然简谱具有许多局限性,
国内也己停止用简谱进行音乐教育,
但从1903年由沉心工把它从日本引入中国以来,
我们的大众化音乐事业
基本上就是靠它支撑着的,
所有的群众歌曲在书面上
几乎都用简谱来记录、传播,
一百年来、年轻一代都是从学习简谱
进入音乐的大门,
从它开始培养了多少作曲家、
演奏家、歌星、舞蹈家,
它己成会我们中国国内流传最广泛,
影响最深远最具中国特色的乐谱。
简谱在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上
起到过巨大的作用是不能否定的。
我们应当承认简谱在现实音乐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也应当认识到简谱在音乐的普及
和推广的过程中所起的巨大的影响力。
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简谱还会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简谱由于是一种唱名音谱,
所以具有阅唱方便的的优点,
借用了阿拉伯数字作为音符更便于了记录,
但也有它的缺点。
例如:
记录合奏合唱,
音谱在视觉上就不象五线谱那么一目了然,
而记录交响乐、钢琴等和弦音谱
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高低音的上下加点
和繁琐的下划线不利于音符上下相叠,
因而在它的发源地欧洲
几乎得不到亲睐。
但目前在世界上只有中国
还存在较大的影响。
前段时间,国内全盘否定简谱的看法
是值得我们再重新考虑的。
是否把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简谱重新改革和更新。
一种音谱最起码要具备三个方面的要素,即:
1、音符与唱名,
2、音的长短,
3、音的高低。
简谱的最大缺陷
是音符上下加点,
还有拍子分割和延长时
所用的繁琐的下划线和后划线,
除此之外就是
要把1 2 3 4 5 6 7唱成:多来米发手拉西。
第一项是:音符与唱名
老式的简谱
数字简谱是借用数学符号
把1 2 3 4 5 6 7
唱成:多来米发手拉西,
这一下子是改不了的也不必改,
中国人由于简谱的普及,
数字等于唱名的习惯势力
早己是根深蒂固的,
第二项是音的长短
老式的简谱:
的阅唱技巧
除了发音外主要就是这一项音的长短,
把音符下加一划
表示为原时值的1/2(即1/2拍),
音符下加二划表示
是原时值的1/4(即1/4拍),
加三划表示是原时值的1/8(即1/8拍)。
用单独一个音符不加符号表示一拍。
新的简谱:把“V”作为一拍
(A regular,rhythmical unit of time)
的↘↗一个记号,
一拍中的所有音符依次写成一组,
前半拍的音符写在“V”的前半段,
后半拍的音符写在“〉”的后半段,
中间的“V”,
作为前半拍和后半拍的分割点。
如下:
每组为一拍(time):
例如 2V3 56V35 2356V6712
以上每一拍中的音符时值分别为:
一拍: 2V3 即: 1/2拍V1/2拍
一拍: 56V35 即 1/4拍1/4拍V1/4 拍1/4拍
一拍: 2356V6716 即: 1/8拍1/8拍1/8拍1/8拍V1/8拍1/8拍1/8拍1/8拍、
http://cmusic.idv.tw/suona/forum/topic.asp?TOPIC_ID=9072
http://cmusic.idv.tw/suona/forum/topic.asp?TOPIC_ID=9072
吹鼓吹小站---民族音乐论坛
首页 | 个人资料 | 注册 | 活跃主题 | 活跃投票 | 会员 | 搜寻 | 说明
欢迎回来
hzszr
客家音画 DVD 义卖!敬请支持吹鼓吹小站!
》请点击进入【客家音画 DVD 】义卖《
目前排序方式为:旧文章排前面 所有讨论区
学术理论
乐理
一种人人能识的《新简谱》(New numerical notation) 发表新主题 发起新投票
回覆主题 Send Topic to a Friend
友善列印
Next Page
作者 主题 页数: 1 2 of 2
hzszr
初级会员
浙江
74 Posts
Posted - 2006/06/07 : 08:53:09
--------------------------------------------------------------------------------
.
一种人人能识的《新简谱》(New numerical notation)
(孙枝荣文)
数字简谱是一种普及中国的大众化记谱法,
由于它简单易懂,
在书写、读谱上有很大的便利,
因此得以在我国广泛流传。
虽然简谱具有许多局限性,
国内也己停止用简谱进行音乐教育,
但从1903年由沉心工把它从日本引入中国以来,
我们的大众化音乐事业
基本上就是靠它支撑着的,
所有的群众歌曲在书面上
几乎都用简谱来记录、传播,
一百年来、年轻一代都是从学习简谱
进入音乐的大门,
从它开始培养了多少作曲家、
演奏家、歌星、舞蹈家,
它己成会我们中国国内流传最广泛,
影响最深远最具中国特色的乐谱。
简谱在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上
起到过巨大的作用是不能否定的。
我们应当承认简谱在现实音乐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也应当认识到简谱在音乐的普及
和推广的过程中所起的巨大的影响力。
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简谱还会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简谱由于是一种唱名音谱,
所以具有阅唱方便的的优点,
借用了阿拉伯数字作为音符更便于了记录,
但也有它的缺点。
例如:
记录合奏合唱,
音谱在视觉上就不象五线谱那么一目了然,
而记录交响乐、钢琴等和弦音谱
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高低音的上下加点
和繁琐的下划线不利于音符上下相叠,
因而在它的发源地欧洲
几乎得不到亲睐。
但目前在世界上只有中国
还存在较大的影响。
前段时间,国内全盘否定简谱的看法
是值得我们再重新考虑的。
是否把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简谱重新改革和更新。
一种音谱最起码要具备三个方面的要素,即:
1、音符与唱名,
2、音的长短,
3、音的高低。
简谱的最大缺陷
是音符上下加点,
还有拍子分割和延长时
所用的繁琐的下划线和后划线,
除此之外就是
要把1 2 3 4 5 6 7唱成:多来米发手拉西。
第一项是:音符与唱名
老式的简谱
数字简谱是借用数学符号
把1 2 3 4 5 6 7
唱成:多来米发手拉西,
这一下子是改不了的也不必改,
中国人由于简谱的普及,
数字等于唱名的习惯势力
早己是根深蒂固的,
第二项是音的长短
老式的简谱:
的阅唱技巧
除了发音外主要就是这一项音的长短,
把音符下加一划
表示为原时值的1/2(即1/2拍),
音符下加二划表示
是原时值的1/4(即1/4拍),
加三划表示是原时值的1/8(即1/8拍)。
用单独一个音符不加符号表示一拍。
新的简谱:把“V”作为一拍
(A regular,rhythmical unit of time)
的↘↗一个记号,
一拍中的所有音符依次写成一组,
前半拍的音符写在“V”的前半段,
后半拍的音符写在“〉”的后半段,
中间的“V”,
作为前半拍和后半拍的分割点。
如下:
每组为一拍(time):
例如 2V3 56V35 2356V6712
以上每一拍中的音符时值分别为:
一拍: 2V3 即: 1/2拍V1/2拍
一拍: 56V35 即 1/4拍1/4拍V1/4 拍1/4拍
一拍: 2356V6716 即: 1/8拍1/8拍1/8拍1/8拍V1/8拍1/8拍1/8拍1/8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