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个帖子里讨论到了这个问题,为了区分,单独列一个帖子。http://tieba.baidu.com/f?kz=1060845553
世界线收束理论涉及的是
1、多世界诠释(many-worlds interpretation 或简称 MWI)是一种假定存在无数个平行世界,并以此来解释微观世界各种现象的量子论诠释。
2、哥本哈根诠释是量子力学的一种诠释。在量子力学里,量子系统的量子态,可以用波函数来描述。这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关键特色。波函数是个数学函数,专门用来计算粒子在某位置或处于某种运动状态的机率。测量的动作造成了波函数塌缩,原本的量子态机率地塌缩成一个测量所允许的量子态。
简单的来说,多世界诠释的意思就是,有无数的平行世界,我们的世界知识其中的一个特例,为什么世界会是这样,是因为我们所在的世界就是这样的,当然也会有其他完全不同的世界。
哥本哈根诠释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最常见的一个例子就是“薛定谔的猫”,说白了就是观测者至上,为什么世界会是这样,因为观测者观测到的是这样。(话说日本人还真喜欢“薛定谔的猫”)
而SG中的世界线收束理论则是两者的融合产品。即一个世界,无数个可能性分支(世界线),世界的表现历史则由“观测者”决定。观测者观察到哪个历史,世界的表现历史即为哪个。你可以把SG世界中的世界系统看做量子系统的量子纠缠态,这里以世界线纠缠态来指代,无数的可能性世界线纠缠在一起构成了世界线收束范围,无数的世界线收束范围构成了更大的世界线收束范围,类似于1-2-4-8-16-32-16-8-4-2-1这样的纺锤形结构。而具体到纠缠态中的世界的表现状态,这是由观测者决定的事情。
可能性历史和平行世界完全不同
你可以理解成平行世界是2台电脑装了不同的系统
而在可能性历史体系中,世界实体只存在一个,但是拥有无限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中只有一个表现在真实世界中,其余的则类似于数据,虚拟历史,Akashic Record记录条目,这样的东西,只是单纯的可能性历史,是一串数据,世界状态的数据,某种可能性下世界状态的数据。
可能性同时存在,但是展现在真实世界中的可能性同时只存在一个。
这和平行世界完全不同。
平行世界每一个世界分支都有实体,相对独立,没有相干性。
而可能性世界是真实世界的从属关系,只有一个实体。
简单的来说,可能性历史就是理论上可能存在,但是实际不存在的历史。但是如果时间旅行导致时间变动率发生变动,可能性历史就有可能变成真实历史。这时真实历史变成了可能性历史。
世界线收束理论涉及的是
1、多世界诠释(many-worlds interpretation 或简称 MWI)是一种假定存在无数个平行世界,并以此来解释微观世界各种现象的量子论诠释。
2、哥本哈根诠释是量子力学的一种诠释。在量子力学里,量子系统的量子态,可以用波函数来描述。这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关键特色。波函数是个数学函数,专门用来计算粒子在某位置或处于某种运动状态的机率。测量的动作造成了波函数塌缩,原本的量子态机率地塌缩成一个测量所允许的量子态。
简单的来说,多世界诠释的意思就是,有无数的平行世界,我们的世界知识其中的一个特例,为什么世界会是这样,是因为我们所在的世界就是这样的,当然也会有其他完全不同的世界。
哥本哈根诠释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最常见的一个例子就是“薛定谔的猫”,说白了就是观测者至上,为什么世界会是这样,因为观测者观测到的是这样。(话说日本人还真喜欢“薛定谔的猫”)
而SG中的世界线收束理论则是两者的融合产品。即一个世界,无数个可能性分支(世界线),世界的表现历史则由“观测者”决定。观测者观察到哪个历史,世界的表现历史即为哪个。你可以把SG世界中的世界系统看做量子系统的量子纠缠态,这里以世界线纠缠态来指代,无数的可能性世界线纠缠在一起构成了世界线收束范围,无数的世界线收束范围构成了更大的世界线收束范围,类似于1-2-4-8-16-32-16-8-4-2-1这样的纺锤形结构。而具体到纠缠态中的世界的表现状态,这是由观测者决定的事情。
可能性历史和平行世界完全不同
你可以理解成平行世界是2台电脑装了不同的系统
而在可能性历史体系中,世界实体只存在一个,但是拥有无限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中只有一个表现在真实世界中,其余的则类似于数据,虚拟历史,Akashic Record记录条目,这样的东西,只是单纯的可能性历史,是一串数据,世界状态的数据,某种可能性下世界状态的数据。
可能性同时存在,但是展现在真实世界中的可能性同时只存在一个。
这和平行世界完全不同。
平行世界每一个世界分支都有实体,相对独立,没有相干性。
而可能性世界是真实世界的从属关系,只有一个实体。
简单的来说,可能性历史就是理论上可能存在,但是实际不存在的历史。但是如果时间旅行导致时间变动率发生变动,可能性历史就有可能变成真实历史。这时真实历史变成了可能性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