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历史吧 关注:31贴子:307
  • 3回复贴,共1

民国35~38年(1946~1949年)物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04-09 13:50回复
    纵观民国35~38年(1946~1949年)从本省物价总水平和各分类物价指数的飞涨,可以看出:当通货膨胀达到一定程度时,物价上涨便逐步加速,甚至出现超过通货膨胀的速度。随着法币破产和金圆券的崩溃,即通货膨胀全面恶化,福建物价水平疯狂性暴涨,呈直线上升的轨迹。
         (一)福州、厦门物价总水平及分类指数
         物价与货币息息相关,互为影响。
         1.福州、厦门物价总水平同上海批发物价指数的比较
         福州、厦门零售物价总指数,食物类、衣着类、燃料类,杂项等主要分类物价指数,在解放战争期间,各月份指数升幅情况,见表1-1-34。物价狂涨,波及面很广。以上海批发物价分类指数资料为例,见表1-1-35、1-1-36。民国37年6月、7月上海资料与本省相同时间的物价分类指数相比较,更一目了然。
    


    2楼2011-04-09 13:51
    回复
      2025-08-31 11:51:0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再以民国37年(1948年)7~8月上海物品分类指数(见表1-1-36)为佐证。上海是商品批发源地,所以批发价格指数是反映上海当时物价指数的重要依据。从批发环节加上零售各个环节等费用,也可揭示在法币破产时,上海物价总水平及分类物价指数情况。据统计数据证明,在法币退出流通领域前夕,本省物价狂涨风不比上海逊色。同以民国37年8月统计数据看:上海批发总指数713.1万点位,福州零售物价总指数60974万点位,相当于上海批发总指数的85.5倍,厦门涨幅更猛,即为上海同期的93.6倍。上海食物类指数54.6万点位、福州食物类指数52306万点位、厦门64981万点位,分别相当于上海的96.6倍、112倍。当然,当年上海批发物价指数要低于零售物价总指数。上海、福州两地指数因体系不同,虽然不具备直接可比性,但从总体物价涨势看,可以显见同时期福建物价涨幅十分惊人。
           2.物价飞涨与法币购买力变化
           物价飞涨,货币购买力迅速滑落;物价平稳,货币购买力上升。经历**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两个战争时期,本省物价总指数和各分类指数持续攀升,达到惊人的程度,这也是法币购买力的最低点。以**战争前夕的法币100元,看购买力的变化:民国26年(1937年)可买2头大牛,民国27年可买1头大牛和1头小牛,民国28年可买1头大牛,民国29年可买1头小牛,民国30年可买1头猪,民国31年可买1只火腿,民国32年可买1只鸡,民国33年可买1只小鸭,民国34年可买2只鸡蛋,民国35年可买1只鸡蛋,民国36年可买0.3斤木柴,民国37年可买4粒大米。
      


      3楼2011-04-09 13:52
      回复
        2.金圆券时期9个月物价涨幅超过法币时期13年物价总涨幅
             充分揭示福州自金圆券的实施至崩溃,仅9个月时间里,物价总指数和分类物价指数飞涨到18~55亿点位。民国24年(1935年)11月4日公布实施法币,至民国37年8月18日退出流通领域,历经13年时间。这一时期内,福州物价总指数和各分类物价指数涨幅最终达到4~9亿点位。两种货币值所导致物价总涨幅,相差4~6倍(以物价指数亿点位为单位比较),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前夕,仅9个月以金圆券计算的物价总水平和各分类物价指数涨幅,均远远超过法币流通中不少于10年上涨总幅度。
             民国38年(1949年)4月21日,解放大军横渡长江,先后解放南京、镇江、无锡、芜湖等重镇。特别是民国38年5月上海解放,全国军事局势的变化,助长了这一时期民国政府统治地区物价的畸形涨势。而本省的物价总水平和各分类物价指数异常狂涨,导致本省经济的崩溃。
        


        4楼2011-04-09 13: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