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3月30日在洞口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洞口县人民政府县长 肖拥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洞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全县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努力克服历史罕见的洪水冰冻灾害和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抢抓机遇,应对挑战,致力改善民生,推进富民强县,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五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我们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其中全县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6.0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0.76亿元,是“十五”末的1.96倍,年均增长14.45%(按现价计算);人均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4838元增加到2010年的9500元,是“十五”末的1.96倍,年均增长14.45%;财政总收入由2005年的1.5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37亿元,是“十五”末的2.23倍,年均增长17.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5年的20.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7.14亿元,是“十五”末的3.3倍,年均增长27.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10.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3.56亿元,是“十五”末的2.3倍,年均增长18.2%。
(二)五年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由2005年的44.0 :20.5 :35.5调整为2010年的39.5 :30.8 :29.7。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十一五”期间,坚持“工业强县,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动摇,按照“立足优势、依托资源、搭建平台、承接产业”的工业发展思路,促进了全县工业经济不断壮大。五年完成工业投资11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1倍;新建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5个。基本形成了食品加工、矿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竹木加工、电子加工等六大工业主导产业。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由5年前的48家发展到75家;年产值过亿元、税收过千万元规模工业企业由5年前的没有1家发展到5家。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18.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2.58亿元,年均增长31.4%;规模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2.9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7.05亿元,年均增长42.32%。引导企业启动技改、扩改项目97个,完成技改投入29.2亿元。高新技术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增加到22个。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关闭污染企业4家。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相比“十五”末下降25.3%,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工业园区打造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新平台,一批规模工业企业相继入园,并有嘉鼎木业和兴雄鞋业两家国内外知名上市公司落户园区。编制完成工业园区二期7平方公里的总体建设规划,一期至二期连接线工程全面启动,园区二期工程的开工建设为全县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牲猪、柑桔、茶叶、竹木、金银花、双孢菇等农业优势产业迅速成长壮大,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逐步推广,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林牧渔增加值由2005年的19.5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7.88亿元,年均增长7.5%。粮食年产量稳定在45万吨以上;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达到759个,年出栏生猪210万头以上。农业产业化规模加工企业发展到32家,有机、绿色、无公害品牌达到13个,建成特色农业生产基地17.4万亩。发放种粮、良种、农机、农资等补贴资金3.93亿元。整合涉农资金12.6亿元,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一批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安全、水库除险加固、土地综合整理等农业亮点工程。防汛抗灾应对有力,连续5年安全度汛,并涌现出由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爱民模范”荣誉称号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抗洪英雄宋文博。新增大中型农业机械2045台(套)。新农村建设办点示范扎实推进,达到全市一类县水平。先后被评为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试点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成功列入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产能工程重点县,获得“中国绿色名县”、“中国雪峰蜜桔之乡”称号。第三产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引导,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房地产交易市场持续活跃,成功步入小区建设新时代,新建成商品房132万平方米,已经建成及正在开工建设的高层建筑达15个楼盘,县城品位不断提升。绿景、佳和、嘉庆、中辉等房地产公司的一批房地产开发项目不断做大,雪峰建材城、新时代商业广场、羊丝坳农贸市场等地方民企大型投资项目不断增多。金融保险业活力增强,组建了我市首家农村合作银行,成立了邮政储蓄银行。2010年,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达到89.25亿元、贷款余额达到27.21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加51.88亿元和14.91亿元。发展旅游产业迈出新的步伐,组建了溪森林公园管理局、旅游局,完成了《洞口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洞口镇、山门镇两个旅游概念性规划编制,启动了观音阁、溪森林公园、龙眼洞、高沙文史博物馆、文昌塔、蔡锷公馆、蔡锷父母墓、桐山温泉等旅游景点开发。
——2011年3月30日在洞口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洞口县人民政府县长 肖拥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洞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全县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努力克服历史罕见的洪水冰冻灾害和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抢抓机遇,应对挑战,致力改善民生,推进富民强县,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五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我们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其中全县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6.0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0.76亿元,是“十五”末的1.96倍,年均增长14.45%(按现价计算);人均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4838元增加到2010年的9500元,是“十五”末的1.96倍,年均增长14.45%;财政总收入由2005年的1.5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37亿元,是“十五”末的2.23倍,年均增长17.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5年的20.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7.14亿元,是“十五”末的3.3倍,年均增长27.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10.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3.56亿元,是“十五”末的2.3倍,年均增长18.2%。
(二)五年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由2005年的44.0 :20.5 :35.5调整为2010年的39.5 :30.8 :29.7。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十一五”期间,坚持“工业强县,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动摇,按照“立足优势、依托资源、搭建平台、承接产业”的工业发展思路,促进了全县工业经济不断壮大。五年完成工业投资11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1倍;新建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5个。基本形成了食品加工、矿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竹木加工、电子加工等六大工业主导产业。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由5年前的48家发展到75家;年产值过亿元、税收过千万元规模工业企业由5年前的没有1家发展到5家。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18.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2.58亿元,年均增长31.4%;规模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2.9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7.05亿元,年均增长42.32%。引导企业启动技改、扩改项目97个,完成技改投入29.2亿元。高新技术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增加到22个。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关闭污染企业4家。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相比“十五”末下降25.3%,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工业园区打造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新平台,一批规模工业企业相继入园,并有嘉鼎木业和兴雄鞋业两家国内外知名上市公司落户园区。编制完成工业园区二期7平方公里的总体建设规划,一期至二期连接线工程全面启动,园区二期工程的开工建设为全县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牲猪、柑桔、茶叶、竹木、金银花、双孢菇等农业优势产业迅速成长壮大,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逐步推广,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林牧渔增加值由2005年的19.5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7.88亿元,年均增长7.5%。粮食年产量稳定在45万吨以上;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达到759个,年出栏生猪210万头以上。农业产业化规模加工企业发展到32家,有机、绿色、无公害品牌达到13个,建成特色农业生产基地17.4万亩。发放种粮、良种、农机、农资等补贴资金3.93亿元。整合涉农资金12.6亿元,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一批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安全、水库除险加固、土地综合整理等农业亮点工程。防汛抗灾应对有力,连续5年安全度汛,并涌现出由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爱民模范”荣誉称号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抗洪英雄宋文博。新增大中型农业机械2045台(套)。新农村建设办点示范扎实推进,达到全市一类县水平。先后被评为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试点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成功列入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产能工程重点县,获得“中国绿色名县”、“中国雪峰蜜桔之乡”称号。第三产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引导,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房地产交易市场持续活跃,成功步入小区建设新时代,新建成商品房132万平方米,已经建成及正在开工建设的高层建筑达15个楼盘,县城品位不断提升。绿景、佳和、嘉庆、中辉等房地产公司的一批房地产开发项目不断做大,雪峰建材城、新时代商业广场、羊丝坳农贸市场等地方民企大型投资项目不断增多。金融保险业活力增强,组建了我市首家农村合作银行,成立了邮政储蓄银行。2010年,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达到89.25亿元、贷款余额达到27.21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加51.88亿元和14.91亿元。发展旅游产业迈出新的步伐,组建了溪森林公园管理局、旅游局,完成了《洞口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洞口镇、山门镇两个旅游概念性规划编制,启动了观音阁、溪森林公园、龙眼洞、高沙文史博物馆、文昌塔、蔡锷公馆、蔡锷父母墓、桐山温泉等旅游景点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