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我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是一个地震多发、震灾严重的国家。我省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背景,大部分地方都发生过中强以上破坏性地震,1631年发生在常德的6.8级地震是华南内陆最大的地震之一。
据史料《明实录·崇祯长编》记载:“崇祯四年七月己丑(十七日),湖广常德府夜半地震有声,从西北起,其响如雷,须臾黑气障天。震撼动地,井泉湓 溢,地裂孔隙,浆水涌出,带有黄沙者六处,倒塌荣府宫殿及城垣房屋无数,压死男妇六十人”。“同日所属桃源、龙阳、沅江及武昌府、辰州府所属沅陵、沅州,靖州属会同,长沙府属长沙、善化、湘潭、宁乡、湘阴、醴泉(陵)、安化,承天府属钟祥、沔阳、潜江、景陵等州县俱震。又于次日,澧州亦震数次,城内地裂,城墙房屋崩坏,压死居民十余人,王家井喷出黄水,铁尺堰喷出黑水,彭山崩倒、河为之淤。又荆州府同日亦震,坏城垣十之四,民舍十之三,压死军民十余人”。另据其它史料考证,奏报的时间可能在震后3个月以内。因此,在发生地震的时间、地区、破坏程度等方面《崇祯长编》的记载是基本属实的,其资料最为原始和翔实,最具可信度和权威性。
新中国诞生后,中外地震学者曾高度关注这次常德大地震,并进行过多次实地考察和科学研究。1977年,湖南省科委组织5个单位组成湖南省地震历史资料小组,历时3年时间,经过对大量资料进行整理、考证、比较、分析和研究,以及实地科学考察,作出了1631年常德大地震的发震时间是1631年8月14日24点左右,地震震级为6.8级,震中烈度不低于九度,地震波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4省84县,极震地区在常德到澧县、安乡地带,太阳山断裂和澧水断裂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等科学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