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张圣君信仰之探讨
从历史上民间信仰发展的情况考察,一些民间信仰人物及其故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其传说亦被逐渐谈化而趋消失,而一部分民间信仰人物及故事则相反,尽管时代之变迁、人文的发展也未能攒色,并成为民间道教或佛教的重要内容被宗教化。福建的张圣君、陈靖姑以及清水祖师、定光古佛即属后者。而其中的张圣君和陈靖姑因其影响较著而派生出了“法主公教”和“夫人教”。这里主要简述福建与台湾的“法主公教”形态及其相互关系。
(一)道坛之“法主”崇祀
所谓的“法主公教”,是道教闾山泥中的一个支派。其教泥虽奉祀闾山教神抵,但张法主公之地位却较其他神砥突出。这里主要介绍“法主公教”作为教派形态中的法主神,于道坛意识中表现的几个方面。
1、尊奉张法主公
无论道坛自称道教、法教或瑜伽教、以及巫教(各地称呼不一),但其都称其法主为“张圣君”、或供奉“法主公”神像,或以张法主公之名标明于神龛之神位牌上者,一般都属于法主公教。在各地道坛中,以往多供有法主公木雕神像,神像有立、坐两种,最常见的为坐像。其神像造型为:面为红黑色,额前一个大肿包,秃顶脑后散发,双目圆睁,大耳方口,长须五绍,威武善相;身著甲胃,正襟危坐,左手捻“朦胧诀”压盘身之蛇头于膝上,右手持剑顿膝,脸锋指上前方;双足铣,左脚指尖向上,意为开天门,右脚指尖向下,意为塞地户;肩背上有蛇缠绕,蛇首在左手下,蛇尾顺于右肩腋下。法主公像一般连座成为60公分左右。个别道坛之法主公神像之左手为“紫微诀”,余皆大同小异。
2、祖庙神诞与请香
凡供奉法主公的法主公教道坛,一年有两次庆诞活动,一是正月元宵期间到祖庙请香,一是七月甘三到祖庙接火,或在本社区寺庙举行庆醮活动。其中一部分是正月庆醮,亦到供奉陈靖姑的祖殿接火者,一般是出于对闾山教的认同,同时,有的地方道坛传说将陈靖姑说成是张圣君的师妹,因同师同法而共庆之,但其实质上是庆贺三元之上元节,而真正的神诞与请香都在七月二十三日。在永泰盘谷等地(特别是张圣君出生与成长的地方),都有“甘二功德、什三酿”之说,即说张圣君化身之时为七月甘二日。所以在甘二日上半夜开坛,故又有“瞑头做功德,瞑层做生日”的说法。
3、请法主公词与法主公符咒
各地道坛师公在仪式之“请神科”中首先都要请与本教派关系密切的法神。在法主公教道坛中,无论其科仪本或符咒资料中,都有必不可少的“请法主公词”和“法主公符”及“法主公咒”之类的法科内容。如永泰县嵩口镇龙湘村半山自然村陈姓显承坛《元宵请圣科文》之“请法主公词”云:
一声龙角应乾坤,应开金沙祖殿门,五雷法主张师父,少年舍身入瑜伽。……四十五岁功限满,即时寻龙到金沙。看见金沙黑沙起,九龙浑头脱化身。漳州客人相来往,分得一半在江西(边?)。四边弟子专迎请,一护令火万家兴。千处祈请千处显,万家祈请万家灵。奏清福州闽清县平角太平山,金沙九龙浑头、五雷法主圣君、千里寻吾角声清,飞云走马降醮筵,三天法主降,三天法主亲降临。(陈姓显承坛抄本《元宵清圣科文》页五。六)
此外在科法之运作中,还有许多与张法主公相关的符、咒、诀。特别是其中的“张公圣君咒”,如德化石牛山地区之水口镇梨坑村黄姓“进发坛”所用的咒语,其文词最长达一百多句,而短的亦有二十九句。其内容多与上引“请法主公词”相差无几,多引述张法主从童年到脱化凡身的经历,而其最后多有“急急如律令救”云云。
在台湾之间山教道坛中,法主公教的文化现象似有所淡化,张圣君的法主公地位比其发样地的德化、永春、安溪一带似有减弱,他仅被作为“五营兵马”(张、萧、刘、连、李)的“东营张圣者”出现于“请五营圣者咒”中(注五),这种现象仍然可以说明“法主公教”在台湾的影响,同时也可以观照此教派在台湾的衍变之一斑。
(二)法主公教道坛概况
从历史上民间信仰发展的情况考察,一些民间信仰人物及其故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其传说亦被逐渐谈化而趋消失,而一部分民间信仰人物及故事则相反,尽管时代之变迁、人文的发展也未能攒色,并成为民间道教或佛教的重要内容被宗教化。福建的张圣君、陈靖姑以及清水祖师、定光古佛即属后者。而其中的张圣君和陈靖姑因其影响较著而派生出了“法主公教”和“夫人教”。这里主要简述福建与台湾的“法主公教”形态及其相互关系。
(一)道坛之“法主”崇祀
所谓的“法主公教”,是道教闾山泥中的一个支派。其教泥虽奉祀闾山教神抵,但张法主公之地位却较其他神砥突出。这里主要介绍“法主公教”作为教派形态中的法主神,于道坛意识中表现的几个方面。
1、尊奉张法主公
无论道坛自称道教、法教或瑜伽教、以及巫教(各地称呼不一),但其都称其法主为“张圣君”、或供奉“法主公”神像,或以张法主公之名标明于神龛之神位牌上者,一般都属于法主公教。在各地道坛中,以往多供有法主公木雕神像,神像有立、坐两种,最常见的为坐像。其神像造型为:面为红黑色,额前一个大肿包,秃顶脑后散发,双目圆睁,大耳方口,长须五绍,威武善相;身著甲胃,正襟危坐,左手捻“朦胧诀”压盘身之蛇头于膝上,右手持剑顿膝,脸锋指上前方;双足铣,左脚指尖向上,意为开天门,右脚指尖向下,意为塞地户;肩背上有蛇缠绕,蛇首在左手下,蛇尾顺于右肩腋下。法主公像一般连座成为60公分左右。个别道坛之法主公神像之左手为“紫微诀”,余皆大同小异。
2、祖庙神诞与请香
凡供奉法主公的法主公教道坛,一年有两次庆诞活动,一是正月元宵期间到祖庙请香,一是七月甘三到祖庙接火,或在本社区寺庙举行庆醮活动。其中一部分是正月庆醮,亦到供奉陈靖姑的祖殿接火者,一般是出于对闾山教的认同,同时,有的地方道坛传说将陈靖姑说成是张圣君的师妹,因同师同法而共庆之,但其实质上是庆贺三元之上元节,而真正的神诞与请香都在七月二十三日。在永泰盘谷等地(特别是张圣君出生与成长的地方),都有“甘二功德、什三酿”之说,即说张圣君化身之时为七月甘二日。所以在甘二日上半夜开坛,故又有“瞑头做功德,瞑层做生日”的说法。
3、请法主公词与法主公符咒
各地道坛师公在仪式之“请神科”中首先都要请与本教派关系密切的法神。在法主公教道坛中,无论其科仪本或符咒资料中,都有必不可少的“请法主公词”和“法主公符”及“法主公咒”之类的法科内容。如永泰县嵩口镇龙湘村半山自然村陈姓显承坛《元宵请圣科文》之“请法主公词”云:
一声龙角应乾坤,应开金沙祖殿门,五雷法主张师父,少年舍身入瑜伽。……四十五岁功限满,即时寻龙到金沙。看见金沙黑沙起,九龙浑头脱化身。漳州客人相来往,分得一半在江西(边?)。四边弟子专迎请,一护令火万家兴。千处祈请千处显,万家祈请万家灵。奏清福州闽清县平角太平山,金沙九龙浑头、五雷法主圣君、千里寻吾角声清,飞云走马降醮筵,三天法主降,三天法主亲降临。(陈姓显承坛抄本《元宵清圣科文》页五。六)
此外在科法之运作中,还有许多与张法主公相关的符、咒、诀。特别是其中的“张公圣君咒”,如德化石牛山地区之水口镇梨坑村黄姓“进发坛”所用的咒语,其文词最长达一百多句,而短的亦有二十九句。其内容多与上引“请法主公词”相差无几,多引述张法主从童年到脱化凡身的经历,而其最后多有“急急如律令救”云云。
在台湾之间山教道坛中,法主公教的文化现象似有所淡化,张圣君的法主公地位比其发样地的德化、永春、安溪一带似有减弱,他仅被作为“五营兵马”(张、萧、刘、连、李)的“东营张圣者”出现于“请五营圣者咒”中(注五),这种现象仍然可以说明“法主公教”在台湾的影响,同时也可以观照此教派在台湾的衍变之一斑。
(二)法主公教道坛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