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1规划背景
海港经济开发区位于唐山市东南80公里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京津唐一级经济区网络和大北京规划之中,距离首都北京233公里,距天津208公里,为河北省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河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以及唐山市实施生产力布局向沿海推进战略的重点区域。开发区南临渤海,东部为工业用地,西部为生活区。城市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生活区主导发展方向为向西向北。
按照“依港建区,以区促港;基础先行,项目起步;外引内联,滚动发展”的建设开发思路,海港经济开发区自创办以来,各项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经济实力稳步提高。作为海港—南堡—曹妃甸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点,开发区依托港口发展,按照以工业为主,利用外资为主,出口创汇为主的发展方向和产业构成,优先发展陆海运输业、两头在外、三来一补、大进大出的临港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培育电子信息产业、钢铁、船舶修造、基础性能源产业和石化产业、煤化产业,不失时机地发展轻工、机械、电子、化工、医药、服装工业和商贸、金融、旅游、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逐步形成城市功能齐全,基础设施配套,产业结构合理,港口运输通畅,经济实力较强,第三产业繁荣,科教事业发达,人民生活舒适方便,环渤海湾及整个东北亚地区具有一定影响的新型海港工业城市。
唐山市总体规划纲要中提出:“海港开发区以运输综合性散货为主,通过大型工业项目的带动,在港区附近逐步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滨海城市。”开发区建区以来,修筑了20多公里城市主次干道,实现了道路、给水、污水、雨水、电力、通讯、服务机构完备,区内先后有130多个项目开工,注册企业200多家。已成为日益繁荣的新兴市区。其中,2003年开工建设项目13个,其中包括大唐电业集团的“河北大唐王滩240万千瓦火力发电厂项目”、整体搬迁建设北京300万吨的焦化厂项目;首钢、唐钢合资建设的钢铁厂项目等。
为适应海港开发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体规划意图,整合区内已建和待建用地,完善生活服务区的用地布局,合理配置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为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可操作的依据,受唐山市海港开发区规划分局的委托,天津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河北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任务。
1.2 规划范围
海港经济开发区位于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西部、生活片区中南部。规划区范围东以12号路(海港大路)东120米为界、西邻8号路(海滨路)、南到7号路(港兴大街)以南80米处、北至1号路(港乐街),总面积约7.04平方公里。除已建成区外,本次规划实际覆盖面积约为4.22平方公里,其中,需全新规划的面积约为3.67平方公里,需要根据建设现状对原有规划进行调整的面积约为0.55平方公里。
第二章 现状概况与分析
2.1基地区位
海港开发区距离唐山市80公里,与北京和天津之间的距离分别为233公里和208公里,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亦位于京津唐一级经济区网络和大北京规划的范围之中。
本次规划基地位于海港开发区建设用地范围的中部,是西部生活区与东部工业区、南部港区的交汇处,具有较好的交通区位,可以通过港口和公路实现便利的对外联系。基地南侧距离港口约5公里;唐港高速公路自其北侧外围通过,是开发区与外界连接的主要通道;基地内的7号路(港兴大街)和12号路(海港大路)是基地与唐港高速联系的主要连接线。
另外,3号路(港福街)和5号路(港盛街)是联系海港生活区与东部生产区的横贯开发区东西向的主干道路,从基地中部穿过,使基地与工业区之间交通联系亦十分方便。
2.2自然地理条件
唐山市海港开发区南临渤海,属于温带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寒暑悬殊,雨量集中,干湿期明显,具有冬季寒冷,雨雪稀少;春季冷暖多变而多风;夏季炎热潮湿,雨量集中;秋季风和日丽的特点。总体气候条件较好,温度适宜,日照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季。规划片区属平原地形,地势基本平坦,基地西侧与湖林新河隔8号路(海滨路)相望。
1.1规划背景
海港经济开发区位于唐山市东南80公里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京津唐一级经济区网络和大北京规划之中,距离首都北京233公里,距天津208公里,为河北省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河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以及唐山市实施生产力布局向沿海推进战略的重点区域。开发区南临渤海,东部为工业用地,西部为生活区。城市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生活区主导发展方向为向西向北。
按照“依港建区,以区促港;基础先行,项目起步;外引内联,滚动发展”的建设开发思路,海港经济开发区自创办以来,各项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经济实力稳步提高。作为海港—南堡—曹妃甸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点,开发区依托港口发展,按照以工业为主,利用外资为主,出口创汇为主的发展方向和产业构成,优先发展陆海运输业、两头在外、三来一补、大进大出的临港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培育电子信息产业、钢铁、船舶修造、基础性能源产业和石化产业、煤化产业,不失时机地发展轻工、机械、电子、化工、医药、服装工业和商贸、金融、旅游、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逐步形成城市功能齐全,基础设施配套,产业结构合理,港口运输通畅,经济实力较强,第三产业繁荣,科教事业发达,人民生活舒适方便,环渤海湾及整个东北亚地区具有一定影响的新型海港工业城市。
唐山市总体规划纲要中提出:“海港开发区以运输综合性散货为主,通过大型工业项目的带动,在港区附近逐步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滨海城市。”开发区建区以来,修筑了20多公里城市主次干道,实现了道路、给水、污水、雨水、电力、通讯、服务机构完备,区内先后有130多个项目开工,注册企业200多家。已成为日益繁荣的新兴市区。其中,2003年开工建设项目13个,其中包括大唐电业集团的“河北大唐王滩240万千瓦火力发电厂项目”、整体搬迁建设北京300万吨的焦化厂项目;首钢、唐钢合资建设的钢铁厂项目等。
为适应海港开发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体规划意图,整合区内已建和待建用地,完善生活服务区的用地布局,合理配置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为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可操作的依据,受唐山市海港开发区规划分局的委托,天津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河北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任务。
1.2 规划范围
海港经济开发区位于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西部、生活片区中南部。规划区范围东以12号路(海港大路)东120米为界、西邻8号路(海滨路)、南到7号路(港兴大街)以南80米处、北至1号路(港乐街),总面积约7.04平方公里。除已建成区外,本次规划实际覆盖面积约为4.22平方公里,其中,需全新规划的面积约为3.67平方公里,需要根据建设现状对原有规划进行调整的面积约为0.55平方公里。
第二章 现状概况与分析
2.1基地区位
海港开发区距离唐山市80公里,与北京和天津之间的距离分别为233公里和208公里,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亦位于京津唐一级经济区网络和大北京规划的范围之中。
本次规划基地位于海港开发区建设用地范围的中部,是西部生活区与东部工业区、南部港区的交汇处,具有较好的交通区位,可以通过港口和公路实现便利的对外联系。基地南侧距离港口约5公里;唐港高速公路自其北侧外围通过,是开发区与外界连接的主要通道;基地内的7号路(港兴大街)和12号路(海港大路)是基地与唐港高速联系的主要连接线。
另外,3号路(港福街)和5号路(港盛街)是联系海港生活区与东部生产区的横贯开发区东西向的主干道路,从基地中部穿过,使基地与工业区之间交通联系亦十分方便。
2.2自然地理条件
唐山市海港开发区南临渤海,属于温带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寒暑悬殊,雨量集中,干湿期明显,具有冬季寒冷,雨雪稀少;春季冷暖多变而多风;夏季炎热潮湿,雨量集中;秋季风和日丽的特点。总体气候条件较好,温度适宜,日照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季。规划片区属平原地形,地势基本平坦,基地西侧与湖林新河隔8号路(海滨路)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