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信玄吧 关注:5,087贴子:51,048
  • 0回复贴,共1

武田家军队构成(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日本战国大名军队编组、兼论武田骑兵
  在军队的编制上,日本跟中国一样、采用混成编组,但是混成比例不见得有一定标准。
  当时日本没有所谓「典型编组」这种概念, 因为随着每个大名的习惯、每次战斗情况、以及被动员人居住地带的不同, 动员的人数、徵召的兵种、战斗的编组之类的,都不太一样, 然后军记物语里头,就会用一个包山包海的「骑」字来代替, 在这种情况下,硬要归纳出「广泛适用於战国时代各地域的标准,其实简直等於不可能的任务。在此,仅就战国时代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武田家情况,,整理出一个大致上基本的「编组」情况。
  武田家现存的军役状几乎都是徵召甲斐、信浓特定武将部队的纪录, 至於「大将级人物」的军役状,似乎根本不存在, 所以说实话:笔者认为这种东西实在说不得准...... 不过既然有需要,笔者就把这些数字全部贴上来, 只是因为样本数少+不够全面,不能保证这些数字绝对正确就是了。
  指挥官:一人(这是废话)
  骑兵:10%~15%之间 (胜赖时代的军役状多半低於10%。另外,拿关东三杰的军役状来比较的话, 可以得到一个非常令人惊讶的结论:关东三杰中, 武田军跟上杉军的骑兵所占比例不相上下, 但是北条家部队中的骑兵比例却远远超过这两家、达到约20%的水准, 刚好跟我们一般通念中「武田多骑兵,北条多步兵」的印象相反。)
  长枪兵:20%~60%之间
  (在武田家的军役状中,关於长枪兵、还有后面会提到的「持镰兵」的数目, 上下浮动比率极高,有非常严重的落差:少者少得离谱、甚至不徵, 多者「负担的军役几乎通通都是长枪+持镰兵」, 尤其是被新田次郎写成「武田家肉盾部队」的信浓军, 从目前已知的、有写明「总军役人数」与「长枪兵人数」的军役状来看, 只要是「徵调信浓军」的话,里头的长枪兵比例,大概都不会低於40%。 不过到了胜赖时代后期,扣除部分「徵兵太少,作不得准」的状况, 长枪兵占的总兵力比例比较固定,大概都固定在20%~30%左右。)
  弓兵:10%~15%之间
  (这是信玄时代的纪录,至於胜赖时代,由於胜赖时代的样本不足、 留下的几乎都是信浓众的徵兵记录、 其中一个重要样本还很该死的「没有记载弓兵数目」,因此很难计算, 但是在胜赖时代,「弓兵」最高曾有「占总兵力30%」左右的纪录)
  持镰奉行(预备长枪队,管理备用武器):10%~80%之间
  (就像刚刚在「长枪兵」那项提到过的: 持镰兵的人数也有严重的上下浮动情形,所以很难抓出一个精确估计值。)
  洋枪:2%~20%之间
  (虽说讲到武田军,很多人就会联想到「不用洋枪用骑兵」云云, 不过非常令人意外的,从军役状的数字看来,武田军的洋枪化程度并不低, 而且在胜赖时代,武田军的「洋枪化」程度至少都有10%, 前面那个2%不到的数字,反倒是在信玄时代才出现过的数字。)
  小幡持:(旗手,非战斗员)6.5%~10%之间
  其他非战斗员:多半仅各一人
  综合以上那些归纳整理出来的数字, 考虑一下信浓众、甲斐众在战斗位置上的问题, 然后完全无视於武田军一些特殊部队(如「水股者」投石部队)的存在问题, 硬要整理归纳出一个「武田军战斗部队复原」的话, 大概会得到以下这种数字: (一样以一队二十五人计算)
  大将:1人
  骑兵:2人
  非战斗员(包括持镰奉行与小幡持):5人
  长枪兵:8人
  弓兵:5人
  洋枪兵:4人
  (至於一些「甲持」、「差物持」、「手明」等特殊非战斗员, 从军役状看来,这些特殊非战斗员极少出现在军役状里头, 而且出现也多半都是「一次一个」而已, 因此我们或许可以推断:这些比较特殊的非战斗员, 可能不是「每场战役、每一队都必须徵召这种非战斗员」, 而是偶尔出现、而且容许「五、六队共用一个非战斗员管理这些事情」的。)



1楼2011-02-13 19:4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