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吧
关注: 126,296 贴子: 1,155,935

建盏爱好者聚集地

  • 目录:
  • 生活用品
  • 33
    失眠了。开始码字。 首先,我是新人,想法可能非常不成熟,所以,海涵。 先说广度。比如,完全随着自己的心意,不管柴电,不管本地外地,只要复合自己的审美,圆子又够,就买。注意,这里说的,是不管,不是不懂,很可能能看懂东西,但是还是选择随性而为。这个不矛盾。 但是,这种玩法也有弊端,就是在拥有了绝对自由的同时,会迷茫,如同人在海上漂泊,哪个方向都能走,那你要走哪个方向?因为选择是有成本的,除了时间成本,经济
  • 121
    此贴适合新手玩家上路,诚恳接受有研究的玩家朋友来批评纠错,来补充来完善,也欢迎同行朋友截取转发,可用于商业用途,不需要注明出处。此帖是在2018年整理出来的,后面也没有修改提高,这四五年里都在一窑接一窑埋头烧造,以期望在作品上得到更多突破。
  • 363
    之前就看到贴吧有这么说的 ,想着当个笑话看看得了,如今又有玩家来说和问部分商家和窑主提倡所谓自然氧化 自然还原,才正宗,如今还原成贬义词了,滑天下之大稽。奉劝大家有点节操吧,别丢人了,还原还有自然的?从古至今,特别高等级瓷器都是人为还原的,各大官窑如果氧化了,在古代几乎都为废品,刻意为之和技术欠发达时期除外,建盏作为窑变类瓷器,并不刻意排斥氧化,氧化有时候也有不错的东西,但是主流很多高等级的东西都是
  • 148
    很多人接受不了一件器物有瑕疵,其实,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于瑕疵,我更愿意从器物美学层面来理解。 以个人较喜欢的建盏、紫砂壶为例,建盏的鬃眼、涩口、开片;紫砂的云母、铁熔、矿物点,以及手工作品不可避免的略微失圆、形变;老旧器物褪火、盘玩后的沁色、皮壳、包浆…这些所谓的“瑕疵”,几乎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本体特征,因此,对建盏、紫砂的审美品鉴,和青花等精细瓷并不是一样的。细致、工整、精巧是一种美;粗粝
    雁落平沙 12-22
  • 20
    #宋韵建盏##正统兔毫建盏##正统乌金建盏#
    盏深处 10-4
  • 21
    #柴烧建盏##正统建盏##二元釉建盏##宋韵建盏##正统兔毫建盏##正统乌金建盏#
    吴兴乾 1-18
  • 43
    建盏,又为何会诞生在建阳水吉呢?
  • 35
    #柴烧建盏#仿宋建盏#顶级柴烧兔毫#二元釉建盏#顶级柴烧乌金#
  • 12
    #柴烧建盏#顶级柴烧兔毫#顶级柴烧乌金#顶级柴烧油滴#顶级黑瓷#二元釉建盏#仿宋官建盏#
    吴兴乾 10-23
  • 139
    最近突然对于各种胎比较有感觉,特此娱乐吧
  • 532
    既然闹成这样,无非觉得我好像我怎么样,那这样吧,既然各位都那么牛,那我发点盏好了,建盏吧无非以盏说话,既然把我说的那么不堪,贴出你们的牛盏,来证明我说的都是错,不然通通闭嘴
  • 34
    我帮你们专门开个贴,我还真是懒得管事,我如果管就全拉黑了,到现在说了个通天龙窑有炒作的噱头,一堆卖熊盏的群起而来,全建阳那么多烧龙的都没说,就你们坐不住?再次说我把吴兴乾捧成第一的,我去建阳发了那么多帖子,发了那么多作者,吴兴乾影响那么大?就这一个过不去?我发表了个人看法,我目前见到的最好看的柴烧蓝毫,有错?我不能发表个人意见?我说好看,吴兴乾就天下第一了?老裴怎么没天下第一?我也说了老裴,再者我
  • 58
    如题 这个事情,首先我就承认小吧主是我下的,因我而起,导致朋友吵到很凶,我也不认识你,我下了你的小吧,可以说我徇私枉法,骂我,我都认,是我做的,大男人做的事情为什么不敢认,谁没几个朋友,所以我说这事你怎么骂都可以,而且我和水瓶另一个大吧主也讲了,觉得不合适你就重新给他拉成小吧主,就事论事怎么怨恨都可以,可是呢几番回复,恶意满满,好像全贴吧的错都是我造成的,我是大商家,大奸商,我玩汝瓷,我告诉你我还
  • 399
    说到吴兴乾这个人,估计立刻会引发很多话 ?题和议,!LUN吧 。争。仪。。应该非常之大。 一般说起来,估计大家最先想到会是营。?,,XIAO,现在的某位!大 SHI黑底银斑的 SHEN话应是他一手缔造,只不过他本人估计只剩黑LIAO了。连我最早好像都听过,吴大SHi宇,。,宙,,,级工艺美术,,DA师这个笑话,曾也是嗤之以鼻。 后来一直听闻他在烧盏,估计还是噱头加营。。,。XIAO,没什么营养,直到去年看他在柴烧,竟然真的率先烧出了蓝兔毫,
  • 117
    说起裴春元师父,一般大家亲切的称为老裴,其实裴师父算是我玩老瓷片老器物的一个引路人吧,遥想当年第一次去建阳见到裴师父,因为他精通各个窑口老器物,曾很认真的请教过他关于很多窑口的问题,说到汝窑时,他一句老汝窑的釉面是汗面的,像人肌肤的毛孔一样。当时还对老窑口懵懵懂懂的我一下受到了启发,那曾想到去汝州那么多年的我,确在建阳被点醒。从此开启了我的老瓷片之路,从汝窑瓷片,到龙泉瓷片,到吉州窑瓷片,到建盏瓷
  • 82
    真的是 服气 这个 破 系。统。删了三遍了 ,无奈又没有保存 ,现在干嘛 发个帖子跟 搞 文字。yu一样真受不了 。唉 说回华御吧,就是陈春华 也算是老一辈烧盏的师傅了,当然我指的是烧盏时间。 曾经和裴春元 卓立旗 并称三个烧油滴釉面最好的作者,现如今比起前两位,名声上却有点捉襟见肘,不过实力上还是毋庸置疑的。 最近他烧的银兔毫盏也是相当不错,银润,干净,层次感好,且相当高级。油滴方面我相对于更欣赏他早期的油滴作品,感觉
    月小白8 10-16
  • 65
    李振贵 曾经的水吉三大派之一 现如今我倒是蛮喜欢他一个创新烧法的盏,烧法创新,重申一下吧 金盏 算是感觉市面上为数不多可以使用的金盏吧 现在还带一些金花 倒是和龙泉某国家级大师的泥金万点非常类似,大师那泥金万点好像是价值不菲哦 还有一款创新玉菩提感觉也不错 金绿色 其实不是化工 只是入窑三次而形成的颜色 烧的很麻烦 也算蛮讨喜 再说到李左文,曾经很早的柴烧就烧出过小蓝油滴 和非常好的柴烧兔毫,当时在建阳可是非常超前
  • 110
    之前写了一遍 不知道带什么莫名其妙的字眼 被系! 统吃了 很是无奈 只能重新写了 吴立勇 是 烧 “老盏”出身的 ,曾经古🐯玩市场上很多东西都出自他之手,最出名的莫过于有一段网络上频繁出现来自 日本 回流 的宋 盏 甚至有不少玩家为此买单 后面大家都知道了 那些东西都是老吴所烧 因此从默默无闻到名声大噪 后来就形成更夸张的个人风格 粗胎 粗修 大开大合 老味十足 不过可能很多玩家会觉得他的东西不精致 甚至会有小气孔 粽眼 不过老吴
  • 102
    叶礼旺 说起来 目前好像市场比较尴尬 曾经烧到水吉没人容易烧黄兔豪 没他烧的好 没他卖的便宜 近些年来好像因为连番上调价格以至于好像大家都不愿意去碰他,不过这和东西无关了,书归正传吧 叶礼旺后来新烧银蓝兔豪确实感觉不错,只是价格也委实不低,主要和以前比吧 下面还是上图吧 只能说兔毫烧的确实可以 图虽不多应该已然可以展现
  • 62
    蔡捷,好像一直比较默默无闻的样子,不温不火,实际好像烧盏确比现在百分之80 90的烧盏人都早,曾经于他舅舅那里做学徒,也就是后来的三位蔡大师,早期风格一直游离于盛和昆之间,后来终于走出自己的特色吧,烧制仿古纯蓝油滴,以薄晶银蓝油滴和纯幽隐蓝油滴为主,近期感觉再往纯隐油滴的方向走,虽然幽隐,却油滴界限十分清晰,且在“釉中”立体感十足,并不像很多人烧的偏蓝油滴要么界限模糊不清,要么几乎隐到看不到,且没有层次
  • 90
    时隔多年不去建阳 再次来到建阳 又有了很多不一样的感受 又去拜访了些许烧窑的师傅 接下来会把所见所行 所感写一个系列吧 就先从时下兔毫大火的奉承开始吧 张奉承 大家都知道是已故老匠人张修潘之子,鄙人有幸于5年前拜访过老人家 并有幸收藏27口径兔豪一只,至今感觉甚为荣幸。而奉承这个人相对性格比较孤僻,不喜与外界交往 只喜欢没事在家自己“瞎捣鼓 瞎研究”,早期曾于其父作品及其相似,到现在却完全不同,特别器型相比其他师傅
  • 52
    最近有很多关于油滴大小的说法,今天我从还原方面与油滴的大小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以下以电窑的黑底银斑作为论述基础:
    ahu297 8-31
  • 52
    关于建盏兔毫釉面的记述,在宋代的文献中只有一处记载。宋代建阳人祝穆在其《方舆胜览》书中记载:“毫色异者土人谓之毫变者,其价甚高,且艰得之。”意为,有一款被称之为“毫变盏”的建盏,价值连城且非常难得。至于“毫变盏”具体指的是哪种釉面,众说纷纭,但至少说明了一个现象,宋代有一种叫“毫变盏”的建盏非常难得,亦或可以理解为兔毫盏极其难得,纵使有千万金。 “毫变盏”难得,且在宋代,兔毫盏无疑是最受宋代大众欢
  • 41
    “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蔡翔生于建盏古陶瓷之家,其父收藏了大量的宋建盏,其中以兔毫居多且品种完整。从小耳濡目染,为今天烧制宋韵兔毫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宋代,因点茶文化的流行,无论皇室,还是文人墨客,留下了太多赞美建盏的诗句。而更多的美文和诗句集中在对兔毫纹的描绘上。各种老器和出土的残片上,兔毫纹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而灰贝底釉色的兔毫,则尤为少见。 其父珍藏的灰贝兔毫的残件引起了
  • 185
    李达—彩油滴建盏 李达烧的是彩油滴,某些玩家朋友们不要拿黑底银斑的感觉往上套,像裴春元、卓立旗、驷盏等等烧的黑与银那是传统黑底银斑。 李达烧彩油滴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出建盏油滴斑纹所能表现的状态,建盏油滴斑纹从晶体析出后由于温度和还原气氛的变化会产生褐、银、银蓝、蓝、金、彩、曜变等这些斑纹变化,曜变李达不会烧,其他的这些斑纹变化就是李达要在盏上表现出来的东西。 一只精品的达盏,在斑纹变化上必定是层次分明且
  • 529
    因“疫情”困在北方,回不去。 开个帖子和大家聊一聊建盏的胎质。 之前发了一次思维导图,有朋友说太模糊了,这次特意做过一个关于胎的,这次不模糊了 因为不在厂里,没办法整理出相应的图片,大家可以把胎的图片发出来,我说出对应的目数和大概的泥巴配比,这样也方便新接触的朋友入门和了解
    淡墨1 3-30
  • 178
    玩了这些年建盏,按理说不应该问这种明显是第一天接触建盏的人才会问的问题,可现在真到了需要问一下的时候了。 现在真的是建盏它自己都不知道啥是建盏了。 各种乱七八糟的,啥都是建盏。 买了现成的胎和釉,烧一烧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盏烧制技艺。 五块钱一个的是建盏,一千块一万块的也是建盏。 一堆自称玩盏老手的各种嘲笑别人,自己德化胎釉的建盏用的不亦乐乎,不就是个杯子吗,我就是建盏了,怎么地吧。 各种创新的建盏也出来
    YUENQ23 4-27
  • 135
    吧友们,大家好,在这里以这个帖子说一说长期以来的一些争执,许多争执都因为价格,这不是建盏吧的初衷。 建盏价格该如何定价?就目前整个建盏界的状况来看,似乎只是一个理想化的命题,只有一个理想化的答案。 价格最基本的来源于成本,成本包括泥料、釉料、烧制的燃料(电费)、窑的消耗、成品率,当然最重要的是匠人的经验和名望,也就是知识成本和多年积攒下来的口碑成本。 理想中是如此,但是实际上还有营销成本,也就是打广告
  • 829
    15年大四还未毕业和对象跑到西安,因为学业不精找不到对口工作,最惨的是连肯德基面试都没过。最后想想没办法,家里亲戚都在做茶,干脆去卖茶,可当时也不懂茶,自然卖不好。想着先去茶叶批发市场学习学习,可人家又要小姐姐。只能来一手曲线就国,去茶具店上班,在店里接触到了,许家有、孙福昆、孙建兴、陈大鹏这些师傅的盏。可对当时的我来说,一脸懵逼,这是啥东西,店里人和我说是建盏,建阳出的,你建瓯人怎么都不懂。因为自
    marscmx 12-19
  • 230
    我发的知识帖子都删 谁给你们的胆子 我看看谁再删 看了吧友发那个帖子 本来觉得也不关我什么事 还是避嫌的好 最后还是觉得发个帖子解释下其中陶瓷本身的问题 事先声明我不是战队 也不是为谁开脱 只提出帖子里面很严重的陶瓷本身的错误 我觉得那个概念可能会误导大家 所以以正视听 再次声明只谈陶瓷 里面有个很严重两点错误 首先是说釉面口沿茶末色这个问题 我不知道吧里玩老片的人有多少 熟悉的我的人应该知道 我玩老片比较多 在老片上出
  • 111
    本人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在这里简单说一说自己想的,有些东西表达不到位请盏友们补充。 先说一说“匠心”,何为“匠心”,在这种前方即没有现成的路径也没有监察对错的人的条件下,凭着一股子劲,哪怕脚下再困难外界再多诱惑,甚至是嘲笑与诋毁,也绝不更改初心,绝不同流合污,始终一步一步迈出正确的步子向前进,这股子劲儿就是匠心,哪怕最终倒下,其作品也会成为绝响! 解释一下这一句话,我说的“前方没有现成的路径”是指如建
  • 25
    今日突然读到一篇好文《论吧务的修养》,不禁引发思考。作为一个吧务,究竟要如何在诸多不同立场和角色中坚守一个吧务的底线呢? 文中的四忌言简意赅,确为应守的准则。抛砖引玉,除此之外,个人觉得还当有以下几点: 一、储备学识---有理走遍天下。吧务,对建盏的学识是必须具备的。系统的学习烧制机理、了解建盏形成、熟悉市场运作、知晓主师流傅作品特点可谓“四门功课”,最好曾与师傅们面对面对话、交流,上手过可观数量的作品
  • 32
    拂面闭目林声在,倚立白墙灰瓦外。 千注霞光后山隐,万点雨丝入盏来。 说起兔毫盏,仿若比油滴盏更难描述。其变化之丰富,竟不知从何讲起,既是随笔,就想哪说哪,也不枉一个“玩”字的随性。 去年得此盏,也是自己比较喜爱的青黑银毫。底釉色泽青黑,毫纹雅细,这种毫纹并非那种叠层型,显现不出毫纹的厚度与强烈立体感。但长毫纹的走向和疏密分布的非常得当,从盏底由下往上喷射开,由细及粗,在秀气中透着苍劲有力,霸气侧漏。宛
    东入海 5-15
  • 38
    一直以来,我们都从“望”来评价一只盏的好坏。观其形、其貌、其色、其折射出的光感与质感,考究者再加以口沿触碰嘴唇的润感来判断。 偶然间发现,砸盏亦能看出一只盏的胎土和釉面的含铁量。先前就有盏友无意打碎建盏后发现白胎而惊讶不已。其实,打碎建盏,不仅是能一眼看破里胎真实的颜色和含铁量,更能从砸盏时候的声音、破碎度来评测一只建盏的含金量。 下面来说一下正确的砸盏姿势。 首先,把盏高高举起,选取瓷砖或水泥地面为
  • 3008
    干点好事吧 公开解答瓷器的问题 不止于建盏 汝瓷 各类都可以 但是 只客观的讲瓷器本身 别的一概不答 只讲瓷器本身 升值什么的一概不理 不讲故事 不讲神学 科学客观
  • 21
    日常交往中,大家往往会有这种体会:有的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却说了一番层次不明的废话。而有些人,平时沉默寡言,一张口寥寥几句,便简洁、明了,总能把话说到点上,甚至意味深长。这正应了道家名言——大道至简。简单是高级形式的复杂,越是高级的东西越是简单。 如果你想学习极简的智慧和艺术,必须找位好老师,现在向你推荐一位(一群)教父级人物——宋朝人。宋代如今已再不是一个朝代的名称,而演变成了艺术史中一个独特
    子鱼论战 12-16
  • 71
    可能现在就说硝烟过去了,我有点主观。也是一个良好的期许吧。因为个人的一些情况,最近吧里来的很少,但也常上来,给我一些自己熟悉的老友点个赞,看看一些盏友的经验帖,学习一下。这几日吧里的硝烟弥漫,最初也不甚了解,一些好友私下告知,才知道吧里已乱成一锅粥了。在吧里这么多年了,各种纷争见得多了,自己也“有幸”参与过,但这个场面,确实少见。因为前因后果,知道的不是太详尽,也不便说三道四。就以个人的角度,和大
  • 564
    建窑油滴生成条件及状态: 当窑内温度到达1300摄氏度左右时形成釉水与铁系结晶体分离的一个氛围,随着窑温的变化时间的推移此时形成的结晶小滴会越来越多,三五随机成群又不融合,时而下沉时而漂浮时而消失,再通过冷却让结晶体锁止在釉面,油滴形成完毕!(此段可通过李达原文加以理解) 油滴建盏挑选基本要素: 晶体油润、纯净、结构清晰、充实饱满、大小均匀、边界分明、分离有度,这几项标准都是一只精品油滴建盏应当具备的基本
  • 44
    看到一篇好文,觉得挺适合诸多玩家,修改之,大家品味。 眼下玩盏界,工薪阶层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相比那些实力雄厚的土豪玩家, 若是藏品只进不出,不仅经济上难以为续, 也很难提高自己的收藏水平。 想要打通玩盏的“源头活水”, 走上玩盏的良性循环之道, 最好的方式便是“以玩养玩”。 ...... 所谓“以玩养玩”,就是在收藏建盏的过程中,出售掉未来升值空间不大或者已经不感兴趣的藏品,用所得的资金去购入新品。 靠着卖出买进的
    dujesiica 10-22
  • 132
    很久了,写点自己玩盏的心得,对错勿论,也算一些经验之谈,对诸多玩家可以略有帮助,则足矣! 黑底银斑的出处,大概就应该是静嘉堂那只黑底银斑大撇口了。从型制,到斑体形态、斑纹分布,几近极致。可谓现代黑底银斑的一个标杆,也不为过。至于其他博物馆的油滴盏,或底色色度不足,或斑体无法呈现银斑特质,多多少少都是存在遗憾和欠缺的。所谓黑底银斑的传统标签和味道,就源于此吧。 一、型制 建窑的建盏型制是丰富多彩的,加上
  • 28
    宋代盏,历经世上桑田沧海; 今时窑,细品人间暑往寒来; 品佳茗,星移斗转情不改; 迎佳节, 建盏吧吧务组恭祝大家: 猪年快乐,诸事大吉!
  • 82
    建盏盏品评测报告 (第一期) 盏品名称:白塔山 作者:刘永辉 盏口径:9.5cm 盏高:5.5cm 底足直径:3cm 器型:仿宋束口 釉色认定:传统黑底银斑油滴 评测内容: 1. 器型:器型十分规整,自然挺拔,足径与口径的比例适当,比较和谐。从盏底向上至盏口,盏壁弧线伸收自然,束口线收的不突兀,整体比较协调,在器型上此盏做的相当到位。另外此盏属于薄胎,少了一分厚重感,却多一分精致感,也算比较成功的薄胎。 2. 修足:修足自然不刻意,足底
    薇薇wei 11-20
  • 5
    Hi,亲爱的吧友们: 近期不少吧友因发布广告而被删帖,阿sir再和小伙伴强调一下哦~ 1.每个帐号每天发布广告贴不能超过5条,历史发布广告贴的总量不能超过100条 例如:小A同学某天在某吧内发布广告贴6条,小A由于发布单日发布广告贴超过5条,会被处罚滴~小B同学在3个吧内,每个吧发布4条广告贴,连续发广告发了9天,则小B由于发广告贴总量超过100条,也是会被处罚滴~ 2.每天所有吧内相似内容的广告贴,不能超过30条哦,所以更换帐号发布相似内
    dobliesoon 7-22
  • 23
    我最初喜欢上瓷器是因为瓷上作画的精致、完美、惊叹、令人愉悦的感官。青花、粉彩、珐琅彩,各式各样的画片,妙到巅毫的技艺。从最初只想要一个小杯子,到最后缠枝莲花蕉叶纹青花胆瓶、百花不露地天球瓶、瓷胎画珐琅茶器、金彩钒红龙盘…一件又一件精美的瓷器买回家,艺林堂、小孤堂、小雅、九段,玩的很深很迷,终于有一天,我知道了汝窑,发现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美。从喜欢热烈到喜欢素雅,从喜欢动到喜欢静,也与我当时受了伤从
    雁落平沙 12-16
  • 28
    国学泰斗级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论断“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治国家,宋太祖赵匡胤墓碑上三条戒训中就有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这条戒训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我们不讨论其中有何种历史原因及背景,单看帝王对文人的重视,就可见宋朝的文化氛围有多浓重,文人的地位有多高。 文化素养的加深,必然会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对美的表达更为深刻。宋人追求的美,是朴素,是自然,
    雁落平沙 12-16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6

会员: 会员

目录: 生活用品